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十年中,植物生殖生物學領域的科學家們長期為一個重要的基礎科學問題所困擾,那就是:帶有尾巴的精子不僅可以運動而且自主控制運動方向,沒有尾巴的高等植物精細胞不能運動只能由花粉管運輸,那么植物的精細胞是否控制花粉管運輸的方向呢?
近期來自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Sperm cells are passive cargo of the pollen tube in plant fertilization”的文章,首次為“花粉管是陸生植物適應缺水生活環境演化出的新生殖結構”提供了生物學證據,解決了這個困擾了植物學家們幾十年的基礎生物學問題。
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6月份的Nature Plants雜志上,文章的通訊作者是北京大學生科院的瞿禮嘉教授,第一作者為張俊、黃清配和鐘聲博士。
目前人們普遍接受的演化理論認為,在陸地上生長的高等植物是從生長在水中的藻類演化而來的。在從水中生存到陸地生長的轉變過程中,植物需要演化出新的結構以適應少水或缺水的新環境,例如演化出了維管束組織以便給植物提供更好的物理支撐和營養物質的遠距離運輸;演化出位于表皮的保衛細胞能加強植物細胞與外界環境的氣體交換,等等。高等植物的生殖過程同樣演化出了一些特化的組織來適應生殖方式的改變。
眾所周知,在水生藻類和動物系統中,精子帶有一個長長的尾巴(鞭毛),因此水生藻類和動物的精子可以在液體環境(水和體液)中運動;而且,這種運動是自主控制的,換句話說,水生藻類和動物精子可以在液體中自主控制方向,游向卵細胞去完成受精。而在高等植物中的情況如何呢?陸地生長的大部分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精子都沒有尾巴(鞭毛),因此只稱為“精細胞”而不用“精子”的名稱。沒有尾巴,精細胞不能運動,那么被子植物的精細胞如何完成受精過程呢?被子植物演化出了花粉管,精細胞“藏”在花粉管中,由花粉管將植物的精細胞運送到植物卵細胞附近,幫助其完成受精過程,因此這種受精方式又稱為管粉受精。
但是,過去幾十年中,植物生殖生物學領域的科學家們長期為一個重要的基礎科學問題所困擾,那就是:帶有尾巴的精子不僅可以運動而且自主控制運動方向,沒有尾巴的高等植物精細胞不能運動只能由花粉管運輸,那么植物的精細胞是否控制花粉管運輸的方向呢?解決這個基礎生物學問題,需要分清楚高等植物花粉管的運動是由花粉管控制的還是由精細胞控制的,但是在花粉管中,精細胞總是與花粉管(營養細胞)的細胞核緊密相連、形影不離,形成所謂的“雄性生殖單位”(male germ unit, MGU),這種結構上的緊密聯結使人們很難區分清楚到底是誰在控制花粉管的運輸方向。
此前瞿禮嘉教授課題組分析了幾個bHLH(basic Helix-Loop-Helix)轉錄因子的生物學功能,當時他們發現兩個在花粉粒和花粉管中特異性高表達的成員DROP1(DEFECTIVE REGION OF POLLEN 1)和DROP2,若同時缺失時會產生一些外形變成水滴狀的花粉粒,在這類水滴狀的花粉粒中只含有一個營養細胞核而沒有兩個精細胞。鑒定到這種沒有精細胞的特殊花粉材料,為徹底解決那個基礎生物學問題奠定了基礎。
研究人員挑選出這種水滴狀花粉粒,對他們進行花粉管萌發、花粉管生長、花粉管導向、受精過程等生殖生物學過程的研究,結果發現,沒有精細胞的花粉粒可以正常地萌發出花粉管;沒有精細胞的花粉管可以正常生長、可以正常響應雌方(胚珠)分泌的吸引信號、可以正常抵達胚囊、也可以正常爆裂釋放出花粉管的內容物,這一系列實驗的結果說明,沒有精細胞存在的情況下,花粉管仍然可以正常地完成生長、導向、識別、爆裂等生殖生物學過程,從而證明了高等植物的花粉管運輸方向完全是由花粉管自身控制的,而高等植物的精細胞的全部生物學功能就是受精,它們就像是自己不會走路的“乘客”(或是“貨物”),“乘坐”具有自動導航和自動駕駛系統的“出租車”(花粉管)來到雌性細胞所在地,最終完成受精。
這個成果首次為“花粉管是陸生植物適應缺水生活環境演化出的新生殖結構”提供了生物學證據,解決了那個困擾了植物學家們幾十年的基礎生物學問題。
肌動蛋白細胞骨架涉及許多基本的生理細胞過程。大多數基于肌動蛋白的功能(如果不是全部的話)由肌動蛋白的聚合形式進行。因此,該領域的核心問題是肌動蛋白單體如何快速組裝成肌動蛋白絲并組織成不同的結構以滿足各......
人類近親結婚不利于優生優育,在沒有婚姻法約束的自然界,會發生什么?記者3日從南京農業大學獲悉,該校發現了梨自交不親和性反應信號轉導機制,解開了植物世界的進化篩選法則,國際著名學......
過去幾十年中,植物生殖生物學領域的科學家們長期為一個重要的基礎科學問題所困擾,那就是:帶有尾巴的精子不僅可以運動而且自主控制運動方向,沒有尾巴的高等植物精細胞不能運動只能由花粉管運輸,那么植物的精細胞......
過去幾十年中,植物生殖生物學領域的科學家們長期為一個重要的基礎科學問題所困擾,那就是:帶有尾巴的精子不僅可以運動而且自主控制運動方向,沒有尾巴的高等植物精細胞不能運動只能由花粉管運輸,那么植物的精細胞......
7月22日,國際學術期刊《PLOSGenetics》在線刊登了南京農業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題為“ArabidopsisCOGComplexSubunitsCOG3andCOG8Mod......
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楊維才團隊首次分離到花粉管識別LURE(胚珠組織分泌的一類小肽類物質,可引導花粉管到達卵細胞)的受體蛋白復合體,并揭示了信號識別和激活的分子機制。該成果日前發表于《自然》。......
最近,日本名古屋大學JST-ERATOHigashiyamaLive-Holonics項目和轉化生物分子研究所(ITbM)的HidenoriTakeuchi博士和TetsuyaHigashiyama教......
2月29日,《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雜志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王永飛研究組題為Cyclicnucleotide-gatedchannel18isanessentia......
膨壓普遍存在于植物細胞,與生長發育密切相關,但對其調控的分子機制了解非常有限。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楊維才研究組通過對植物花粉管進行研究,發現了一個影響花粉管體內生長的突變體turgor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