納米科技重點專項2016立項項目全面啟動實施
按照《國務院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國發[2014]64號)文件的精神,為保持我國在納米科技國際競爭中的優勢地位,推動納米研究成果的轉化應用,按照《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部署和國務院《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2016年我國正式啟動實施納米科技重點專項。專項總體目標是以自主創新為核心,圍繞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需求和重大科技問題,獲得納米重大原始創新和重要應用成果,提高納米科技研究的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影響力,解決納米科技應用于產業化關鍵技術問題,培養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納米科技領軍人才,逐步形成我國納米科技產學研用的人才梯隊,加強納米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的銜接,推動納米科技成果轉化,帶動和支撐相關產業的發展,為我國成為納米科技和人才強國做出貢獻。2016年度納米科技重點專項的申報立項過程嚴格按照國家有關政策和科技部相關規......閱讀全文
納米科技之父:Paul-Alivisatos
Paul Alivisatos現任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主任,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三星(Samsung)杰出教授”。美國科學院和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兩院院士,同時擔任國際納米領域頂刊Nano Letters創刊主編、Science的資深編委、已在Science、Nature等世界頂級期刊
北京科技周展示多項納米科技最新成果
5月19日,2013年科技活動周暨北京科技周正式拉開帷幕。在本次科技周上,碳納米管觸摸屏、納米材料綠色印刷電子門票、納米阻燃抗熔滴面料、OLED照明、納米纖維太陽能電池等近十項北京納米領域科技成果集中亮相,展示了納米科技給人們生活帶來的美好改變。 納米技術是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新一代共性技術
“納米科技”重點專項指南解讀
納米科技匯聚了現代多學科領域在納米尺度的焦點科學問題,促進了多學科交叉融合,引領新的技術變革,是全球范圍內最大和最有競爭力的研究領域之一。納米科技是指在納米尺度(1-100納米)上研究物質在原子、分子水平的特性和相互作用,以及利用這些特性多學科交叉的科學和技術,目標是直接利用原子、分子及物質在納
納米科技破譯人骨“密碼”
骨骼雖為人體最大的組織器官,卻最容易引起缺損。在我國,每年因骨折、骨腫瘤等骨科疾病造成骨缺損或功能障礙的患者就超過300萬人。隨著納米與生物技術在醫用材料領域的不斷滲透,患者看到了“斷骨再生”的曙光。 從高分辨電子顯微鏡和原子力放大鏡分析,人體骨骼有一套非常精巧的結構:一束束膠原
納米科技如何助力免疫療法
近年來納米技術變得越來越火,在生物醫學領域的應用也越來越多,尤其是在各種疾病的診療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如腫瘤化療、放療及免疫治療、免疫學疾病的干預、疫苗運輸及增效等。在此,小編為大家盤點了納米技術如何助力各種疾病的免疫療法。 【1】Nano Res:納米金顆粒可明顯增強細胞因子抗癌療法的效力
專訪白春禮:納米科技將重塑未來
——專訪2013年中國國際納米科學技術會議主席、中科院院長白春禮2013 年中國國際納米科學技術會議(ChinaNANO 2013)5日在北京召開,來自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多名代表出席了這次會議。在三天的會期中,不僅有世界一流的納米技術領域專家作精彩的學術報告,還有近50家企業帶
國家納米中心和《科學》發布十大前沿納米科技難題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2944.shtm11月24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以下簡稱國家納米中心)攜手《科學》雜志,面向全球發布“十大前沿納米科技難題”。 ???十大前沿納米科技難題涵蓋了納米理論、納米安全性、納米催化
掃描探針顯微鏡與納米科技
? ? ? 人類僅僅用眼睛和雙手認識和改造世界是有限的,例如:人眼能夠直接分辨的最小間隔大約為O.07mm;人的雙手雖然靈巧,但不能對微小物體進行精確的控制和操縱。但是人類的思想及其創造性是無限的。當歷史發展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一種以物理學為基礎、集多種現代技術為一體的新型表面分析儀器——掃描隧道顯
