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微生物產生菌的分離篩選(3)
第三節 微生物的分離經富集培養以后的樣品,目的微生物得到增殖,占了優勢,其他種類的微生物在數量上相對減少,但并未死亡。富集后的培養液中仍然有多種微生物混雜在一起,即使占了優勢的一類微生物中,也并非純種。例如同樣一群以油脂為碳源的脂肪酶產生菌,有的是細菌,有的是霉菌,有的是芽孢桿菌,有的不產芽孢,有的生產能力強,有的生產能力弱等等。因此,經過富集培養后的樣品,也需要進一步通過分離純化,把最需要的菌株直接從樣品中分離出來。一、好氣微生物的分離分離的方法很多,大體可分為兩類:一類較為粗放,只能達到“菌落純”,如稀釋涂布法,劃線分離法,組織分離法等。前兩種方法由于操作簡便有效,工業生產中應用較多。組織分離法則通常是從有病或特殊組織中分離菌株。另一類是較細的單細胞或單孢子分離方法,可達到“菌株純”或“細胞純”的水平。這類方法需采用專門的儀器設備,復雜的如顯微操作裝置,簡單的可利用培養皿或凹玻片作分離小室進行分離。下......閱讀全文
工業微生物產生菌的分離篩選(3)
第三節? ?微生物的分離經富集培養以后的樣品,目的微生物得到增殖,占了優勢,其他種類的微生物在數量上相對減少,但并未死亡。富集后的培養液中仍然有多種微生物混雜在一起,即使占了優勢的一類微生物中,也并非純種。例如同樣一群以油脂為碳源的脂肪酶產生菌,有的是細菌,有的是霉菌,有的是芽孢桿菌,有的不產芽孢,
工業微生物產生菌的分離篩選(3)
第三節? ?微生物的分離經富集培養以后的樣品,目的微生物得到增殖,占了優勢,其他種類的微生物在數量上相對減少,但并未死亡。富集后的培養液中仍然有多種微生物混雜在一起,即使占了優勢的一類微生物中,也并非純種。例如同樣一群以油脂為碳源的脂肪酶產生菌,有的是細菌,有的是霉菌,有的是芽孢桿菌,有的不產芽孢,
工業微生物產生菌的分離篩選(一)
菌株分離(separation)就是將一個混雜著各種微生物的樣品通過分離技術區分開,并按照實際要求和菌株的特性采取迅速、準確、有效的方法對他們進行分離、篩選,進而得到所需微生物的過程.菌株分離、篩選(screening)雖為兩個環節,但卻不能絕然分開,因為分離中的一些措施本身就具有篩選作用.工業微生
工業微生物產生菌的分離篩選(四)
各種微生物對營養要求和培養條件是不同的,在分離篩選時若在這兩個方面加以調節控制,就能獲得更好的分離效果.1. 培養基的營養成分各種微生物對碳源、氮源要求各異,有的對營養還有特殊的要求,事先了解被分離微生物的營養要求,從而設計一個合理快速的分離培養基,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放線菌是生產抗生素和酶制劑
工業微生物產生菌的分離篩選(2)
第二節? ?含微生物樣品的富集培養富集(enrichment)培養是在目的微生物含量較少時,根據微生物的生理特點,設計一種選擇性培養基,創造有利的生長條件,使目的微生物在最適的環境下迅速地生長繁殖,數量增加,由原來自然條件下的劣勢種變成人工環境下的優勢種,以利分離到所需要的菌株。富集培養主要根據微生
工業微生物產生菌的分離篩選(1
菌株分離(separation)就是將一個混雜著各種微生物的樣品通過分離技術區分開,并按照實際要求和菌株的特性采取迅速、準確、有效的方法對他們進行分離、篩選,進而得到所需微生物的過程。菌株分離、篩選(screening)雖為兩個環節,但卻不能絕然分開,因為分離中的一些措施本身就具有篩選作用。工業微生
工業微生物產生菌的分離篩選(1)
菌株分離(separation)就是將一個混雜著各種微生物的樣品通過分離技術區分開,并按照實際要求和菌株的特性采取迅速、準確、有效的方法對他們進行分離、篩選,進而得到所需微生物的過程。菌株分離、篩選(screening)雖為兩個環節,但卻不能絕然分開,因為分離中的一些措施本身就具有篩選作用。工業微生
工業微生物產生菌的分離篩選(四)
各種微生物對營養要求和培養條件是不同的,在分離篩選時若在這兩個方面加以調節控制,就能獲得更好的分離效果.?1. 培養基的營養成分? ? 各種微生物對碳源、氮源要求各異,有的對營養還有特殊的要求,事先了解被分離微生物的營養要求,從而設計一個合理快速的分離培養基,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放線菌是生產抗生
