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卡病毒不可怕
在中美洲國家薩爾瓦多的首都圣薩爾瓦多,一名男子進行煙熏滅蚊,以遏制寨卡病毒傳播。 6月3日,北京市衛計委通報,北京發現第三例輸入性寨卡病毒病例。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內地累計輸入性寨卡病毒病例已超過16例。而在此前,該病毒已在全球多國傳播。 被帶病毒的伊蚊叮咬是寨卡病毒最主要的傳播途徑,通過人際傳播的情況非常罕見 寨卡原本是非洲烏干達南部一片叢林的名字,科學家最早從生活在那片叢林里的一只獼恒河猴身上分離出了這種病毒,寨卡病毒因此得名。1952年,科學家又在烏干達和坦桑尼亞的人體中分離出該病毒。1968年,尼日利亞發現了人類感染寨卡病毒的病例,此后該病毒逐漸擴散到東南亞、西太平洋島國等地區。 有文件記載以來,首次寨卡病毒疫情暴發于2007年,當時西太平洋密克羅尼西亞群島共發病185例。2013年10月開始,法屬波利尼西亞發生寨卡病毒疫情,大約有上萬例感染者。2015年5月,巴西發現首例本地感染病例,其后疫情持續發酵。 ......閱讀全文
我國學者探索埃及伊蚊吸血策略及促進寨卡病毒傳播機制
寨卡病毒(ZIKV)屬黃熱病毒屬,于1940年代在非洲首次被發現,以埃及伊蚊為主要傳播媒介,對人類尤其是免疫低下的人群有較強的感染性。孕婦若感染寨卡病毒可導致新生兒小頭癥甚至死亡。2015年5月以來,寨卡病毒疫情在拉美地區大肆流行,并蔓延至60多個國家,WHO因此拉響了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的警報
寨卡病毒不可怕
在中美洲國家薩爾瓦多的首都圣薩爾瓦多,一名男子進行煙熏滅蚊,以遏制寨卡病毒傳播。 6月3日,北京市衛計委通報,北京發現第三例輸入性寨卡病毒病例。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內地累計輸入性寨卡病毒病例已超過16例。而在此前,該病毒已在全球多國傳播。 被帶病毒的伊蚊叮咬是寨卡病毒最主要的傳播途徑,通過
寨卡疫情緊急狀態解除,且看2017寨卡病毒研發管線
自2015年5月巴西發現首例本地感染寨卡病毒病例以來,寨卡疫情不斷發酵,開始在巴西等美洲國家持續肆虐,對疫情地區帶來了一定的恐慌。寨卡病毒主要通過蚊蟲傳播,還可經性交傳染,多數感染者不會發病,但是偶爾會出現發燒、紅疹、關節疼痛等輕微病狀。其對人類的威脅主要在于孕婦一旦感染寨卡病毒,可能導致胎兒發
如何保護自己遠離寨卡病毒
我國9日確診1例輸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這一消息無疑使正在歡度春節的國人產生擔心:“大過年的,我和我的親朋好友會感染上寨卡病毒嗎?”那么讓我們了解一下有關寨卡病毒的相關知識,作好預防工作。 問:什么是寨卡病毒病? 答:它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種病毒性疾病,主要通過蚊子叮咬傳播。 問:寨卡病毒
突變的寨卡病毒更毒
?埃及伊蚊傳播寨卡病毒和登革熱。? ?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 khlungcenter 一項近日發表于《細胞報告》的新研究顯示,一種突變可能會使由蚊子傳播的寨卡病毒更具傳染性和危險性。 寨卡病毒通
突變的寨卡病毒更毒
? ? ?埃及伊蚊傳播寨卡病毒和登革熱。? ?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 khlungcenter? ? 一項近日發表于《細胞報告》的新研究顯示,一種突變可能會使由蚊子傳播的寨卡病毒更具傳染性和危險性。? ? 寨卡病毒通常不會在成人身上引發癥狀,但如果女性在懷孕期間感染,可
寨卡病毒可能導致男性不育
中國科學家在寨卡病毒的研究上又往前邁出了一步。11月22日,中國農業大學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由該校李向東教授課題組與中科院微生物所高福院士團隊合作的最新研究發現——寨卡病毒在小鼠模型中,可以引起睪丸損傷,并最終導致雄性不育,這一發現從新的角度揭示寨卡病毒影響人類健康的可能性。 北京時間11月2
我國加強寨卡病毒監測-診斷試劑已發至各省級疾控中心
記者3日從國家疾控中心獲悉,我國正加強寨卡病毒監測、控制病毒傳播媒介等措施防控寨卡病毒疫情。檢測寨卡病毒的診斷試劑目前已經發至各省級疾控中心。 國家疾控中心病毒所研究員李德新告訴記者,截至今年1月31日,已有24個國家報告了本地的寨卡病毒病例。寨卡病毒目前主要在美洲國家和地區流行,我國尚沒有發
研究稱歐洲大陸發生寨卡疫情的風險有限
盡管北半球夏季將至,歐洲將面臨伊蚊繁殖的活躍期,但法國巴斯德研究所的科研人員針對不同類型伊蚊傳播病毒的能力進行的研究顯示,目前歐洲大陸出現寨卡疫情的風險仍然有限。 寨卡病毒通常經伊蚊叮咬傳播,引發傳染性疾病——寨卡熱,其癥狀包括發熱、頭痛、關節痛、肌肉痛、皮疹等,目前尚無疫苗和有效治療手段。自
