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納植物園獲2016年度中國最佳植物園“封懷獎”
10月26日至27日,以“創新 綠色 共享”為主題的2016年中國植物園學術年會在北京舉行。 年會期間,經專家評選,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被授予2016年度中國最佳植物園“封懷獎”,以表彰版納植物園在科學研究、植物保育、科普教育、園林園藝、旅游開放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績。與會專家認為版納植物園創建、發展、壯大的歷史是中國植物園的“新長征”,希望版納植物園珍惜榮譽,再接再厲,繼續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再創新的佳績。中國各地植物園要向受到表彰的先進單位學習,凝心聚力,爭創一流,為中國植物園的建設和發展做出新的貢獻,共同促進植物園事業再創輝煌。 同時,版納植物園原主任許再富因其在扎根邊疆植物園,對熱帶植物引種保育、科學研究、生物多樣性保護做出的長期貢獻,獲2016年度“中國植物園終身成就獎”。......閱讀全文
版納植物園獲2016年度中國最佳植物園“封懷獎”
10月26日至27日,以“創新 綠色 共享”為主題的2016年中國植物園學術年會在北京舉行。 年會期間,經專家評選,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被授予2016年度中國最佳植物園“封懷獎”,以表彰版納植物園在科學研究、植物保育、科普教育、園林園藝、旅游開放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績。與會專家認為版納植物
華南植物園發現鼠李科植物新屬“封懷木屬”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植物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王瑞江團隊在廣東海岸地區進行調查時發現了一種未知植物種類。在當地植物愛好者“牛哥”的協助下,經過多次野外采集和觀察、形態特征比較和分子系統學研究,最終確定其為鼠李科植物的一個新屬——封懷木屬Fenghwaia。相關研究近日發表于植物分類學主流期刊《植物鍵
中科院版納植物園將率先建設世界一流植物園
1月3日,為期4天的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以下簡稱版納植物園)建園60周年紀念暨系列學術活動舉行。 版納植物園園主任陳進表示,60年來,版納植物園在科學研究、科普教育等方面的成果卓著。在國內率先開展民族植物學的研究、建成我國第一個熱帶珍稀瀕危植物種質資源庫、收集保存11700種植物物種
西雙版納州長調研版納植物園
座談會現場 3月12日,西雙版納州副州長唐家華一行到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調研。版納植物園主任陳進參加座談會。 唐家華一行考察了降香黃檀、黃梨木、金絲柚木等珍貴木材的生長狀況和星油藤試驗基地,對版納植物園保育著諸多珍貴物種表示贊賞。雙方交流了珍貴木材的產業發展現狀。唐家華一
中科院華南植物園紀念陳封懷教授逝世三十周年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830.shtm近日,中科院華南植物園舉辦陳封懷教授逝世三十周年紀念報告會暨傳承老科學家精神主題黨日。會上,大家追思和緬懷陳封懷為中國現代植物園的創立與發展、植物分類學研究作出的重要貢獻,學習他嚴謹治
版納植物園組織抗旱先鋒行動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利用“共產黨員抗旱救災先鋒行動”籌集的資金援助云南勐臘縣象明鄉曼莊村委會納竜村實施的村民飲水工程完工。至此,清澈甘甜的山泉水時隔三年之后再次流入了這個山區偏僻傣寨的家家戶戶。 今年三月的為戰勝云南百年不遇的大旱,中共云南省委組織部發出了關于全
版納植物園發現蟲草新種
新發現的老君山蟲草(Ophiocordyceps laojunshanensis) 凡是由真菌Ophiocordycep寄生昆蟲體內,菌成熟時能產生子囊孢子體的蟲菌復合體,統稱蟲草。不同的蟲草有不同的寄主或者寄生真菌。蟲草全世界已經報道近400種,中國已經報道有73種。
漫步版納植物園,走近稀有瀕危植物
直播時間:2022年5月27日14:30—15:40直播地址:科學網新浪微博直播間主播:岳智慧/莫海波嘉賓:李劍武 高級工程師/ 王力 高級工程師 / 彭仕葵 標本管理員活動簡介:通過直播的方式,與植物愛好者、科研工作者一起漫步植物園,認識以龍腦香科植物為代表的稀有瀕危植物,了解這些植物的保護故事;
他們找到了版納植物園之“最”
近年來,隨著國內外對生物多樣性數據記錄的重視,以及社會公眾高漲的博物記錄熱情。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以下簡稱版納植物園)利用國內外資深愛好者,不斷豐富版納植物園的物種探索和記錄,版納植物園的生物多樣性記錄數據逐月提高。目前,共有1366位不同領域的專家和愛好者參與記錄,總數量達4409種