十大前沿納米科技難題發布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2940.shtm?《科學》文章配圖。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供圖本報訊(記者張雙虎)11月24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攜手《科學》雜志,面向全球發布“十大前沿納米科技難題”。這些前沿納米科技難題涵蓋了納米理論、
大力納米:科技成果轉化的尖兵
大力納米生產車間。 十年前,大力集團還是個名不見經傳的房地產小公司;如今,大力納米已經成了國內材料工業的響當當的字號。這巨大的轉變,緣自于十年前那次跨界的轉型――一次影響深遠的科技成果轉化。 選擇材料工業,緣于大力集團對于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認識。縱觀產業發展,“一代材料、一代裝備”,無論是
國家納米中心攜手《科學》雜志發布十大前沿納米科技難題
11月24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攜手《科學》雜志向全球發布了十大前沿納米科技難題,分別是: 1.是否可以構建涵蓋量子和宏觀物理特性的納米理論,進而能可靠地預測材料在納米尺度的特性? 2.納米材料的安全性與哪些特性有關?在不同的環境中如何實現對其安全性的有效調節? 3.納米科學如何助力生物學發
第二十九期中國科技會堂論壇聚焦納米科技
10月28日,由中國科協舉辦的第二十九期中國科技會堂論壇在京舉行。本期論壇以“納米科技:微世界 新引擎”為主題,邀請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主任趙宇亮,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所長王中林作主題報告;復旦大學化學系教授李偉,京東方集團副總裁、首席技術官徐曉光參
我國納米科技研究躍居世界先進行列
記者從9月5日在京舉行的“2013年中國國際納米科學技術會議”上獲悉,我國納米科學技術在前沿基礎研究、應用與成果轉化、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已成為世界納米科技研發大國,部分基礎研究躍居國際領先水平。 據介紹,納米科技在信息、能源、環境、國家安全、人民健康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主要
納米科技暢想:從清除腫瘤到太空電梯
據國外媒體報道,今天一些最偉大的科學創新正在極小的尺度上發生著。納米技術(1納米等于1米的10億分之一)描述的是一些從分子甚至原子尺度上能夠完成復雜任務的技術。具體來說,納米管就是直徑1納米的管狀結構,這比人類頭發直徑還要小大約10萬倍。 借助納米技術,工程師們可以為你的智能手機設計出體積更小
納米科技助力地質學獲得新突破
記者從近日結束的香山科學會議第476次學術討論會上獲悉,納米科技助力地質學在微納米尺度上獲得突破,從而帶來21世紀地質學的新發展,為滿足國家重大需求貢獻了力量。 中科院院士都有為指出,納米科技的迅猛發展將在21世紀促使幾乎所有領域產生革命性的變化,地質學也不例外。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琚宜文則
日本發布納米科技和材料研發報告
不久前,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JST)發布了2015年日本納米技術和材料研發概要和分析報告。該報告介紹了該領域過去、現在及未來的發展、著名研究機構和研究人員、全球范圍內的研發和工業化趨勢,日本與其他國家在納米科技和材料方面的技術水平比較、全球創新研發戰略以及日本未來在該領域的發展前景
首都全力打造納米科技創新高地
創新:積極探索納米科技成果批量轉化模式 如果說高端人才及其創新的研究思路是良種,那么營造合理有序的創新機制則是必要的土壤。納米產業是典型的技術驅動型行業,具有高風險、高投入、高附加值的特征。一項納米科技成果從實驗室技術轉化為成熟的工業技術和商品要跨越兩個“死亡之谷”:一是從技術到產品:
淺談納米科技在新型研發機構的孵化
納米技術是我國為數不多能與發達國家并跑且部分領跑的科技領域。中國納米文獻的領域加權引用影響(FWCI)從2000年的1.3提升至2019年的1.9,實現超越美國。同時,2000~2019年,我國納米科技領域ZL量近31萬件,占全球45%。此外,我國培養了一支從事納米技術研究的專業隊伍,迄今已有1
第29次中國科技論壇關注納米材料
由中國科協主辦、南京理工大學承辦的第29次中國科技論壇——納米材料與納米結構應用和發展科技論壇近日在南京召開。中科院院士盧柯,工信部賽迪研究院黨委書記、高級工程師宋顯珠等擔任本次論壇學術召集人。 據介紹,納米材料在各行業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我國在納米技術領域面臨著激烈的國際競爭。本次論壇以