工業微生物產生菌的分離篩選(2)
第二節? ?含微生物樣品的富集培養富集(enrichment)培養是在目的微生物含量較少時,根據微生物的生理特點,設計一種選擇性培養基,創造有利的生長條件,使目的微生物在最適的環境下迅速地生長繁殖,數量增加,由原來自然條件下的劣勢種變成人工環境下的優勢種,以利分離到所需要的菌株。富集培養主要根據微生
工業微生物產生菌的分離篩選(三)
經富集培養以后的樣品,目的微生物得到增殖,占了優勢,其他種類的微生物在數量上相對減少,但并未死亡.富集后的培養液中仍然有多種微生物混雜在一起,即使占了優勢的一類微生物中,也并非純種.例如同樣一群以油脂為碳源的脂肪酶產生菌,有的是細菌,有的是霉菌,有的是芽孢桿菌,有的不產芽孢,有的生產能力強,有的生產
工業微生物產生菌的分離篩選(二)
? ? 富集(enrichment)培養是在目的微生物含量較少時,根據微生物的生理特點,設計一種選擇性培養基,創造有利的生長條件,使目的微生物在最適的環境下迅速地生長繁殖,數量增加,由原來自然條件下的劣勢種變成人工環境下的優勢種,以利分離到所需要的菌株.富集培養主要根據微生物的碳、氮源、pH、溫
工業微生物產生菌的分離篩選(4)
?二、通過控制培養和培養條件進行分離各種微生物對營養要求和培養條件是不同的,在分離篩選時若在這兩個方面加以調節控制,就能獲得更好的分離效果。1.培養基的營養成分各種微生物對碳源、氮源要求各異,有的對營養還有特殊的要求,事先了解被分離微生物的營養要求,從而設計一個合理快速的分離培養基,能夠收到事半功倍
工業微生物產生菌的分離篩選(4)
?二、通過控制培養和培養條件進行分離各種微生物對營養要求和培養條件是不同的,在分離篩選時若在這兩個方面加以調節控制,就能獲得更好的分離效果。1.培養基的營養成分各種微生物對碳源、氮源要求各異,有的對營養還有特殊的要求,事先了解被分離微生物的營養要求,從而設計一個合理快速的分離培養基,能夠收到事半功倍
工業微生物產生菌的分離篩選(二)
富集(enrichment)培養是在目的微生物含量較少時,根據微生物的生理特點,設計一種選擇性培養基,創造有利的生長條件,使目的微生物在最適的環境下迅速地生長繁殖,數量增加,由原來自然條件下的劣勢種變成人工環境下的優勢種,以利分離到所需要的菌株.富集培養主要根據微生物的碳、氮源、pH、溫度、需氧等生
工業微生物產生菌的分離篩選(三)
經富集培養以后的樣品,目的微生物得到增殖,占了優勢,其他種類的微生物在數量上相對減少,但并未死亡.富集后的培養液中仍然有多種微生物混雜在一起,即使占了優勢的一類微生物中,也并非純種.例如同樣一群以油脂為碳源的脂肪酶產生菌,有的是細菌,有的是霉菌,有的是芽孢桿菌,有的不產芽孢,有的生產能力強,有的生產
工業微生物產生菌的分離篩選(一)
? 菌株分離(separation)就是將一個混雜著各種微生物的樣品通過分離技術區分開,并按照實際要求和菌株的特性采取迅速、準確、有效的方法對他們進行分離、篩選,進而得到所需微生物的過程.菌株分離、篩選(screening)雖為兩個環節,但卻不能絕然分開,因為分離中的一些措施本身就具有篩選作用.
生物物質產生菌的篩選
1.微生物-------生物產物的來源不管過去、現在和將來,微生物是各種生物活性產物的豐富資源。生物活性物質很多,有微生物的初級代謝產物,如氨基酸、維生素等;有微生物的次級代謝產物,如抗生素等。要獲得所需生物特性的新產物,關鍵是:生物產物的來源-----微生物的選擇;采用什么樣的篩選方案(檢測系統)
國內優勢菌群的分離篩選研究現狀
我國主要從事發酵肉制品中優勢菌群研究的有:徐靜等從自然發酵肉制品篩選出一株干酪乳桿菌并對其特性進行研究;王海燕等從傳統湖南臘肉中分離篩選出一株產香葡萄球菌(模仿葡萄球菌);李宗軍等從侗族傳統酸肉中分離篩選葡萄球菌,發現其優勢菌群為腐生葡萄球菌、木糖葡萄球菌和肉葡萄球菌;羅欣從混合發酵劑中分離出幾株乳
cDNA的篩選3
免疫學染色1.為了洗去頂層瓊脂上的殘余物和細胞碎片,將硝酸纖維素濾膜一次最多5張轉移放在搖床上的盤子(10×10cm)內,用25ml TBS室溫洗滌10 min 2次。2.然后濾膜用25ml封閉緩沖液(每張90mm直徑的濾膜至少15ml)于室溫溫育 30min,以封閉濾膜上的非特異性結合位點。不斷晃
