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熱帶北緣的海南島,全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2600毫米之間。在臺風頻發的季節,隨著海南省極端降水強度和頻率的增加,城市內澇時有發生。如何有效破解城市內積水成災的難題? 海南省日前出臺了《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實施意見》提出,從2016年起,海南省各城市新區、各類園區、成片開發區要全面落實海綿城市建設要求,以解決城市內澇、雨水收集利用、黑臭水體治理為突破口,逐步實現“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水體不黑臭、熱島有緩解”的目標。 《實施意見》提出哪些目標和任務? 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80%以上面積達到目標要求 海綿城市,顧名思義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 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海南早有先例。早在2015年底,三亞市首個海綿城市示范項目——三亞市第十小學生態校園建設一期工程順利竣工。這一工程巧妙利用校園地勢的高差進行雨水收集,再通......閱讀全文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海南)實施方案》,并發出通知,要求有關地區和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海南)實施方案》要求以生態環境質量和資源利用效率居于世界領先水平為目標,著力在構建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優化國土空間布局、統籌陸海保護發展、提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