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自然》文章獲得進化研究新進展
來自云南大學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點實驗室,英國萊斯特大學,德國烏爾姆大學(University of Ulm)的研究人員從對一些保存完整的化石的精細分析入手,闡述了一個直接與早期生命進化相關的問題。 文章的通訊作者及第一作者為云南大學的張喜光教授,其1982年畢業于南京大學,1998年獲得加拿大薩斯喀徹溫大學博士學位,1997年—2001年在該校從事古生物學研究和NOMAD公司石油地質師工作,2002年作為高層次研究人才引進到云南大學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點實驗室工作。 化石是保存于沉積巖中古代生物的遺體、遺跡或印痕,它們提供了史前生命的直接證據。化石的保存狀況有好有壞,對于其中一些在特定沉積環境中形成的特別完好的類型,學術界稱之為“特異保存化石”。在特異保存化石中有一種是奧斯坦型化石(Orsten-type),這類化石最初(上世紀60年代)由德國科學家K.J. Müller發現于瑞典奧斯坦地區,通常包含了一些微小的胚胎和具外皮的......閱讀全文
最早蝴蝶化石揭示喙的進化
如果讓你畫一只蝴蝶,你會怎么下筆?用像舌頭一樣的喙在花朵上吸取甜甜的花蜜。可能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想法。多虧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蝴蝶化石,研究人員如今估計,在開花植物出現之前,生長著喙的蝴蝶就已經在這顆星球上遨游了。 科學家一直很感興趣:地球上是先有蝴蝶還是先有花朵?一個國際科研小組新近發表報告說
內耳道化石揭示恒溫動物進化時間
類爬行動物的祖先進化為恒溫動物的時間一直備受爭議。近日,科學家通過內耳道化石表明,這種適應變化大約發生在2.3億至2億年前。但其他研究人員認為,這一證據不太可能結束這場爭論。 恒溫動物(溫血動物)可以保持恒定的高體溫,因為它們新陳代謝快,能通過內部產熱的方式維持體溫,而冷血變溫動物代謝率低,靠
植物所合作揭示活化石銀杏的種群進化歷史
活化石類群起源古老,往往一個支系僅現存一個物種,形態性狀保守,現存分布范圍狹窄,具有重要的保護價值,因此達爾文認為活化石是研究物種滅絕、競爭、適應性等進化生物學核心問題的絕佳體系。銀杏(Ginkgo biloba L.)是著名的活化石森林樹種,其祖先起源于2.45億年前。盡管經歷了地質歷史時期的
“活化石”軟體動物基因組揭示眼睛進化密碼
眼睛是我們接收外界信息的一個重要器官,通過眼睛我們才能看到這個多樣的世界。但人類的視覺和其他物種有著很大的差別,更有一些物種眼睛的結構和色彩感知能力遠不如人類,雖然其近親進化出了復雜的眼睛,那些眼睛只有簡單結構的“古老”物種,是如何保持其原始眼睛特征的? 5月11日,《自然-生態與進化》雜志
中國化石為哺乳動物大腦進化理論提供新證據
Hadrocodium wui的顱骨(uux.cn) 古生物學家發現,一種改善的嗅覺啟動了如今哺乳動物的遠古表親的大腦進化。 這些發現可幫助解釋為什么哺乳動物會進化出如此大且復雜的腦子。在某些情況下,動物的腦組織會膨脹至相當于10倍于身體體形的尺度。通過重新構建2種早侏羅世時期的哺乳動物
恐龍時代化石填補鳥類大腦進化7000萬年空白
在動物王國中,現代鳥類擁有高級認知能力,甚至可以與一些哺乳動物媲美。而現代鳥類獨特大腦和智力是如何進化的,一直是脊椎動物進化領域的謎團之一。近日,英國劍橋大學和美國洛杉磯縣自然歷史博物館研究人員帶領的團隊在《自然》發表論文,報道了一個“獨一無二”的鳥類化石。它填補了從1.5億年前的始祖鳥到今天生活的
清江生物群的發掘:破解生物進化謎團的化石寶庫
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發表了西北大學早期生命與環境創新研究團隊張興亮、傅東靜等人的最新研究成果《華南早寒武世布爾吉斯頁巖型化石庫——清江生物群》。至此,地處中國宜昌長陽地區,距今5.18億年的寒武紀特異埋藏軟軀體化石庫——“清江生物群”,首次向世界摘下它神秘的面紗,成為進化古
