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H計劃創建新轉化醫學研究中心
半個月前,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院長發表聲明稱計劃合并旗下兩家研究所。近日,NIH科學管理評審委員會(SMRB)提出新的提議,NIH應創建一個新的轉化醫學研究中心。 據SMRB會議消息,新中心將乘著許多制藥公司削減研發投入之機,對基礎研究中不斷增加的潛在藥物“標靶”進行利用。新中心的目的是“擴大NIH在開發新療法方面的努力”。 新中心將會接管NIH現有的一些項目,比如針對罕見及被忽視疾病藥物開發的小分子掃描項目,以及NIH臨床與轉化醫學資助項目,這項資助用于支持各學術醫學中心的臨床研究。 更多閱讀 《科學》網站相關報道(英文) ......閱讀全文
NIH計劃創建新轉化醫學研究中心
半個月前,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院長發表聲明稱計劃合并旗下兩家研究所。近日,NIH科學管理評審委員會(SMRB)提出新的提議,NIH應創建一個新的轉化醫學研究中心。 據SMRB會議消息,新中心將乘著許多制藥公司削減研發投入之機,對基礎研究中不斷增加的潛在藥物“標靶”進行利用。新中心的
NIH斥資4820萬美元建立祖細胞轉化醫學研究聯盟
近日,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宣布,他們將利用4000萬美元在未來7年建立國家心肺血液研究所用于祖細胞轉化醫學領域聯盟(PCTC),同時利用額外820萬美元組建協調中心用于管理該研究聯盟的宣傳和活動;該聯盟建立的目的就是幫助開發治療心血管、肺部及血液疾病的新型療法。 NIH的研究者表示,利
新主管掌舵NIH轉化中心
Christopher Austin圖片來源:NHGRI 今年9月,Christopher Austin接手了一個十分棘手的職位: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新設中心的領導。這個新的中心主要致力于將NIH的科研成果轉化為產業應用。 2011年12月,美國國會批準投入5.75億
基金委與NIH生物醫學合作研究項目
2019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生物醫學合作研究項目指南 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科學合作諒解備忘錄及相關附件,雙方將于2019年共同資助合作研究項目,支持中美科學家在腫瘤、眼和視覺系統疾病、環境健康、精神健康以及神經系統疾病等
NSFC—NIH生物醫學合作項目批準名單公布
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2010年10月簽署的科學合作諒解備忘錄,為促進兩國在生物醫學領域的合作,雙方于2011年共同征集、資助合作試點項目,支持中美兩國科學家在腫瘤、過敏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包括HIV/艾滋病及其并發癥)、醫學免疫等研究領域
NSFCNIH生物醫學合作研究獲批項目公布
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雙邊合作協議,2013年雙方共同進行了生物醫學合作研究項目的征集與評審。共受理225項有效申請,經雙方評審和聯合工作組會議協商,以下33個項目獲得批準(執行期限2014年1月-2016年12月): 序號 受理
生物樣本庫與轉化醫學
隨著后基因組時代的來臨,對基因的研究引發了新的方法和研究手段的誕生,密切了基礎醫學與藥物研發、臨床醫學之間的聯系。使人們可以更準確地理解環境和人類遺傳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以期精確地描繪疾病發生的本質,從而改進對于疾病的診查和治療。由此誕生了從實驗室到病床,把基礎研究所獲得的知識、成果快速轉化為臨
2011年NSFC—NIH生物醫學試點項目初審結果公布
2011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生物醫學合作試點項目集中征集期間,共接收項目申請222項。公開征集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相互核對了申請項目清單,確認如下168項申請通過初審:附件:2011年NSFC—NIH生物醫學試點
美NIH呼吁全面加強美國生物醫學研究生培訓
美國國家綜合醫學研究所(NIGMS)是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旗艦培訓機構,其核心使命是培養高素質高能力的生物醫學和行為研究人員。據新出版的《科學》雜志報道,1月,研究所發表題為《投資未來——國家綜合醫學研究所生物醫學和行為研究培訓戰略計劃》的報告,分析評估了目前美國生物醫學研究培訓
