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廷棟:一個下田上癮的院士讓油菜成了寶
8月26日,即將年滿80周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傅廷棟又開始了新的征程:在農業農村部油菜良種聯合攻關項目啟動會上,這位首席專家和參與項目的12家科研單位、9家企業的代表簽約,共謀油菜良種選育。 在我國油菜育種領域,無人不曉傅廷棟,即使在國際油菜育種界,他也是大名鼎鼎。 奉獻 1965年,作為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位油菜遺傳育種方向的研究生,傅廷棟畢業留在了華中農學院(現華中農業大學)。 那時,作物雜種優勢利用已成國際作物育種學的研究熱門,玉米、高粱、蔬菜等的雜種優勢利用已大面積應用,國內雜交水稻研究也正在起步。傅廷棟決定把油菜雜種優勢利用作為自己研究的主攻方向。 普普通通的油菜在傅廷棟眼里是個寶。他說:“油菜是一、二、三產業結合得最好的作物,兼有觀花、榨油、做菜、飼料、肥料、釀蜜等多項功能。” 油菜是雌雄同體的作物。要實現雜種育種,必須找到只有雌蕊而雄蕊退化的雄性不育“母油菜”。 為此,傅廷棟成了油菜......閱讀全文
傅廷棟:油菜產業發展的關鍵是效益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3/454918.shtm 傅廷棟院士在現場察看油菜長勢。? ? ? 劉濤攝 傅廷棟在開幕式上發言。? ? 劉濤攝 “影響油菜產業發展的瓶頸是什么呢?關鍵是效益,是農民種油積極性的根本所
傅廷棟院士:油菜地里的守望者
每逢早春三月,華中農業大學的油菜試驗田里一片金黃的時候,中國工程院院士傅廷棟每天都會在油菜田里對油菜一株株地觀察、記錄,一呆就是一整天。圖為傅廷棟在飼料油菜田放羊 從“小傅”、“老傅”到“傅老”,50余年來,傅廷棟像辛勤的蜜蜂一樣,遨游在油菜王國里,釀造科學的蜜汁。因為他相信:“搞農業的,沒有
“油菜院士”傅廷棟:農業科研就得圍著農民轉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3/454773.shtm 長江兩岸,時下正是油菜花開的季節。整片整片金黃色的油菜花耀眼奪目、沁人心脾。 3月初,記者在湖北武漢華中農業大學國家油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油菜田里看到,許多穿著白大褂的實驗人
傅廷棟:一個下田上癮的院士-讓油菜成了寶
8月26日,即將年滿80周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傅廷棟又開始了新的征程:在農業農村部油菜良種聯合攻關項目啟動會上,這位首席專家和參與項目的12家科研單位、9家企業的代表簽約,共謀油菜良種選育。 在我國油菜育種領域,無人不曉傅廷棟,即使在國際油菜育種界,他也是大名鼎鼎。 奉獻
傅廷棟院士:科普重在寓教于樂
“唐僧師徒取經歸來欲經營農莊,一連串農業科技問題隨之而來……”近日,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傅廷棟撰寫的少兒科普讀物《西游后記——漫游農業》問世,該書通過孫悟空和豬八戒的觀察,把農業科技的神秘面紗一一揭開,讓人忍俊不禁。 “科普讀物要通俗,能夠吸引讀者特別是小朋友的興趣。”在接受《
十字花科“傅科長”的扶貧紀事
?傅廷棟在實驗室? ? ?劉濤攝影 他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是我國著名油菜遺傳育種學家、國際雜交油菜的主要開拓者,發現了國際上第一個有實用價值的油菜雄性不育類型。 他是全國勞模,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種業十大功勛人物。 他還是一名始終奮戰在扶貧一線的科學家。年過八旬,依然常年奔波在全國各地的油菜
湖北推廣油菜飛播秸稈全量還田輕簡高效生產模式
1月6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傅廷棟一行赴湖北省應城市油菜輪作與科技創新示范區,考察調研“油菜飛播秸稈全量還田輕簡高效生產模式”推廣情況。正值小寒節氣,天氣嚴寒,傅廷棟一行冒雨參觀了楊河鎮星火村、磨盤村、田店鎮肖黃社區、瑞琪試驗示范基地的示范區和城北辦事處季墩村稻茬油菜免耕機械條播示范區。 “油菜
湖南油菜種質創新及生產應用學術交流會召開
8月14日,由湖南省農業科學院主辦的湖南油菜種質創新及生產應用學術交流會在長沙召開。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傅廷棟作了題為《油菜育種進展與多功能利用》的報告,聚焦油菜雜種優勢利用育種及飼用、薹用等油菜多功能利用進展情況;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培武作了題為《菜籽油營養健康特性與油菜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報告,分享了
