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農林科大研發牛羊基因定點精確編輯技術
陜西省科技廳近日組織了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張改平在內的全國9位專家,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張涌主持完成的“牛羊基因定點精確編輯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進行了成果鑒定。 張涌團隊歷時6年,針對轉基因動物研制過程中基因整合位點的隨機性、拷貝數的不確定性和基因打靶高脫靶率等問題,完成了系統研究和技術創新。研究團隊創建了PhiC31整合酶介導的定點插入技術,鋅指切口酶介導的基因精確插入技術以及TALEN切口酶介導的基因精確插入技術等多項技術創新。 在轉基因操作過程中,研究團隊通過精確控制外源基因插入的位點,減少了對動物自身基因組的影響,提高了牛羊轉基因技術的精確性和安全性。相關研究成果對提升我國牛羊業種質創新水平具有重大意義。......閱讀全文
新研究:精準基因編輯技術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高彩霞研究組開創性地運用AI輔助結構預測,建立起基于三級結構的蛋白聚類方法,并擴展為全新的脫氨酶挖掘體系,開發了一系列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堿基編輯工具。該工作為蛋白功能分析、新功能元件挖掘提供了全新策略。新研發的堿基編輯系統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精準基因編輯
精準基因編輯技術的意義
2012年,卡彭蒂耶和杜德娜發明了精準基因編輯技術,使編輯基因更快、更準、更簡單。不僅可以修“改”生命之書中DNA序列的任意片段,甚至可以精確改變單一堿基。基因測序技術是合成生物學的三大底層技術之一。“讀、寫、改”分別對應了基因測序、基因合成和基因編輯。讀,指如何讀取生命信息,對應了基因測序技術。寫
表型組學技術:精準挖掘玉米抗旱基因
隨著測序技術普及和待測材料的規模化,傳統的干旱表型性狀獲取手段已經不能滿足植物抗逆基因組學研究的需求,嚴重阻礙玉米抗旱資源的挖掘。 近年來,以智能化、高通量、動態無損測量為主要特征的表型組學技術迅猛發展,使得多時空多尺度表型檢測成為可能,可實現作物全生育期表型動態精準鑒定。 近日,《基因組生
Nature-Methods:針對LncRNAs的新型精準基因測序技術
現在有一種新的基因測序技術-“捕獲測序'(CaptureSeq),能使我們以更高的分辨率去探索人類基因組。它優于現有的基因測序技術,能精確捕捉測量許多具體的活性基因樣品(即使基因的表達時間僅按分鐘水平計算)。這個技術對癌癥研究具有革命性的影響。在實際應用中,可用于包括許血液腫瘤的診斷。這篇文章由
哥倫比亞大學新技術INTEGRATE精準基因編輯
在最近一項研究中,哥倫比亞大學的一項新發現可以解決當前基因編輯工具(包括CRISPR)的一個主要缺點,并為基因工程和基因治療提供了一種強有力的新方法。 他們的新技術稱為INTEGRATE,即利用細菌跳躍基因將任何DNA序列準確地插入基因組而不切割DNA。目前的基因編輯工具依賴于切割DNA,但這
基因檢測實現精準醫療
“一個心梗患者,需要服用一種名為‘法華林’的抗凝藥物,但是到底要吃幾片才能發揮最佳療效?有人可能需要1片,有人需要2片,有人0.5片就可以。”在近日召開的“2015朝陽國際醫學大會”上,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童朝暉解釋說,以往這些患者都要親自“試藥”,吃多了容易出血,吃少了不起作用,患者要在醫生指導
基因編輯的精準“剪刀”
在中國科學院干細胞與再生醫學創新研究院一樓科普平臺里,展示著幾項最新研究成果。在干細胞藥物、再生醫學、解密衰老等項目中,幾個小試劑盒顯得有些單薄,卻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這是一種能夠快速檢測新冠病毒的試劑盒,與傳統的檢測方法相比,它不需依賴復雜的儀器設備,更便捷、更簡單、更快速。大家都做過核酸檢
CRISPRCas9蛋白提高基因編輯技術精準度
由香港城市大學(香港城大)和瑞典卡羅琳醫學院合組的一支研究團隊,最近成功研發出一種新的蛋白質,有助提高基因組編輯過程中定位的精準度,相信對未來要求高精準度的人類基因治療可發揮重要作用。 CRISPR-Cas9(成簇、規律、間隔、短回文的重複序列及其相關蛋白9)是一種具有廣泛應用前景的基因編輯技
新技術首次實現以RNA為媒介的基因精準寫入
從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獲悉,該所李偉研究員與周琪研究員團隊開發的逆轉座子基因工程新技術,首次實現以RNA為媒介的基因精準寫入,有望為遺傳病、腫瘤等疾病帶來更高效、更安全、更低成本的全新治療方式,為新一代創新基因療法的發展提供了基礎。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細胞》雜志。 基因工程技術是現代生物技