植物所等在活化石植物分子進化速率研究中獲進展
活化石是指起源古老,呈孑遺分布,并保留祖先形態特征的現存生物。這類生物通常有較低的分類多樣性和孤立的系統位置,且通常瀕臨滅絕或者亟需保護。然而,目前對活化石,特別是植物活化石的分子進化和生態特性仍知之甚少。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王偉團隊等以起源于白堊紀的活化石植物——領春木科(Eupteleac
植物所等在活化石植物分子進化速率研究中獲進展
活化石是指起源古老,呈孑遺分布,并保留祖先形態特征的現存生物。這類生物通常有較低的分類多樣性和孤立的系統位置,且通常瀕臨滅絕或者亟需保護。然而,目前對活化石,特別是植物活化石的分子進化和生態特性仍知之甚少。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王偉團隊等以起源于白堊紀的活化石植物——領春木科(Eupteleac
澄江化石地科考-探秘“世界化石寶庫”
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化石地是亞洲唯一、全球僅有三個的化石類世界自然遺產之一。1984年,澄江當地發掘出5.18億年前寒武紀時期的動物群化石,因保存完好、門類眾多而轟動世界,被譽為“20世紀最驚人的發現之一”。 歷經38年的科學攻關,澄江化石地不斷獲得享譽世界的研究成果。最近,相關課題組云南大學、西
糞化石研究揭示化石埋藏新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領銜的科研團隊,對產出于南京湯山駝子洞早更新世的糞化石進行了詳細研究,揭示了這類特殊類型化石材料的全新埋藏模式,為進一步探索地質歷史時期特異埋藏化石庫的形成過程特別是軟軀體生物的化石形成過程提供了新視角。5月25日,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當代生物學》(Curre
糞化石研究揭示化石埋藏新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領銜的一項研究對產出于南京湯山駝子洞早更新世的糞化石進行了詳細研究,揭示了這類特殊類型化石材料的全新埋藏模式,為進一步理解地質歷史時期特異埋藏化石庫的形成過程,特別是軟軀體生物的化石形成過程提供了新視角。相關成果于2023年5月25日發表在國際期刊《當代生物學》(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在活化石植物分子進化速率研究獲新進展
活化石是指起源古老,呈孑遺分布,并保留祖先形態特征的現存生物。這類生物通常有較低的分類多樣性和孤立的系統位置,且通常瀕臨滅絕或者亟需保護。然而,目前對活化石,特別是植物活化石的分子進化和和生態特性仍知之甚少。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王偉研究組以起源于白堊紀的活化石植物——領春木科(Euptele
平行進化和趨同進化差異分析
平行進化和趨同進化有些類似,二者的主要區別是:平行進化一般指親緣關系較近的植物種或植物類群,經過平行進化產生相似的特征;而趨同進化是指親緣關系較遠的植物種或
琥珀化石藏“小強”
這塊琥珀化石中的蟑螂和自己的排泄物困在了一起。圖片來源:《自然科學》 琥珀化石中的顆粒狀物質很可能是昆蟲的排泄物,而倒霉的昆蟲有可能為之所困。本月,來自斯洛伐克的科學家在《自然科學》發表了一項研究。他們真的在一塊琥珀標本中發現了這一稀有場景,并從昆蟲及其排泄物中找到了早期共生作用的證據。 科學家
你,還在進化
近700萬年前,現代人類從黑猩猩祖先進化中分離出來,但今天人們仍在繼續進化。在人類譜系中,已經有155個新基因被鑒定出來,這是由人類DNA的微小部分自發產生的。這些新基因中的一些可以追溯到哺乳動物的古老源頭,其中一些“微基因”被預測與人類特有的疾病有關。相關研究近日發表于《細胞報告》。 “這個項
細菌化石破繭而出