關于寨卡病毒:你知道和不知道的
寨卡病毒,英文名Zika?Virus。“寨卡”原本是非洲烏干達南部一片叢林的名字,科學家最早從生活在那片叢林里的一只恒河猴身上分離出了這種寨卡病毒。1952年又在烏干達和坦桑尼亞的人體中分離出該病毒,1968年,在尼日利亞發現了人感染寨卡病毒的病例。? ? 首次得到文件記載的寨卡病毒病疫情暴發于20
我國存在寨卡病毒疫情輸入風險
9月6日,新加坡衛生部公布,截至9月6日中午,新加坡境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總數增至275例,確診的感染人數還將上升。記者從北京衛計委獲悉,目前已有30名在新加坡的中國人感染此病。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馮子健表示:如果東南亞地區的疫情變得嚴重,輸入我國的風險就會增加。 新一期英國《柳葉刀·傳染
厄爾尼諾助推寨卡疫情蔓延
一項基于流行病學模型開展的新研究19日說,2015年發生的強厄爾尼諾事件助推寨卡疫情在南美大規模暴發。這項研究還預測,美國東南部、中國南部和歐洲南部存在潛在的季節性寨卡傳播風險。 英國利物浦大學的研究人員當天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報告說,寨卡病毒主要有兩種傳播媒介——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他
寨卡病毒可能通過眼淚傳播
美國《細胞報告》雜志6日發布的一項實驗鼠研究顯示,寨卡病毒能在其眼睛里存活,并有可能通過眼淚傳播。這一發現有助解釋為什么一些寨卡患者會出現眼病,包括會造成永久性視力損害的葡萄膜炎。 多數成年寨卡患者不會出現患病癥狀,但少數成年人可能出現結膜炎,個別患者會出現虹膜、睫狀體及脈絡膜同時發炎的葡萄
寨卡病毒可能通過眼淚傳播
美國《細胞報告》雜志6日發布的一項實驗鼠研究顯示,寨卡病毒能在其眼睛里存活,并有可能通過眼淚傳播。這一發現有助解釋為什么一些寨卡患者會出現眼病,包括會造成永久性視力損害的葡萄膜炎。 多數成年寨卡患者不會出現患病癥狀,但少數成年人可能出現結膜炎,個別患者會出現虹膜、睫狀體及脈絡膜同時發炎的葡萄
寨卡病毒研究取得新進展
巴西奧斯瓦爾多克魯斯基金會的研究人員說,他們對巴西東北部伯南布哥州采集的寨卡病毒的基因排序分析發現,寨卡病毒能夠抑制患者免疫系統的激活,且抑制能力比同類病毒更強。 該基金會的研究人員與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的同行共同完成這一研究項目,研究文章刊登在5日出版的美國《科學公共圖書館·被忽視的熱帶病》雜志
從唾液中檢測到寨卡病毒
近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Upenn)的科學家們開發出了一種低成本的3D打印設備可以快速檢測寨卡(Zika)病毒。 據悉這個3D打印的檢測裝置只有一個蘇打水罐大小,成本僅2美元,而且無需用電,也不用專業技術人員操作。患者只需提供一份唾液樣本。當遺傳分析檢測到病毒存在時,裝置中可變色的燃料將
寨卡病毒疫苗研究中取得進展
7月24日,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與華僑大學及廣州醫科大學合作在寨卡病毒疫苗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以Incorporation of NS1 and prM/M are important to confer effective protection of adenovirus-
寨卡病毒傳播出現新途徑
一直以來,科學家都在尋找寨卡病毒疫情暴發的罪魁禍首。近日,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程功及北京師范大學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田懷玉等人在《自然—通訊》上發表論文,提出在病毒污染水體中孵化的蚊子,可直接感染寨卡病毒。 “這一途徑讓病毒傳播周期大大縮短,可導致寨卡病毒在自然界快速流行。”程功對
預防寨卡病毒的解藥——蚊子蛋白
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瞄準傳播寨卡病毒蚊子唾液中的一種蛋白,減少了小鼠的寨卡感染率。這項發現指出了針對寨卡病毒和類似的蚊媒病毒疫苗開發策略。 研究發表在《Nature Microbiology》。 2015年爆發至今,還沒有針對寨卡病毒感染的疫苗或療法。寨卡病毒感染導致了出生缺陷等重大疾病,
全球首例寨卡病毒減毒活疫苗
埃博拉疫情還沒有完全結束,便又出現了一種蟲媒病毒的暴發流行。這種蟲媒病毒叫寨卡病毒(Zika Virus)。2014年2月,智利在復活節島發現了寨卡病毒感染的首位本土病例。2015年5月,巴西開始出現寨卡病毒感染疫情。截止2016年1月26日,有24個國家和地區有疫情報道,其中22個在美洲,目前