新技術首次實現以RNA為媒介的基因精準寫入
記者9日從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獲悉,該所李偉研究員與周琪研究員團隊開發的逆轉座子基因工程新技術,首次實現以RNA為媒介的基因精準寫入,有望為遺傳病、腫瘤等疾病帶來更高效、更安全、更低成本的全新治療方式,為新一代創新基因療法的發展提供了基礎。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細胞》雜志。基因工程技術是現代生物技
基因檢測技術:-契合臨床多元化需求,-推動精準醫療前行
生物醫學新技術的發展極大地推動了疾病診治的水平,同時也帶來醫療資訊的大爆炸和臨床應用的混亂。從近期液體活檢共識、NGS共識、衛計委發文規范臨床應用等可知,在生物醫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如何應用醫學技術進行精準醫療,滿足不斷增長的多元化的臨床需求,已成為生物醫學領域不可避免的話題。 以臨床需求為
“手術刀”VS“鋼鋸”,耶魯創造更精準高效基因編輯技術
你可以將現有將技術認為是鋼鋸而此方法是手術刀,能夠使我們在真核細胞基因組內多個位點、高效地做精確的遺傳修飾。”通訊作者,耶魯的分子生物學副教授Farren Isaacs形象的說。 現有例如CRISPR/Cas9這樣的基因編輯技術,引入遺傳修飾通常會打斷兩股DNA鏈。有時這些斷裂并不是固定的,修
基因編輯精準修復免疫細胞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2/517234.shtm 發生突變的T細胞不能殺死由EB病毒誘導的B細胞(紅色),這會導致其他免疫細胞流入感染區域,阻斷血管(中心)。圖片來源:拉杰維斯基實驗室一些遺傳性基因缺陷會導致過度的免疫反應,
基因編輯精準修復免疫細胞
一些遺傳性基因缺陷會導致過度的免疫反應,這可能給患者帶來致命傷害。在一項最新研究中,德國科研團隊借助CRISPR-Cas9基因編輯工具,糾正了這些缺陷,使免疫反應正常化。相關研究論文發表于2日出版的《科學·免疫學》雜志。家族性噬血細胞性淋巴組織細胞增多癥(FHL)是一種罕見的免疫系統疾病,通常發生在
精準醫療如何精準-技術創新要執牛耳
精準醫療的世界,對于普通大眾來說,還是一個陌生的存在,但它走進我們每個人生活的速度之快,已大大出乎預期。 2015年1月份,美國總統奧巴馬宣布精準醫療計劃;9月份,美國國立衛生院發布了長達100多頁的《精準醫療項目集群——建立21世紀醫學研究基金會》的白皮書。精準醫療迅速成為醫學界關注的焦點。
精準醫學:從基因檢測技術應用到個體化用藥指導
精準醫學:從基因檢測技術應用到個體化用藥指導 第一輪通知 2016年10月10日 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龍陽路2345號) 主辦單位: 上海市生物工程學會 上海市生物醫藥行業協會 上海伯豪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慕尼黑展覽(上海)有限公司 會議簡介: 近年來,在人類基因組計劃之后,從
淄博市精準基因檢測關鍵技術重點實驗室揭牌
?? 4月28日下午,進行了詳盡而生動的闡述。通過講解,使參會者破解了科研難題,明晰了科研思路,在科研方法上得到了很大的啟發。 淄博市精準基因檢測關鍵技術重點實驗室揭牌儀式同時舉行。精準基因檢測關鍵技術重點實驗室是由科研中遇到的困惑和科研政策性問題請教了專家,專家們耐心地逐一給予了解答和指導,現場
基因“精準”編輯新機制揭示
21日,《自然》雜志在線發表了哈爾濱工業大學生命學院黃志偉教授研究論文。該研究在國際上首次揭示了世界上最新發現的基因編輯系統CRISPR-Cpf1識別crRNA以及剪切pre-crRNA機制。該發現將實現對DNA的目的基因進行“關閉”“恢復”和“切換”等精準操作,將人類戰勝癌癥等疑難疾病夢想向前
基因“精準”編輯新機制揭示
4月21日,《自然》雜志在線發表了哈爾濱工業大學生命學院黃志偉教授研究論文。該研究在國際上首次揭示了世界上最新發現的基因編輯系統CRISPR-Cpf1識別crRNA以及剪切pre-crRNA機制。該發現將實現對DNA的目的基因進行“關閉”“恢復”和“切換”等精準操作,將人類戰勝癌癥等疑難疾病夢想
致病基因變異或可實現精準編輯
《自然》雜志發表的一篇新論文報告了一種方法,可以通過機器學習實現對致病基因變異精準且可預測的編輯。這項成果建立了一種實現精準、無模板基因組編輯的方法,為遺傳疾病的研究和潛在療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雖然CRISPR-Cas9徹底改變了用于研究的基因組編輯技術,但保證這項技術的準確性十分重要。CR
精準醫療未來走向多基因檢測
近年來,精準醫療概念在醫療領域備受資本青睞,越來越多資本、企業進入該領域進行發展。在市場層面,整個精準醫療市場規模正在以不斷提升的速度逐年擴大;在技術、學術層面,精準醫療也正走在從單基因的個別熱點檢測向多基因、全基因范圍的平臺檢測的路上。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全球精準醫
譜系示蹤技術更為精準?