基金委與NIH生物醫學合作項目指南發布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12月21日發布公告,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2010年簽署的科學合作諒解備忘錄和2010年12月簽署的實施細則,雙方共同資助一年期合作項目,支持中美科學家在腫瘤、精神健康、過敏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包括HIV/艾滋病及其并發癥)和
美國轉化醫學項目獲得白宮支持
9月16日,美國白宮在一份聲明中提到了爭論中的國家先進轉化科學中心(NCATS)項目,表明總統支持建立這一研究機構。 轉化醫學的概念是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于上世紀末提出的。當時NIH每年投入的醫學研究經費高達200多億美元,產生了大量的發明、技術、知識和論文,但美國人覺得他們
轉化醫學:開啟腫瘤治療新契機
近年來,隨著基因組學、功能基因組學和結構基因組學等重大醫學進展以及生物信息學在生命科學領域的廣泛應用,基礎醫學研究得到了巨大進步及輝煌成就,然而如何使大量的研究成果轉化為臨床應用仍是尚未解決的難題。 轉化醫學是近十年來國際生物醫學領域出現的新概念和重點研究方向,其宗旨就是打破基礎科學和臨床
首個“轉化醫學研究中心”成立
我國醫藥行業首家“轉化醫學研究中心”落戶廣藥集團,這標志著我國轉化醫學研究正式展開。轉化醫學強調以臨床為中心,從實驗室到病床再從病床到實驗室的連續過程,縮短了從基礎研究到臨床應用的時間,藥物綜合臨床價值大大提高。
《轉化醫學與科研管理》雜志創刊
由上海市醫學會科研管理專業委員會主辦的《轉化醫學與科研管理》雜志日前創刊。該雜志旨在為從事轉化醫學的工作者提供一個展示和交流的平臺,介紹國外轉化醫學的最新進展和做法,進而推動我國轉化醫學的快速發展。據介紹,該雜志目前為季刊,設有院士論壇、轉化醫學實踐、學術動態、他山之石等欄目。
《科學》社論呼吁促進轉化醫學研究
由生物技術產業組織(BIO)舉辦的BIO國際大會是生物技術界最大的全球事件,是探尋合作機會、討論工業界發展趨勢、投資和產業政策的關鍵論壇。在2011年BIO國際大會于日前在美國華盛頓召開前夕,美國戴維·格拉斯通研究所所長桑德斯·威廉和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校長蘇姍·戴斯蒙德-赫爾曼,在最近出版的《科
《轉化醫學研究(電子版)》創刊
由教育部主管、首都醫科大學、高等教育出版社主辦的《轉化醫學研究(電子版)》日前創刊,這也是國內第一本轉化醫學研究的期刊。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韓啟德院士、桑國衛院士和衛生部部長陳竺院士擔任該刊顧問,另有近20位兩院院士擔任該刊副總編及學科主編。 首都醫科大學副校長、期刊總編王曉民教授介紹,
轉化醫學研究中心成立儀式
7月2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遼寧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轉化醫學研究中心簽約掛牌儀式在大連化物所舉行。儀式由大連化物所楊凌研究員主持。副所長王華、遼寧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院長孫宏治代表合作雙方致開幕詞。遼寧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郭斌、副院長朱志圖以及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腫瘤科主任張陽等出
基金委發布與美國NIH生物醫學合作試點項目補充通知
2月16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布了“NSFC與美國NIH生物醫學合作試點項目”的補充通知,公布了美國NIH針對該項目申請指南。 詳情請見:關于NSFC與美國NIH生物醫學合作試點項目的補充通知
基金委與NIH生物醫學合作項目初審結果發布
經公開征集,201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生物醫學合作研究項目共接收項目申請183項,根據雙方項目指南的要求和相關規定,予以受理以下158個項目申請。#科學部編號項目名稱申請人單位名稱18161101162吲哚胺-2,3-雙加氧酶IDO在HIV-1感
轉化醫學或破乙肝藥研發瓶頸
“對乙型肝炎(HBV)的治療到現在為止還沒有突破性進展。”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肝病研究中心主任賈繼東教授在近日舉行的2013清華-楊森公共健康日論壇上指出:“現有藥物治療可以做到有效抑制病毒、控制病情、延緩病毒復制,但是大多不能清除病毒。” 據記者了解,國際公認的乙肝治療藥物主要有