“七大農作物育種”重點專項油菜雜優項目總結會召開
在油菜北繁花期,為了深入了解油菜產業科技發展動態,加強項目內部交流,聚焦項目重大科學問題,促進項目的順利實施,“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油菜雜種優勢利用技術與強優勢雜交種創制”項目于2017年8月3-4日在青海西寧市召開了項目年度總結暨學術交流會。本次會議由項目主持單位華中農業大學主
龍年上班第一天,科學家們在干啥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2/517635.shtm編者按?人勤春來早。正月初九,甲辰龍年春節假期后上班第一天,《中國科學報》從東、西、南、北、中五個方向,派出六路記者“探班”部分院士專家,記錄他們的所做、所思。胡敦欣:深入研究海洋科學
提高油菜油脂含量的重要意義
油菜是世界范圍內重要的油料作物,是植物油脂的第三大來源,其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在油料作物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我國油菜品種油脂含量普遍較國外低2-5個百分點,而油脂含量每增加1個百分點對產油量提高的貢獻,相當于菜籽產量提高2.5個百分點。因此提高油菜油脂含量是解決油菜生產效益低的重要途徑之一。 最近
重大科技專項“提高復種指數”在福州啟動
12月14日,農業部重大科技專項“提高復種指數”在福州正式啟動。該項目計劃用5年時間,改進、推廣再生稻以及寬行作物套種等技術,推廣面積累計將達8000萬畝。 據介紹,該項目投入研發資金3000多萬元,由著名雜交水稻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謝華安和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傅廷棟共同主持。
李廷棟院士:應重視大洋勘探對陸地研究意義
開展大洋勘探對拓展戰略資源及推動海洋科學研究有不言而喻的意義,但其影響卻不僅限于此。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質科學院原院長李廷棟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大洋勘探還有一項重大意義容易被忽視,即以大洋研究推動大陸研究,特別是通過大洋礦產資源勘探及其成果,推動陸地成礦地質理論
國內首批抗根腫病油菜新品種選育成功
經過七年的科研攻關,由華中農業大學傅廷棟院士領銜的油菜團隊成功攻克油菜根腫病,選育出我國首批具有應用價值的抗根腫病油菜新品種“華油雜62R”和“華雙5R”。近日,該成果順利通過了湖北省組織的田間鑒定,專家組一致認為,該新品種對4號生理小種具有免疫抗性,對保證油菜安全生產具有重要意義,也為我國油菜
“油菜+”賦能鄉村振興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9599.shtm3月21至22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所主辦的“油菜產業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示范”項目推進會暨“油菜+”鄉村產業發展現場觀摩會在湖北恩施召開。中國工程院院士傅廷棟、王漢中出席會議。與會代表
種業十大功勛人物揭曉-袁隆平李振聲等獲殊榮
記者7日從農業部獲悉:“中國種業十大功勛人物”近日在京揭曉,袁隆平、李振聲、李登海、郭三堆、張海銀、傅廷棟、方智遠、謝華安、程相文、程順和等10人獲得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種業十大功勛人物”殊榮。 雜交水稻、超級玉米、高產雙低油菜……種子的每次突破,都帶來生產力的巨大飛躍。這10位功勛人物具有
院士專家兩年為湖北襄陽創利4億
據湖北省襄陽市科協今年8月最新統計,18位院士、78位專家教授在院士專家服務中心和工作站、校地科協產學研合作的大平臺下,近兩年來已為該市企業帶來了4億多元的利潤。 自2008年開始著手建設院士專家服務中心和工作站以來,襄陽市20多家企業成功對接項目60余個,年增利潤2億多元,培養創新
全球首例!我國育成硒高效蔬菜雜交種
11月22日,由中國農科院油料研究所和國家油菜產業技術體系共同主辦的“硒高效菜用油菜新品種現場觀摩會”在武漢召開,現場展示了中國農科院油料所王漢中院士團隊培育的全球首個硒高效蔬菜雜交種“硒滋圓1號”。 硒雖然占人體總重量不足十萬分之一,卻是維持健康的必需元素,被譽為“生命的火種”“抗癌之王”
羅錫文院士與華農學子暢談“科學家精神”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9109.shtm“我不知道50年、100年以后,計算機會發展成什么樣子,但是我知道100年以后,我們還要吃飯,我們還要種地,我們還需要農業機械,所以農業機械是一個永恒的事業!”3月10日,中國工程院院
“生命科學在華農”院士論壇在漢舉行
