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進入11月以來,吉林省同樣連續多日被霧霾天氣困擾。昨天,吉林全省多地陷入重度霧霾之中,空氣中充斥著濃烈的刺鼻氣味,吉林省氣象臺相繼發布霾橙色和黃色預警。 在長春市會展大街上,正值上班早高峰,今早出門感覺市區霧霾情況已緩解許多,大街上車輛川流不息,視線良好,路上帶口罩的行人也明顯減少了許多,刺鼻氣味并不明顯。 昨天,長春市大氣重污染應急指揮部將大氣重污染預警級別由Ⅳ級提升至Ⅲ級。昨天晚上8點,長春市環境空氣質量指數為232,屬重度污染。經過一夜的持續下降,目前指數已降到一百以內。吉林省氣象臺工作人員今早表示,由于今天上午吉林省氣溫依然比較高,不利于污染物擴散,很可能還會有霾。但從今天午后開始,自西向東的一次明顯降溫過程使吉林大部分地方出現寒潮天氣,累計降溫幅度達10至14℃,隨著這股冷空氣的到來,吉林全省霧霾天氣將逐漸消散。 截止目前,全省高速公路除大廣高速昨天上午短暫采取入口管制措施外,省內......閱讀全文
盡管霧霾本身是個復雜多源的問題,但其在我國秋冬季高發確實是不爭的事實。如何緩解我國秋冬季霧霾,還得從這個季節的秸稈焚燒與取暖燃煤排放這兩大排放“元兇”說起…… 燒秸稈與“燒”暖氣 兩大季節性污染源 霧霾有典型的季節性,從夏季進入秋冬季明顯高發。造成這種變化的原因在于:一是排放源在秋冬季增加或
圖為吉林省環境監察總隊的工作人員深入九臺市田間地頭制止農民焚燒秸稈。 眼下,秋冬之交,在城市逆溫現象加重的情況下,農村秸稈焚燒和城市供暖期的到來,加重了北方城市的
記者從環保部網站獲悉,11月份以來的重污染天氣,有媒體導向罪在黑龍江秸稈焚燒。黑龍江省環保和氣象部門認為,霧霾的首要原因是燃煤而不是秸稈,另外黑龍江出現霧霾時風往北吹,污染轉移的說法也不靠譜。 黑龍江省環境監測中心站使用顆粒氣溶膠飛行質譜儀、激光雷達等相關儀器設備,在距哈爾濱西南30公里的上風
每年10月中下旬,東北地區秋冬季節供暖期開始,燃煤污染物排放增加,加上秸稈焚燒難控以及不利氣象條件等影響,常常“霧霾蔽日”。然而,今年吉林省卻持續“藍天在線”,老百姓的藍天幸福感在這個初冬越來越強。 10月20日-11月30日,吉林全省優良級天數比例為99.2%,同比上升16.7%,全省無中度
2019年8月19日(星期一)上午10時,吉林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在省政務大廳三樓新聞發布廳召開新聞發布會,會議的主題是介紹吉林省2019年打贏藍天保衛戰“一微克”行動計劃有關情況。 吉林省政府新聞辦于2019年8月19日(星期一)上午10時在吉林省政務大廳新聞發布廳召開吉林省2019年打贏藍天保
10月末,哈爾濱市出現自1965年以來最為嚴重大霧天氣和有空氣質量監測記錄以來最嚴重大氣污染狀況。哈爾濱市環境空氣質量實時發布系統數據顯示,全市 12個監測點位AQI指數全部在500左右,呈現嚴重污染狀態。受霧霾天氣影響,全市中小學、幼兒園停課、停園兩天。 哈爾濱市全線長途汽車停運,出入
柴麒敏(國家發改委氣候戰略中心戰略規劃部副主任、六盤水市鐘山區(掛職)副區長) 從2013年伊始,大范圍嚴重霧霾天氣開始頻繁侵襲中國大部分地區,特別是在中東部,屢創“歷史記錄”,波及25省份、100多個大中型城市,受災面積超過140萬平方公里,受影響人群預估超過8億,全世界的主要媒體都對此
剛剛過去的一年,空氣質量改善的情況讓很多人感到驚喜、“知足”:“大氣十條”提出的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全面實現,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顯著提升。圖片來源于網絡 讓百姓多享受藍天是環保工作的重中之重。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持全民共治、源頭防治,持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打贏藍天保衛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
入冬以來,北京兩次啟動空氣重污染紅色預警,居民面臨著機動車單雙號限行、中小學及幼兒園停課等嚴格措施;東三省多次遭遇“霧霾鎖城”,部分城市高速封閉、航班大面積延誤。 針對又一次大范圍持續重污染過程,環境保護部派出了14個督查組赴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遼寧中部、華中地區等地開展現場督查。 記者調查發
這兩天在制藥圈被一條微信刷屏,小編不說大家也會猜得到,由石家莊市大氣和水污染防治指揮部辦公室簽署的《石家莊市大氣污染防治調度令》2016年1號文引發的行業內的大討論,各大媒體轉載、評論觀點不一,支持與反對且還不乏喊冤叫屈之聲。 作為制藥人,作為藥企,我們這幾年已經習慣了“舉報“”飛檢”收GMP
