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七年的科研攻關,由華中農業大學傅廷棟院士領銜的油菜團隊成功攻克油菜根腫病,選育出我國首批具有應用價值的抗根腫病油菜新品種“華油雜62R”和“華雙5R”。近日,該成果順利通過了湖北省組織的田間鑒定,專家組一致認為,該新品種對4號生理小種具有免疫抗性,對保證油菜安全生產具有重要意義,也為我國油菜抗根腫病育種提供了寶貴資源。
根腫病是危害十字花科作物的一種傳染性強的世界土傳病害,病原菌在土壤中存活壽命長達15年以上,蕓薹屬作物受感染后,通常會造成小苗枯死,導致作物減產,甚至絕收。
據統計,目前全球油菜根腫病發病面積在1500萬畝以上,其中日本、韓國十字花科蔬菜受根腫病危害嚴重。在國內,僅四川省發病面積就在300萬畝以上,成為我國根腫病第一大病區,隨著機械化程度的不斷提高,該病害正在不斷向四周迅速輻射蔓延。
為應對我國油菜主產區面臨的根腫病威脅,華中農業大學油菜團隊聯合沈陽農業大學,于2010年開始利用蕪菁、大白菜等優異抗病資源,通過遠源雜交將抗病基因導入優良油菜常規品種或優良雜交種親本中,在國內首先選育了抗病新品種,并在四川、安徽、湖北恩施、枝江、荊門、荊州等病區試種,取得明顯成效。其中,在湖北枝江的現場測定顯示,“華雙5R”發病率為零,“華油雜62R”發病率僅為1.2%,而其它三個感病對照品種發病情況普遍都在90%以上。專家組一致認為該研究在培育抗根腫病油菜品種方面處于國內領先水平。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油料作物營養與栽培團隊研究揭示了氮驅動的葉片解剖結構變化促進油菜生長能力和抗逆性同步提升的機制,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實驗植物學雜志(JournalofExperime......
3月19日,記者從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獲悉,該所油料作物營養與栽培團隊研究揭示了氮驅動的葉片解剖結構變化促進油菜生長能力和抗逆性同步提升的機制,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表于植物學期刊《實驗植物學雜志......
中新社陜西楊凌5月10日電(記者阿琳娜)記者10日從陜西省雜交油菜研究中心獲悉,該中心育種團隊已培養出含油量為66%的油菜種質資源,這是目前已知的中國乃至世界上含油量最高的油菜種質。據了解,陜西省雜交......
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油料作物基因組學與抗病性改良創新團隊創制出一種同時具備抗菌核病和灰霉病能力的油菜新種質,為油菜抗病性遺傳改良提供了重要的基因資源和種質材料。相關成果近期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
華中農大油菜團隊聯合小麥團隊在GenomeBiology發表了題為“CharacterizationofnovellocicontrollingseedoilcontentinBrassicanapu......
8月14日,由湖南省農業科學院主辦的湖南油菜種質創新及生產應用學術交流會在長沙召開。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傅廷棟作了題為《油菜育種進展與多功能利用》的報告,聚焦油菜雜種優勢利用育種及飼用、薹用等油菜多功......
西漢時,名將衛青將對匈奴的防線推至陰山山脈一線,讓匈奴不敢進犯黃河河套地區。現在,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周儉民、陳宇航合作團隊,在野芥菜中挖掘到一個廣譜抗根腫病基因,并將其命名為“衛青”。根......
23日,從湖北建始山區油菜周年高產高效技術集成模式觀摩會傳來喜訊,經專家成熟前測產,中國農科院油料所選育的高產高油優質菜油兩用油菜品種“大地199”在油菜—大豆輪作示范中,每畝采摘300公斤菜薹后,菜......
近日,在湖北省荊州市油菜高密高產高油技術模式觀摩會現場,專家測產指出,采用耐密高產高油新品種和密植高產高油新技術(即“雙密”高產高油技術),江陵縣馬家寨鄉150畝稻油輪作區連片種植的油菜新品種“中油雜......
近日,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陜西省雜交油菜研究中心和廣東開源環境科技責任有限公司通力合作,利用轉基因技術創制出一種可用于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的專用型油菜。由于該油菜對土壤中多種重金屬具有很強的吸附能力,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