版納植物園揭秘鷹嘴豆葉片分子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熱帶植物資源可持續利用重點實驗室陳江華研究組首次以鷹嘴豆為研究對象,解析了豆科植物中羽狀復葉的小葉原基時空起始模式調控的分子機制。相關研究發表于《自然-通訊》。 葉片是植物最重要的光合作用器官和抗病場所。從形態學上,葉片可以分為單葉和復葉,而最引人注意的就是千
版納植物園“植物園與生物分類項目”通過驗收
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承擔的 “南美油藤(Plukenetia volubilis Linneo)的保育和開發利用研究” 、“喜馬拉雅特有植物象牙參屬(Roscoea)的系統發育及譜系生物地理學研究”、“三種蒟蒻薯屬植物的分子譜系地理學研究”等三個“植物園與生物分類學研究項目”于
版納植物園番木瓜miRNA研究獲進展
番木瓜(Carica papaya)又稱木瓜,是十字花目番木瓜科水果。番木瓜不僅可以作為水果食用,還有重要的藥用價值。作為一種重要的熱帶植物,番木瓜的產量和質量常常受到病蟲害的嚴重影響。其中為害最普遍及最嚴重的首推由病毒引起的番木瓜環斑花葉病,除此之外,還有10多種真菌病害,如炭疽病、葉斑病
版納植物園揭示蜜蜂報警激素新功能
當蜂群受到威脅時,蜜蜂通過叮、咬等方式攻擊敵人,同時釋放報警激素。在蜂群旁,報警激素起招募同伴、標記敵人等作用,但在食源地,報警激素能否起到預警效果? 蜜蜂在花叢中采集時,可能會遭遇多種捕食者如蜘蛛、螳螂和螞蟻等捕食。黃猄蟻(Oecophylla smaragdina)是熱帶地區常見的捕食者,
版納植物園發現胡蜂具有超長嗅覺記憶
胡蜂屬于肉食性昆蟲,作為捕食者,其采集活動與胡蜂個體的學習記憶能力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這一方面是為了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另一方面是因為胡蜂需要記住被捕食對象與巢址之間的路線和被捕食者如蜜蜂的具體位置,以獲得最佳的采集方案。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化學生態組科研人員龔志文與研究員譚墾等通過
版納植物園首次鑒定胡蜂性信息素
胡蜂是膜翅目胡蜂總科(Vespoidea)昆蟲的總稱,更多的指胡蜂科(Vespidae)的真社會性昆蟲種類,通常具有大型巢群。除了人們所熟悉的作為高蛋白質食物外,它們也是亞洲地區最重要的節肢動物類捕食者之一。小胡蜂Vespa velutina是種群密度最高的胡蜂種類。近年來,一種源自我國沿海地區
版納植物園等研究揭示溫暖化將減弱亞熱帶常綠林碳匯作用
亞熱帶森林分布區的自然環境,既不同于熱帶地區的常年高溫,又有別于溫(寒)帶地區具有歲寒嚴冬。因此,熱帶森林和溫(寒)帶森林被驗證的關于全球溫暖化與森林相互作用的知識和理論,在亞熱帶森林中可能并不適用。并且,在東亞地區亞熱帶常綠林作為一種廣布的原生森林植被類型,具有非常重要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應。
李家洋出席版納植物園科研中心啟用儀式
1月1日,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植物園科研中心正式啟用。中科院副院長李家洋,中共西雙版納州委書記江普生,州委副書記、州長刀林蔭和來自地方各級政府、相關科研機構、兄弟院所、施工單位的嘉賓共100多人參加了慶典。版納園黨委書記、副主任李宏偉主持大會。 慶典會上,版納園主任陳進作《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
版納植物園熱帶榕樹生理研究新進展
桑科榕屬植物是熱帶雨林食物鏈關鍵種,約有900種,廣泛分布于世界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其中有近500種營半附生生活,這類植物種子被鳥類傳播到樹干上、樹丫部位,在那里萌發、生長,氣生根逐漸向下生長,最終扎根到土壤中。有些種氣生根特別發達,發育成絞殺植物。由于幼年階段營附生生活,經常缺乏養
版納植物園元江干熱河谷生態站揭牌
9月18日,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元江干熱河谷生態站在元江縣舉行了揭牌儀式暨發展規劃咨詢討論會。中國科學院昆明分院院長王慶禮、玉溪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蘇圣兵、元江縣委副書記羅明燦,以及中科院資源環境科學與技術局、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局相關負責人共同為生態站揭牌。 在揭牌儀式上
懷進鵬:將優化高等教育布局
中共中央7月19日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和解讀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有媒體提問:上個月公布的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中,由高校牽頭的占到三大獎勵總數的三分之二左右,兩位最高科技獎得主李德仁院士和薛其坤院士也都來自高校。請問,下一步要如何通過深化改革進一步提升高校的科技創新能力,提高人才