本報訊(記者 王斌)昨天下午,北京市委副書記、代市長蔡奇就近期空氣重污染應急和大氣污染治理工作,與媒體、企業、市民代表開展交流座談會。蔡奇代市長表示,今年北京市擬從10個方面入手,堅持鐵腕治霾,不斷改善空氣質量。據了解,今年本市將參考中央環保督查的模式,對16個區開展市級環保督察,著力解決“最后
鍋爐大氣污染物包括鍋爐煙氣中煙塵、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和煙氣黑度,污染物排放主要來自于燃煤、 燃油和燃氣鍋爐排放,也包括甘蔗渣、鋸末、稻殼、樹皮等燃料的鍋爐排放,其標準可以參照本國標中燃煤鍋爐大氣污染物最高允許排放濃度執行。冬季本就是霧霾高發期,而燃煤鍋爐廢氣排放則是冬季大氣污染物排放的主要來源之
2016年已經離去。回顧這一年,大氣治理依舊是舉國上下最關注的問題之一。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6年3月全國兩會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重拳治理大氣霧霾。 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2016年年初就到北京市調研大氣污染防治工作。 在與環保相關的各種媒體見面會、記者會上,媒體記者提問最多的問題
編者按:一場秋雨吹來了全國各地的秋高氣爽,北方部分地區已經從深秋向初冬慢慢過渡。節能減排到了一年最緊要的沖刺階段,PM2.5也開始從“摸石頭過河”逐漸轉向正軌。伴隨著“燒秋”和冬季供暖的到來,全國各地大氣環境又將迎來新的考驗。中新網能源頻道將通過關注各地空氣質量,一窺今年節能減排初步成
8日網傳華北、華東近日大規模霧霾,是由黑龍江省重污染氣團經長距離傳輸導致的。對此,黑龍江省環境監測中心站副站長劉元海表示:“這個結論過于草率,并且缺少示蹤監測、模型分析的過程,缺少相關的科學依據。” 9日的科技日報也對此做了報道:“11月6日晚,環保部召開會議會商重污染成因,認為此次東北、華東
2月27上午,環境保護部舉行2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環境保護部大氣環境管理司司長劉炳江,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副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賀克斌介紹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進展情況,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司司長、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情況,三人共同回答了記者關注的問題。 劉友
全國人大代表、遼寧省環境保護廳廳長來鶴是新代表,這些天都在思考該如何更好履職盡責。來鶴代表今年提交了《關于持續實施“煤改氣”“煤改電”工作,大力推進北方地區清潔取暖的建議》等3個建議。 “供暖季來了,藍天也沒走”,2017年底的冬天,遼寧省的人民群眾都這樣點贊遼寧省的大氣污染防治工作。 而幾
環保部網站28日下發關于征求《環境空氣細顆粒物污染防治技術政策(試行)》(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函,其中指出細顆粒物污染防治目標是到2015年,建立有效的排放監控機制和考核機制,構建完善的政府和企業目標責任制,基本建立起重點區域細顆粒物污染防治體系,并逐年減少細顆粒物排放總量;到2020年
記者采訪了解到,在重污染天氣頻現的情形下,各地應急響應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重污染天氣的應急管理仍存在預案定位不準、預案銜接不夠、預警發布滯后、響應措施“一刀切”等一系列問題,難以真正發揮應急作用。 空氣重污染狀況不容樂觀 應急響應成效初顯 記者從環保部獲悉,2013年以來,我國連續出現了
1月31日上午,環境保護部舉行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環境保護部環境監測司司長劉志全、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副站長王業耀介紹國家環境監測工作進展情況,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司巡視員、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情況,三人共同回答了記者關心的問題。 全國整體空氣質量大幅改善 劉友
對于北京這個冬季供熱能源消耗重鎮來說,在剛剛過去的這個供暖季,首次出現了以生物質為供熱能源的項目。 3月中旬的北京已接近供暖季的尾聲,但北京郊區的小湯山大東流苗圃的供暖鍋爐離熄火還有一個多月。在這個國家級樹木種苗示范基地里,有近6萬平米的溫室大棚需要供暖,由于花卉苗木生長的特殊性,它每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