科學家們在一個大約2億到2.15億年前的水蛭卵囊的外壁中發現了25毫米長、呈淚滴形狀的菌落。這個三疊紀時期的遺跡內核為馬蹄狀,看起來像是如今的鐘蟲屬之中的異類。這樣的菌類在之前的化石記錄中并沒有出現過。科學家們將報告發表在12月3日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作為軟體的原核微生物,細菌一
鈣化藍細菌及其化石
鈣化藍細菌是指在某種條件下,某些能夠分泌鈣碳酸鹽(碳酸鈣或碳酸鈣鎂)或使水體內的鈣碳酸鹽沉淀在膠鞘里,形成“硬體”骨骼的藍細菌。通常情況下,只有鈣化藍細菌才能保存為化石。古生代和中生代很多藍細菌和藻類會發生鈣化,而鈣化作用很少發生在當代的海洋內(Riding,1991a)。前寒武紀碳酸鹽巖建造或燧石
恐龍化石拍賣引爭議
一塊可能代表了恐龍新物種的化石正在巴黎拍賣會上被出售。圖片來源:Aguttes 在美國發現的一只肉食恐龍的化石將被拍賣。負責此次交易的法國巴黎拍賣行表示,這個近乎完整的9米長標本可能是一個新的物種,希望它以120萬~180萬歐元的價格售出。不過,國際古生物學家警告說,該樣本或許
恐龍化石拍賣引爭議
? 一塊可能代表了恐龍新物種的化石正在巴黎拍賣會上被出售。圖片來源:Aguttes 在美國發現的一只肉食恐龍的化石將被拍賣。負責此次交易的法國巴黎拍賣行表示,這個近乎完整的9米長標本可能是一個新的物種,希望它以120萬~180萬歐元的價格售出。不過,國際古生物學家警告說,該樣本或許將不
揭示伴侶進化之謎
無論是配對還是成組,靈長類動物社會系統的成功也可能為人類社會生活的組織提供洞見。 研究人員分析了不同靈長類社會是如何進化的,以及哪些因素可能導致它們之間的轉變。研究結果表明,從獨居到群居的進化通常是從結對生活開始的。因此,結對生活是群體生活的基礎,在社會制度演變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相關論文近
分子進化的概念
分子進化(molecular evolution),生物進化過程中生物大分子的演變現象。主要包括蛋白質分子的演變、核酸分子的演變和遺傳密碼的演變。
微觀進化的定義
微觀進化通常是較小的進化變化的積累,這種較小的變化可能小至單個等位基因的突變,這被稱為微觀進化。
種系進化的定義
中文名稱種系進化英文名稱phyletic evolution定 義一個物種沒有經過系譜分裂而整體逐漸形成新種的進化模式。應用學科遺傳學(一級學科),進化遺傳學(二級學科)
進化趨勢的概念
中文名稱進化趨勢英文名稱trend of evolution定 義在相對較長的時間尺度上,一個線系或一個單源群的成員表型進化改變的趨向。應用學科遺傳學(一級學科),進化遺傳學(二級學科)
化學進化的定義
化學進化就是指在原始地球條件下,由無機物以及簡單有機物逐漸演變出原始細胞的過程,之后的進化就是物種的進化。
分子進化的起源
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生物的 DNA經歷了各種各樣的變化。包括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染色體易位等。堿基置換突變常導致蛋白質中一個氨基酸的改變。例如正常血紅蛋白第 6位的谷氨酸改變為纈氨酸便成為鐮形細胞貧血癥的血紅蛋白 HbS,為賴氨酸替代則成為HbC,前者的堿基是從GAA(谷氨酸)→GUA(纈氨酸),后者
進化節奏的定義
中文名稱進化節奏英文名稱tempo of evolution定 義進化過程中,物種在各個不同階段有不同的進化速率。應用學科遺傳學(一級學科),進化遺傳學(二級學科)
進化枝的概念
進化枝(Clade)是指生命進化樹上包括祖先分枝和所有子代分枝(branch)總和的一個群體分枝。比如說,概述圖中藍色和紅色區域可以稱為clade,而綠色區域不可以,因為他是一個不完整的群體,藍色群體也是其子代。
腸道的進化起源
消化系統、皮膚、肌肉組織是如何進化的呢?這個問題困擾了科學家一個多世紀。維也納大學的研究人員對海葵(一種非常古老的動物)胚胎發育的研究結果質疑了150年前提出的形成所有器官和組織的胚層具有同源性的假說。 該假說認為,身體中所有的器官和組織都來源于三個胚層之一,這些胚層在胚胎形成早期出現。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