CRISPR:讓寨卡病毒無所遁形
近日,一種快速檢測寨卡病毒的試紙誕生,它的出現或許能夠降低小頭癥嬰兒的出生率。這種神奇的方法來自CRISPR技術。這個自2013年以來風靡世界的基因編輯技術正在生物醫學研究領域引起一場巨變。 寨卡病毒肆虐全球,為了對抗它,科學家一邊積極尋找預防的方法,一邊也在開發快速檢測的方法。
騷擾阿蚊是寨卡病毒潛在的傳播媒介
寨卡病毒是一種主要由媒介伊蚊(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等)傳播的黃病毒。近日,南方醫科大學教授陳曉光團隊研究發現寨卡病毒而非登革病毒-2可以通過血餐和人工尿液感染騷擾阿蚊,被感染的蚊子可以通過叮咬將寨卡病毒傳播給乳鼠。相關研究發表于《貧困所致傳染病(英文)》(Infectious Diseases o
國家衛生計生委印發寨卡病毒病診療方案的通知
國衛發明電〔2016〕5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計生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局: 2014年以來,美洲多個國家相繼發生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歐洲、亞洲、大洋洲等國也有輸入病例報告。近期,巴西出現寨卡病毒疫情。為做好國內可能出現的寨卡病毒病醫療救治準備工作,我委組織制定了《寨卡病毒病診療方案(2016
寨卡病毒不會在我國大面積擴散
目前美洲已有23個國家和地區受到寨卡病毒(Zika virus)感染。巴西已成為疫情最為嚴重的國家。據估計,迄今已有150余萬巴西民眾感染了該病毒。巴西科學家的最新研究表明,寨卡病毒可在孕婦妊娠期間“穿透”胎盤,導致新生兒小頭癥。 寨卡病毒為什么會在拉美國家呈現爆炸式蔓延?會不會傳入我國?
30名中國公民在新加坡感染寨卡-病毒或已變種
新加坡衛生部和國家環境局6日晚聯合發表聲明說,截至6日中午,新加坡境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總數增至275例。記者從北京衛計委獲悉,目前已有30名在新加坡的中國人感染此病。 □疫情 感染人數不斷飆升 據當地媒體報道,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說,新加坡本地傳播的寨卡病例在一個多星期內激增,該國已經加緊采取
我國首次從自然界采集的蚊蟲標本中分離到寨卡病毒
蟲媒病毒(Arbovirus)是指在敏感的節肢動物蚊、蜱、白蛉、蠓等吸血昆蟲體內繁殖,而通過叮咬和吸血將病毒傳播給人和動物引起后者感染的一組病毒,1992年國際蟲媒病毒中心注冊的蟲媒病毒已經達到535種,其中300余種病毒屬于以蚊蟲為傳播媒介的蚊傳病毒(Mosquito-borne virus)
權威醫學雜志稱中國等亞非國家面臨寨卡傳播風險
據新華社電新一期世界權威醫學雜志《柳葉刀·傳染病》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包括中國在內,部分亞太和非洲國家可能面臨寨卡病毒傳播風險。 去年以來,寨卡病毒相繼在巴西、哥倫比亞等美洲國家大規模傳播,目前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和美國也發現了本地傳播病例。寨卡病毒主要由埃及伊蚊傳播,也可通過性和血液等途徑
蚊蟲唾液蛋白輔助病毒傳播
蚊蟲的唾液會影響病毒傳播效率。近日,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程功團隊找到了一種伊蚊唾液蛋白AaVA-1,驗證了其影響病毒傳播的機制,為蚊媒病毒防控提供了新的干預靶點思路。相關研究1月14日發表于《自然—通訊》。 蚊蟲叮咬哺乳動物時,病毒會隨唾液進入人體皮膚,病毒感染免疫細胞并擴增,進而引起全身性感染
寨卡病毒威脅多大?專家:不是致死病毒無需恐慌
西非埃博拉的陰云尚未徹底散盡,寨卡病毒又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區敲響警鐘。這種可能影響孕婦并導致新生兒畸形的病毒到底有多嚴重,是否會像埃博拉病毒那樣肆虐全球,甚至威脅中國?權威組織和專家表示,寨卡不是埃博拉那樣的致死病毒,公眾無需恐慌,但需要借鑒埃博拉防治的經驗教訓,迅速開展相關疫苗及治療方法的研究。
PeerJ:-新建圖譜揭示寨卡病毒是如何傳播的
Zika等傳染病的傳播取決于許多不同的因素,包括環境因素和社會經濟因素等。近來,很多研究希望預測寨卡病毒在全球和局部水平上預測寨卡病毒的傳播風險,但是仍然沒有很好地理解傳播的時空格局。 最近,來自Goethe大學和法蘭克福Senckenberg自然研究協會的研究人員繪制了Zika病毒在南美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