近日,恰逢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成立30周年,“生命科學在華農”院士論壇在該校舉辦,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啟發、李家洋、陳曉亞、鄧子新、劉耀光、何祖華,中國工程院院士傅廷棟、鄧秀新、康振生、姚斌、金梅林齊聚華中農業大學,共話生命科學奧秘。 李家洋院士以“水稻重要農藝性狀的分子基礎與設計育種”為
“油菜院士”官春云:油菜就該大發展
湖南農業大學的校園里,有一方小院,院里有個水塘,波光粼粼。這里是國家油料改良中心湖南分中心,只要不出差,81歲的官春云每天都來這里工作,風雨無阻。 穿梭在小院的青年學生們都知道,那位喜歡穿白襯衣、黑布鞋,胸前別著一支鋼筆的銀發老人,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油菜遺傳育種和栽培專家官春云。 2019
李棟:看清細胞更深處
人物名片 李棟,1983年生,云南個舊人。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員、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組長,主要從事超分辨顯微成像技術研制及其生物學應用研究,系統掌握了超分辨顯微鏡的關鍵技術,提出了新的成像方法,關鍵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研究成果“掠入射結構光超分辨成像技術發展與應用”入選2018
油菜一花可多用-科學家正研究“板藍根油菜”
?新華社長沙3月17日電(記者白田田)又是一年油菜花開,人們在鄉村欣賞花海美景時,很多人不知道油菜全身都是寶,如今科學家們正在研究“板藍根油菜”等新品種,延伸油菜產業價值鏈條。3月17日,首屆湖南油菜花節在衡陽縣啟動,現場舉辦了油菜文化展覽、榨油演示等活動,吸引了大量游客。油菜科研領域的多位院士和知
油菜分枝角度測量儀測量油菜分枝角度的意義
??? 在油菜育種和遺傳形狀研究領域,油菜理想株型育種是遺傳改良方向之一,通過調整油菜株型可以改良在密植栽培條件下的生長發育情況,是在高密度種植條件下提高產量的保證和基礎,也是實現油菜機械化生產的重要決定因素之一。而油菜株型與一次分枝角度,即一次分枝與主莖所成的夾角密切相關,因此利用油菜分枝角度
東湖論壇開幕式上,啟動“百名院士進百校講科普”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0634.shtm10月20日上午,在科技部支持指導下,由湖北省人民政府主辦的“2023東湖論壇”在武漢開幕。開幕式上,李培根、傅廷棟、龔健雅、馬丁、嚴新平、楊春和、高宗余、謝樹成等院士共同啟動“百名
中科院特色農業資源植物種質創新實驗室掛牌
近日,中科院特色農業資源植物種質創新與可持續利用重點實驗室掛牌儀式在武漢植物園舉行。華中農業大學傅廷棟院士、鄧秀新院士,中科院生物局有關領導等出席儀式并為實驗室掛牌。該重點實驗室主任由武漢植物園研究員李紹華擔任。 新成立的重點實驗室將立足于園藝園林經濟植物、能源植物、藥用植物、水生經
中國食用油供給安全受嚴重威脅-60%以上依賴進口
“我最發愁的事,就是越來越多的農民因為虧本不再種油菜,最后咱中國人的‘油瓶子’卻是攥在外國人手里。”每次遇見王漢中,只要聊起油菜,平時笑瞇瞇的他,總會不自覺地“愁上眉梢”。 王漢中,國家油菜產業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農科院油料所所長。 記者不久前獲得的兩組數據,印證了王漢中的“憂
“特”“優”農業高質量發展高峰論壇在太原舉辦
近日,山西農業大學先后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等方式舉辦了17場“特”“優”農業高質量發展高峰論壇。農業領域各個學科的知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總結經驗、共同研討、共話發展,促進了學術交流,為師生提供了接觸學術前沿、汲取學術養分、啟發學術思想的平臺。 高峰論壇邀請了包括莊文穎、吳孔明、康樂、宋寶安、康振生
采用油菜考種系統開展油菜考種的優勢有哪些?
? ? 在農業科學試驗中,考種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而考種方法是否正確,會直接影響到試驗結果的準確性,因此為了提高考種效果,以更高效率的考種工作得到更準確的考種結果,農業科研人員也在不斷的進行探索,而在托普人共同的努力之下,公司開發出了多款專用于農業考種的考種系統,比如油菜考種系統、小麥考種系統、
油菜分枝角度測量儀對于油菜育種的幫助有哪些?
??? 對于油菜育種來說,其下一步的遺傳改良方向之一就是油菜理想株型育種,而油菜分枝角度是油菜的重要株型性狀,與油菜的產量、密植和機械化收獲密切相關。因此在油菜育種工作中,利用油菜分枝角度測量儀來進行測量,可以簡化工作步驟,提高育種效率,減少育種所需的時間。? ? 油菜分枝角度測量儀應用的技術是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