有一項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于《自然—醫學》。中科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周斌研究組在一項最新的研究中將Dre-rox同源重組系統引入到傳統的基于Cre-loxP同源重組系統的遺傳譜系示蹤技術中,有效地規避了由于Cre表達的不特異性而導致的非特異性(“異位”)同源重組。 據介紹,目前,
測序技術如何助推精準醫學?
主要應用領域基因測序的一個重要應用是測出生缺陷,包括單基因病、遺傳病、無創產前、基因檢測,這是目前應用的最多、最成熟的產業。整個腫瘤基因組結構非常復雜,一個腫瘤基因組數據量大約有幾十個G,要完整地測一個腫瘤單細胞,則需要更多工具,數據量也更大。移植配型白血病、骨髓配型,包括基因身份證和整個的器官移植
研究表明基因“剪刀”并沒那么精準
研究人員一直對CRISPR基因編輯技術作為一種改變基因組的方法持歡迎態度,但一些人警告說,不需要的DNA改變可能會在未察覺的情況下溜進來。 根據7月16日發表于《自然—生物技術》雜志的一篇論文,該工具會導致基因組目標位點附近大量DNA缺失和重組。這樣的改變會讓實驗結果解釋混亂,并讓設計基于
研究表明基因“剪刀”并沒那么精準
研究人員一直對CRISPR基因編輯技術作為一種改變基因組的方法持歡迎態度,但一些人警告說,不需要的DNA改變可能會在未察覺的情況下溜進來。 根據7月16日發表于《自然—生物技術》雜志的一篇論文,該工具會導致基因組目標位點附近大量DNA缺失和重組。這樣的改變會讓實驗結果解釋混亂,并讓設計基于C
-基因科技進步推動精準醫療未來
精準醫療并不是美國人在今年才剛剛提出的詞匯,它最早由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在2011年提出。而此前人們已經提出了“4P 醫學模式”,即預測、預防、參與以及個體化醫療,精準成為第五個P。 它將數字醫療和大數據進行結合,有時也被稱作是個性化醫療。盡管在一些領域這兩者之間的差別可以忽略不計,但精準醫療更
華大基因助力丹麥國家精準醫學發展
2017年7月26日,來自華大基因、哥本哈根大學、奧胡斯大學和丹麥科技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在各方緊密合作下,共同完成了丹麥人泛基因組項目,其最新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著名雜志Nature主刊上。 丹麥人泛基因組項目起始于2012年初,旨在建立基于丹麥人的基因組序列與變異圖譜,為丹麥國家基因組二期
2021-基因與精準診療高峰論壇
參會通知基因.中國2021 基因與精準診療高峰論壇?論壇介紹:因席卷全球的疫情,2020年注定是會被歷史銘記的一年!與此同時,基因測序技術在此次新冠病毒疫情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國科研單位在一個月之內迅速發現了正確的致病病毒并完成測序,我國科學研究者對病毒序列、變異、核酸檢測手段的分享也為全世界
我國精準醫療如何讓基因測序“言聽計從”
基因測序技術是臨床分子診斷中的重要手段,其起源早于PCR技術。1968年華裔科學家吳瑞(Ray Wu)博士獨創地提出了引物延伸的測序策略,在這一策略基礎上基因測序方法得到發展,Sanger和Gilbert因開發不同的測序方法于1980年獲得諾貝爾獎。目前的基因測序技術可以分為三類:毛細管電泳測序
-精準醫療需要多少家基因檢測公司
?????? 基因檢測的傳統模式需要升級 傳統的基因檢測公司已經在2006年的時候被美國互聯網公司完成了從0到1的過程。如果我們還是走的傳統模式來創造一家基因檢測公司,一定是沒有出路的。特別是在國內,很多掛了”羊頭“的傳統基因檢測公司,認為很聰明的避開”基因檢測“的敏感話題,掛了”健康管理“的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