國家分子醫學轉化科學中心落戶陜西
“十三五”開局之年,國家發改委批復在陜西省省建設國家分子醫學轉化科學中心。這是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在陜投資建設的第一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 分子醫學轉化科學核心是闡明人類疾病在分子和細胞水平上的病理、生理機制,并將有關成果轉化為臨床預測、診斷、預防和治療的有效手段,代表著當代生命科學發
我國轉化醫學正駛入快車道
“第四屆中美臨床和轉化醫學國際論壇”新聞發布會5月16日在京召開。“中美臨床和轉化醫學國際論壇”籌委會秘書長、全球醫生組織(GlobalMD)中國代表處時占祥博士在會上介紹,目前,我國已建立了129家各類臨床和轉化醫學研究中心/平臺機構,為加快我國生物醫學科研成果轉化,提高疾病的診治水平奠定了必
樊代明:我國轉化醫學依然任重道遠
“轉化醫學研究,不僅是推動中國醫改進程的重要具體措施,也是解決‘重心下移,關口前移’的主要技術保障。”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樊代明說。 2012年中美臨床和轉化醫學國際論壇日前在滬舉行,樊代明在會上詳細介紹了我國轉化醫學研究的進展情況。 樊代明介紹,轉化醫學研究,是從臨床和
干細胞轉化醫學學會成立
由中國解剖學會發起的干細胞轉化醫學學會7月18日在北京正式成立,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研究員趙春華擔任學會第一屆主任委員,北京協和醫院副院長張抒揚教授等到會祝賀。 據悉,學會將立足干細胞這一當今生命科學前沿研究領域,通過技術創新不斷豐富和完善干細胞轉化醫學內涵;通過充分借助中國醫學科
新興醫學創新與轉化中心登上《自然》
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官網,今天向全球推介了一家正在成長的新興醫學創新與轉化中心,它就是上海市生物醫藥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SFPBRIT)。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是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四梁八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將圍繞特定產業進行定位,研發這些產業的共性關鍵技術,并與產業鏈上下游進
大連化物所肝癌轉化醫學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生物技術研究部轉化醫學科學中心疾病基因組學研究組研究員劉揚,與高分辨分離分析及代謝組學研究組研究員許國旺合作,在肝癌轉化醫學領域取得新進展,發現脯氨酸與羥基脯氨酸代謝途徑,對肝癌細胞在缺氧微環境下的缺氧應答及生存率至關重要,提出抑制脯氨酸的生物合成可能作為潛在治療肝癌
瑞金醫院胃癌“轉化醫學”研究見成效
中新上海網9月4日電 今年8月份剛剛出版的國際生物醫學領域極具影響力的《蛋白質組研究》(J Proteome Res)上公布了瑞金醫院胃癌研究團隊最新研究成果。該研究利用血清抗體芯片、酶聯免疫吸附實驗、蛋白質免疫沉淀、免疫組織化學以及質譜鑒定等技術,通過翔實的體外實驗以及大量臨床病例分析,提出IPO
沈銘賢:轉化醫學需要“倫理平臺”
倫理要保護科學,使它在正確的道路和航線上前行。 轉化醫學是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于2003年提出的新概念,現已得到國際醫學界的普遍認同和重視,成為醫學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早在1992年,美國著名的《科學》雜志就出現“bench to bedside”(B-to-B)
中關村轉化醫學工程中心建質譜科研轉化平臺
1月22日在中關村醫學工程轉化中心主導下,北京毅新博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馬慶偉與中關村醫學工程轉化中心鄒穎副主任、重慶醫療產業基金李建偉執行總裁簽署三方合作諒解備忘錄,依托中關村醫學工程轉化中心政府平臺和地方政府合作,建立質譜科研轉化平臺,帶動整個質譜業界機構發展,在毅新國產質譜平臺進行科研
胰腺癌治療的轉化醫學進展:從中藥到精準醫學
胰腺癌因其診斷困難、預后極差、病死率高被稱為“癌中之王”,其發病率與病死率的比值達到1∶0.99。目前,胰腺癌手術率極低、放化療效果不佳、綜合治療預后不理想。隨著轉化醫學模式的發展,一些新的治療方法逐漸被大家所發現。 基因治療 癌癥基因組圖譜分析發現,胰腺癌的一個亞群有非常強的血管生成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