北京納米科技產業呈現集聚發展態勢
近日舉行的2013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暨北京科技周期間,觀眾拿著門票進場后,管理者就能及時知道參觀人數等信息。奧妙就在于門票采用了納米技術印刷的電路。 此次科技周期間,除了納米電子門票之外,還展示到了更多納米成果,充分展現了北京市納米產業發展取得的新突破。 納米成果“綻放”科技周
淺談納米科技在新型研發機構的孵化
納米技術是我國為數不多能與發達國家并跑且部分領跑的科技領域。中國納米文獻的領域加權引用影響(FWCI)從2000年的1.3提升至2019年的1.9,實現超越美國。同時,2000~2019年,我國納米科技領域ZL量近31萬件,占全球45%。此外,我國培養了一支從事納米技術研究的專業隊伍,迄今已有
納米科技新療法有望攻克多種人類頑疾
2016年,來自昆士蘭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開發出了一種新型的納米貼(nanopatch),這種納米貼能夠提供一種疫苗注射的新途徑,而這無疑是160年以來古老注射疫苗方法的一個革命性創新。如今,科學家們開發出了多種基于納米科技的治療疾病的新療法,而這些新型納米療法不管在治療癌癥、藥物運輸,還是在
淺談納米科技在新型研發機構的孵化
納米技術是我國為數不多能與發達國家并跑且部分領跑的科技領域。中國納米文獻的領域加權引用影響(FWCI)從2000年的1.3提升至2019年的1.9,實現超越美國。同時,2000~2019年,我國納米科技領域ZL量近31萬件,占全球45%。此外,我國培養了一支從事納米技術研究的專業隊伍,迄今已有
北京啟動納米科技產業園建設
4月21日,北京市科委與懷柔區政府聯合啟動了納米科技產業園建設。納米產業園落戶于北京雁棲經濟開發區,將匯集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中科院化學所、北京大學等單位的優勢項目,致力于納米科技在能源、電子、環境、生物醫藥等四大領域的應用,并以下游應用帶動上游納米材料、納米加工、納米器件等產業鏈各環節實現快速聚
“納米科技”重點專項視頻評審專家名單公布
根據納米科技重點專項評審工作安排,茲定于2018年3月25—26日召開項目答辯評審會。此次評審采取視頻會議答辯評審方式,評審專家統一從國家科技專家庫中抽取產生,共136人。根據《國務院關于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11號)文件精神,現將評審專家名單予以公布。
納米壓印重大項目入駐北京納米科技產業園
在北京市科委的積極推動下,8月16日,美國工程院院士、普林斯頓大學終身教授周郁團隊納米壓印LED圖形襯底產業化項目與北京納米科技產業園簽訂意向入駐協議,這是繼納米綠色印刷、超順排碳納米管項目入園之后的又一重量級項目,為北京納米科技產業園建成全國納米科技創新高地書寫新的華章。北京市科委副主任張繼紅
我國自主研發的納米生色技術通過科技鑒定
在不改變普通織物原有特性基礎上,通過納米技術手段讓織物具有防水、抗菌、防曬、抗紫外線、防輻射、防靜電等功能——歷經7年自主研發,由北京納米生色公司與廣東欣豐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制的織物納米膜層結構生色技術日前完成科技成果鑒定。 據悉,該項科技成果鑒定工作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組織,中國工程院院士俞
首屆全國納米科技前沿論壇在江蘇舉行
4月26日上午,由中國材料研究學會納米材料與器件分會主辦的“2014年首屆全國納米科技前沿論壇”在蘇州拉開帷幕。來自國內納米材料與器件領域的 200多名杰出青年科學家、千人學者、科技界與產業界同仁齊聚蘇州,以主題演講的方式,圍繞“納米科技”展開了深入的探討。 本次論壇從26日持續到28
英國馬爾文儀器公司收購納米科技公司Nanosight
英國馬爾文儀器公司于2013年9月27日成功收購納米科技公司Nanosight。 NanoSight 開發出一種獨特的納米顆粒跟蹤分析技術(簡稱:NTA),可對10–2000nm 范圍內的納米顆粒進行快速實時動態檢測,其測量的參數包括顆粒粒徑、濃度、zeta電位和顆粒的聚集。納米顆粒跟
我國發展納米科技的經驗、不足與建議
發揮國家納米科技指導協調委員會的指導和協調作用;完善顛覆性創新項目評審機制,營造敢為人先、寬容失敗的創新氛圍;加強產學研合作,建立基礎研究與應用開發協同創新機制,加快納米科技成果從實驗室向市場轉移;加強納米科技與信息、能源等領域的交叉合作,為滿足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促進優先領域發展、解決重大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