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新科研中心啟用
熱帶資源植物實驗樓外景,其建筑風格參照傳統傣民族建筑形式。 1月1日,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新科研中心正式投入使用。依據版納植物園的園區總體規劃,新科研中心選址于該園區東門東南側的盾形地塊上,是該園自建園以來建設及投資規模最大的基建項目,總投資8700萬元。新科研中心包括資源植物研究中心
版納植物園非催化快速水解技術獲美國ZL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生物能源研究組研究員方真發現,將木材或纖維素置于堿性或酸性溶液中,然后再將得到的混合物與高溫水溶液混合,并以一定的加熱速率加熱至一定的高溫,則可以實現木材或纖維素的完全溶解和快速水解。以該實驗結果為基礎,方真發明的快速水解技術獲得兩項美國ZL(ZL號:US paten
版納植物園揭示低溫增強植物免疫應答分子機理
溫度變化影響植物對病原體的免疫應答。低溫促進植物的免疫反應,這一過程可能涉及植物激素水楊酸(SA)信號轉導途徑。然而,低溫信號如何協調SA信號調控植物免疫反應的潛在機制尚不完全清楚。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植物環境適應性研究組揭示了低溫增強植物免疫應答的分子機理,證實了低溫信號級聯反應的核心轉錄
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通過中科院驗收
驗收會現場 10月15日下午,中科院安全保衛保密辦公室和中科院昆明分院一行10人,對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保密體系建設工作情況進行了現場審查驗收。版納園主任陳進以及園保密委員會成員、部分涉密崗位人員等26人參加了會議。 中科院安全保衛保密辦公室主任吳立光首先深入分析了當前保
版納植物園在元江干熱河谷設置通量監測系統
當今全球變化已經備受關注,其中森林生態系統的固碳能力、潛力和速率等,已經成為國家制定減排相關的重大戰略決策時急需的科學數據。為了揭示我國獨特的生態系統元江干熱河谷稀樹灌草叢植被的碳匯特征、變化規律及其形成機制,探討在區域氣候變暖情景下元江干熱河谷稀樹灌草叢生態系統的碳匯源效應的響應機制。在國家基
樹體結構測量培訓班在版納植物園舉辦
5月8日至12日,樹體結構測量培訓班在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舉行。本次培訓班由中科院生物多樣性委員會和版納植物園熱帶森林生態學重點實驗室主辦,來自中國森林生物多樣性監測網絡的各成員樣地和版納植物園的研究生共20多人參加。密歇根州立大學的Yoshiko Iida博士擔任本次培訓班主
版納植物園熱帶樹木低溫生理研究取得新進展
? 許多熱帶植物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近幾年來被大量地引種到我國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但是,熱帶植物對零上低溫很敏感,短時間的零上低溫就有可能導致葉片光合作用機構受損,所以,研究熱帶植物對低溫的敏感性對熱帶作物的引種栽培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指導意義。 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的研究人員前期研究結
版納植物園揭示樹木構型對山羊取食的影響
眾所周知,樹木要想在有大型食草動物的地區生存,必須要有化學或者結構防御。結構防御包括密集的和復雜的構型,我們稱之為“籠”結構。以往研究表明,在食草動物豐富的環境中樹木往往具有“籠”結構,樹木一般充分利用刺和木質的莖來形成“籠”結構,但是這種結構對哺乳動物的確切影響還不清楚。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
版納植物園“高級生態學野外培訓班”開班
培訓班現場 繼2009年成功舉辦第一期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高級生態學野外培訓班”之后,經中國科學院國際合作局批準,版納植物園于11月23日在新科研中心舉行了第二期“高級生態學野外培訓班”開幕儀式。 中科院研究生院生命科學學院執行院長丁文軍教授、版納植物園主任陳進研究員等
世界最大的蘭花——“巨蘭”在版納植物園首次開花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494.shtm近日,聞名全球的素有“蘭科巨人”之稱的斑被蘭在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以下簡稱版納植物園)首次展露花顏。斑被蘭的花通常呈黃色或黃綠色,帶有栗褐色或暗紅色斑點或斑塊,版納植物園引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