病原菌的分離鑒定及其疫苗的制備(3)
(二)疫苗制備1 .病原菌的擴大培養與分離液體培養:按配方配制 2216E 液體培養基,將培養基用 三角燒瓶分裝并蓋上棉塞后置 于高壓蒸汽鍋內, 121 ℃ 滅菌 15 ~ 30min ,冷卻后于超凈工作臺內加入 1ml 左右預先制備的病原菌菌液,蓋上棉塞,用搖床于 28~ 30 ℃ 下震蕩(約
單胞菌(monad)的人工感染與分離(3)
本實驗采用注射的方法。實驗魚在實驗前需進行 1 ~ 2 周的暫養。每組實驗用鯽魚 10 尾,每尾肌肉或腹腔接種 0 . 1 ~ 0 . 5ml 稀釋后的肉湯培養物,置盛有水的水族箱內,用控溫儀使溫度維持在 28 ~ 30 ℃ 左右。定時投餌和換水,同時設接種無菌生理鹽水的對照組。4 .觀察記錄觀
腸道菌群的檢測與篩選
最近,在Nature上有一篇題為“The gutmicrobiota is associated with immune cell dynamics in humans”的研究報告中,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機體微生物菌群與免疫系統之間的關聯,研究人員首次發現,血液中不同類型免疫細胞濃度的改變
螺旋菌的產生介紹
幽門螺旋桿菌是感染得來的。遺傳有可能與易感性有關。幽門螺旋桿菌病病是后天傳染的,這一點已是各國學者的共識。其傳播方式還不十分明確,但最可能的途徑是口口、糞口傳播。 1999年俄莫斯科市《CMB3》獸醫中心學者薩多夫尼科娃等研究了犬胃內存在螺桿菌 [2] 類細菌及其同胃炎發生的關系,按2016年
果膠酶的產生菌
目前國內外研究和應用較多的果膠酶產生菌是細菌和霉菌[5, 6],也有鏈霉菌產生果膠酶的報道[7]。在細菌中,歐文氏桿菌(Erwinia sp.)、芽孢桿菌(Bacillus sp.)、節桿菌 (Arthrobacter sp.)和假單胞桿菌(Pseodomonas sp.)都產生果膠酶。嗜堿性芽孢桿
篩選pⅧ噬菌粒庫
實驗概要大量的方法已經被設計用于篩選大規模的噬菌體肽庫。其中最簡單的形式就是使用直接吸附的方式將靶分子固定于一個固體支持物上,然后使其接觸到噬菌體庫。那些不能與之結合的噬菌體在一系列洗滌的過程中將會被除去,而可以結合的噬菌體克隆將在酸性洗脫后被重新獲得。主要試劑1. 磷酸鹽緩沖液2. PBS/0.1
幾種菌的分離方法
一、從土壤中分離放線菌1.制作高氏一號培養基,趁熱注入培養皿中,凝成平板,待用。2.稱取土壤10克,放入裝有100毫升無菌水的錐形瓶中,并加入10%酚10滴,以抑制細菌生長。振蕩10分鐘,制成10-1菌懸液。按照連續稀釋分離法,進一步制成10-3菌懸液。3.用移液管吸取0.1毫升10-3菌懸液,注入
幾種菌的分離方法
一、從土壤中分離放線菌1.制作高氏一號培養基,趁熱注入培養皿中,凝成平板,待用。2.稱取土壤10克,放入裝有100毫升無菌水的錐形瓶中,并加入10%酚10滴,以抑制細菌生長。振蕩10分鐘,制成10-1菌懸液。按照連續稀釋分離法,進一步制成10-3菌懸液。3.用移液管吸取0.1毫升10-3菌懸液,注入
產生耐藥菌的主要原因
耐藥性根據其發生原因可分為獲得耐藥性和天然耐藥性。自然界中的病原體,如細菌的某一株也可存在天然耐藥性。當長期應用抗生素時,占多數的敏感菌株不斷被殺滅,耐藥菌株就大量繁殖,代替敏感菌株,而使細菌對該種藥物的耐藥率不斷升高。
雜交瘤細胞系的產生與篩選
脾B細胞+骨髓瘤細胞,加聚乙二醇(PEG)促進細胞融合,HAT培養基中培養(內含次黃嘌呤、氨基蝶呤、T)生長出來的脾B-骨髓瘤融合細胞繼續擴大培養。細胞融合物中包含:脾-脾融合細胞:不能生長,脾細胞不能體外培養。骨-骨融合細胞:不能利用次黃嘌呤,但可通過第二途 徑利用葉酸還原酶合成嘌呤。氨基蝶呤對葉
植物病原菌的分離
一、實驗原理植物患病組織內的真菌菌絲體,如果給予適宜的環境條件,除個別種類外,一般都能恢復生長和繁殖。植物病原菌的分離就是指通過人工培養,從染病植物組織中將病原真菌與其它雜菌相分開,并從寄主植物中分離出來,再將分離到的病原菌于適宜環境內純化,這個過程總稱植物病菌的分離培養。植物病原真菌的分離一般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