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預防慢性潰瘍性結腸炎?
1.注意勞逸結合,不可太過勞累;暴發型、急性發作和嚴重慢性型患者,應臥床休息。 2.注意衣著,保持冷暖相適;適當進行體育鍛煉以增強體質。 3.一般應進食柔軟、易消化、富有營養和足夠熱量的食物。宜少量多餐,補充多種維生素。勿食生、冷、油膩及多纖維素的食物。 4.注意食品衛生,避免腸道感染誘發或加重本病。忌煙酒、辛辣食品、牛奶和乳制品。 5.平時要保持心情舒暢,避免精神刺激,解除各種精神壓力。......閱讀全文
怎樣預防慢性潰瘍性結腸炎?
1.注意勞逸結合,不可太過勞累;暴發型、急性發作和嚴重慢性型患者,應臥床休息。 2.注意衣著,保持冷暖相適;適當進行體育鍛煉以增強體質。 3.一般應進食柔軟、易消化、富有營養和足夠熱量的食物。宜少量多餐,補充多種維生素。勿食生、冷、油膩及多纖維素的食物。 4.注意食品衛生,避免腸道感染誘發
怎樣預防潰瘍性結腸炎?
1、注意勞逸結合,不可太過勞累;暴發型、急性發作和嚴重慢性型患者,應臥床休息。 2、注意衣著,保持冷暖相適;適當進行體育鍛煉以增強體質。 3、一般應進食柔軟、易消化、富有營養和足夠熱量的食物。宜少量多餐,補充多種維生素。勿食生、冷、油膩及多纖維素的食物。 4、注意食品衛生,避免腸道感染誘發
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的簡介
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結腸和直腸慢性非特異性炎癥性疾病,病變局限于大腸黏膜及黏膜下層。病變多位于乙狀結腸和直腸,也可延伸至降結腸,甚至整個結腸。病程漫長,常反復發作。本病見于任何年齡,但20~30歲最多見。
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的病因分析
潰瘍性結腸炎的病因至今仍不明。基因因素可能具有一定地位。心理因素在疾病惡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原來存在的病態精神如抑郁或社會距離在結腸切除術后明顯改善。有認為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 目前認為炎性腸病的發病是外源物質引起宿主反應、基因和免疫影響三者相互作用的結果。
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表現
除少數患者起病急驟外,一般起病緩慢,病情輕重不一。癥狀以腹瀉為主,排出含有血、膿和黏液的糞便,常伴有陣發性結腸痙攣性疼痛,并里急后重,排便后可獲緩解。 輕型患者癥狀較輕微,每日腹瀉不足5次。 重型每日腹瀉在5次以上,為水瀉或血便,腹痛較重,有發熱癥狀,體溫可超過38.5℃,脈率大于90次/分
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的輔助檢查介紹
診斷上主要依靠纖維結腸鏡檢,因為90%~95%患者直腸和乙狀結腸受累,因此事實上通過纖維乙狀結腸鏡檢已能明確診斷。鏡檢中可看到充血、水腫的黏膜,脆而易出血。在進展性病例中可看到潰瘍,周圍有隆起的肉芽組織和水腫的黏膜,貌似息肉樣,或可稱為假息肉形成。在慢性進展性病例中直腸和乙狀結腸腔可明顯縮小,為
內科治療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的介紹
(1)臥床休息和全身支持治療 包括液體和電解質平衡,尤其是鉀的補充,低血鉀者應予糾正。同時要注意蛋白質的補充,改善全身營養狀況,必要時應給予全胃腸道外營養支持,有貧血者可予輸血,胃腸道攝入時應盡量避免牛奶和乳制品。 (2)藥物治療 ①柳氮磺胺吡啶水楊酸制劑是主要治療藥物,如艾迪莎、美沙拉嗪等。
外科治療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的介紹
有20%~30%重癥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最終手術治療 (1)手術指征 需急癥手術的指征有:①大量、難以控制的出血;②中毒性巨結腸伴臨近或明確的穿孔,或中毒性巨結腸經幾小時而不是數天治療無效者;③暴發性急性潰瘍性結腸炎對類固醇激素治療無效,亦即經4~5天治療無改善者;④由于狹窄引致梗阻;⑤懷疑或證實
簡述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表現
潰瘍性結腸炎的最初表現可有許多形式。血性腹瀉是最常見的早期癥狀。其他癥狀依次有腹痛、便血、體重減輕、里急后重、嘔吐等。偶爾主要表現為關節炎、虹膜睫狀體炎、肝功能障礙和皮膚病變。發熱則相對是一個不常見的征象,在大多數病人中本病表現為慢性、低惡性,在少數病人(約占15%)中呈急性、災難性暴發的過程。
研究發現常吃藍莓可預防潰瘍性結腸炎
藍莓同含益生菌的酸奶一起食用時,保健效果最為明顯。(圖片來自Getty Images) 據國外媒體報道,科學家表示,有超級水果之稱的藍莓的營養價值和保健效果大大超過人們先前的認識。長時間以來,人們都熟知藍莓富含防癌的抗氧化劑和維生素。最新研究發現,藍莓中的纖維還能預防一系列腸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