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的血象與骨髓象特點
(1)血象:血液呈暗紫色,紅細胞數增多[(7.0~10.0)×1012/L],血紅蛋白增高(180~240g/L),紅細胞比容增高(0.54~0.80),網織紅細胞百分率不增多。紅細胞形態正常,可輕度大小不均,嗜多色和嗜堿點彩紅細胞增多,偶見有核紅細胞。白細胞數增高,(11~30)×109/L,少數患者可達50×109/L。分類以中性粒細胞為主,核左移,嗜酸及嗜堿性粒細胞稍多,血片可見中幼粒及晚幼粒細胞。血小板增高,可達(400~500)×109/L。中性粒細胞堿性磷酸酶增高。(2)骨髓象:偶有“干抽”現象,髓液為深紅色,有核細胞增生明顯活躍,三系均增生,以紅系增生為顯著。巨核細胞增多,可成堆出現。各系各階段比值及形態大致正常。骨髓鐵減少或消失。......閱讀全文
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的血象與骨髓象特點
(1)血象:血液呈暗紫色,紅細胞數增多[(7.0~10.0)×1012/L],血紅蛋白增高(180~240g/L),紅細胞比容增高(0.54~0.80),網織紅細胞百分率不增多。紅細胞形態正常,可輕度大小不均,嗜多色和嗜堿點彩紅細胞增多,偶見有核紅細胞。白細胞數增高,(11~30)×109/L,少數
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的骨髓象特點
是一種間接凝集試驗,將病毒抗原或重組抗原吸附于粉紅色明膠顆粒上,當致敏顆粒與樣品血清作用時,若血清含有抗病毒抗體則可形成肉眼可見的粉紅色凝集。 該方法應用于HIV-1抗體和抗精子抗體檢測等。
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的骨髓象表現
增生明顯活躍,粒、紅及巨核細胞系均增生,以紅系增生顯著。紅細胞容量增加:51Cr標記紅細胞法:男>39ml/kg,女>27ml/kg。紅細胞壓積增高:男性≥55%,女性≥50%。中性粒細胞堿性磷酸酶積分增高>100(無發熱及感染)。
血象及骨髓象特點
(1)血象:血紅蛋白、紅細胞均減少,以血紅蛋白減少更為明顯。輕度貧血時紅細胞形態無明顯異常,中度以上貧血時紅細胞體積減小,中心淡染區擴大,嚴重時紅細胞可呈環狀,并有嗜多色性紅細胞及點彩紅細胞增多。網織紅細胞輕度增多或正常。白細胞計數及分類一般正常。血小板計數一般正常。(2)骨髓象:增生明顯活躍。粒紅
缺鐵性貧血血象與骨髓象特點
1.血象:Hb↓↓、RBC↓,其它大致正常。Ret增多或正常。小細胞低色素貧血?2.骨髓象:紅系增生,以中、晚幼紅為主。其體積小,邊緣不規整,胞核小而致密,胞漿量少,著色偏堿。其它大致正常。
急性造血功能停滯血象與骨髓象特點
(1)血象:貧血比原有疾病嚴重,Hb常低至30g/L,網織紅細胞減低,淋巴細胞占絕對多數,中性粒細胞有中毒顆粒。除去誘因后,血象可逐漸恢復,先是網織紅細胞和粒細胞上升。Hb則恢復較慢。(2)骨髓象:多數增生活躍,但有的減低,尤其紅細胞系受到抑制,粒紅比例增大。在涂片周邊部位出現巨大原始紅細胞是本病的
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的診斷
1.臨床有多血癥表現。 2.血紅蛋白測定及紅細胞計數明顯增加。 3.紅細胞壓積增高:男性≥0.54;女性≥0.50。 4.無感染及其他原因而白細胞計數多次>11.0×109/L。 5.血小板計數多次大于300×1012/L。 6.骨髓象示增生明顯活躍,粒、紅與巨核細胞系均增生,尤以紅系
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的檢查
1.血象 血紅蛋白≥180g/L(男),≥170g/L(女);紅細胞計數≥6.5×1012/L(男),≥6.0×1012/L(女)。白細胞、血小板計數也有一定程度的升高。 2.骨髓象 增生明顯活躍,粒、紅及巨核細胞系均增生,以紅系增生顯著。 紅細胞容量增加:51Cr標記紅細胞法:男>39
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的分類
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的患者,可以經歷兩個階段或者說分為兩大類。第1類是處于增殖期或者說叫紅細胞增多期的患者,常常表現為紅細胞增多;第2類就是紅細胞增多后期,表現為全血細胞減少、髓外出現造血、肝臟出現腫大、脾臟腫大、脾功能亢進以及骨髓纖維化。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的兩個主要并發癥,包括有出血以及血栓的形成,
霍奇金病的血象與骨髓象特點
血象 部分霍奇金病病人有輕度到中度的貧血,可為正色素正細胞型,或小細胞低色素型。白細胞、血小板一般正常。但到疾病晚期,尤其病變浸潤骨髓后,可發生全血細胞減少,也有中性、嗜酸性粒細胞及淋巴細胞增多。骨髓象 霍奇金病的骨髓象多為非特異性改變。若骨髓穿刺涂片檢查找到R-S細胞對診斷有重要意義,但其陽性率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