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35S]蛋氨酸和[35S]半胱氨酸標記哺乳動物細胞實驗材料細胞儀器、耗材培養基實驗步驟1. 制備活躍生長著的細胞。從單層培養細胞(約鋪滿 75% 表面積)中吸去培養基。用預熱至 37℃ 的無血清培養基沖洗兩次(培養基中應該不含蛋氨酸和半胱氨酸)。對于懸浮培養細胞,通過 400 g 離心 5 分鐘收集細胞。用頂熱至 37℃ 的無蛋氨酸培養基重懸沉淀,400 g 離心 5 分鐘。盡可能地去掉上清,用無蛋氨酸培養基重懸細胞至 107 細胞/ml 后轉移至一塊小培養板。2. 加入預熱的無蛋氨酸和半胱氨酸的培養基,于 37℃ 培養 20 分鐘,以耗盡胞內含硫氨基酸庫。3. 吸去培養基,立刻換上預熱的、無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何含有適量標記氨基酸的新鮮培養基,依據預實驗結果,將細胞于 37℃ 培養一定時間(對于末做過預實驗的蛋白質,以 2~4 小時作為初始值比較合適)4. 移去放射性培養基。對于單層培養細胞,吸出即可。懸浮培養細胞則......閱讀全文
在RIA中,標記抗原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測定結果,必須制備比放射性強、純度高的標記抗原,并保持免疫活性不受喪失。 一、同位素的選擇 同位素有穩定性和放射性兩種。放射性同位素可利用其衰變時放出的放射線進行測量,這種測量較靈敏而方便,故多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抗原,常用的放射性同位素有3H、14C、1
蛋白質與多肽激素的放射免疫分析第一節 概述 1960年,美國學者Yalow 和Berson 創立了放射免疫分析(Radioimmunoassay,RIA),并首先用于糖尿病人血漿中胰島素含量的測定。這是醫學和生物學領域中方法學的一項重大突破,開辟了醫學檢測史上的一個新紀元。它使得那些原先認為是無法
以下問題是以Promega公司試劑盒為例。凝膠遷移實驗1)什么是凝膠遷移或電泳遷移率實驗?凝膠遷移或電泳遷移率實驗(EMSA)是一種研究DNA結合蛋白和其相關的DNA結合序列相互作用的技術,可用于定性和定量分析。這一技術最初用于研究DNA結合蛋白,目前已用于研究RNA結合蛋白和特定的RNA序列的相互
(1)放射性碘源的選用:無載體的131I或125I均可用于碘化標記,但應盡量選用新鮮的、比放射強度高的、含還原劑量少的放射性碘源。碘源的比放射強度最好≥50~100mCi/ml,至少也要>30mCi/ml,否則加入碘源的容量要增加,隨著帶入碘源中含有的還原劑(為放射性碘源運輸保存所需加入)量
凝膠遷移或電泳遷移率實驗(EMSA)可以:(1)研究DNA結合蛋白和其相關的DNA結合序列相互作用;(2)可用于DNA定性和定量分析;(3)用于研究RNA結合蛋白和特定的RNA序列的相互作用。實驗方法原理一種研究DNA結合蛋白和其相關的DNA結合序列相互作用的技術,可用于定性和定量分析。這一技術最初
實驗材料 結合到谷胱甘肽-球脂糖的 GST 融合蛋白 試劑、試劑盒 堿性緩
GST 融合蛋白作為在細菌中表達的重組蛋白,從它們被介紹以來,已用于成千上萬個研究項目中(Smith and johnson 1988)。它們常常被用于制備抗體,這些抗體可用于研究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以及分析生化反應。本實驗來源于分子克隆實驗指南(第三版)下冊,作者:〔美〕J. 薩姆布魯克 D.W
GST 共結合純化法 實驗方法原理 瓊脂糖顆粒和誘餌蛋白復合體在洗滌時并不會損失而且所有反應都含有
實驗方法原理 磷酸化分析的原理研究的最常見的磷酸化類型是絲氨酸、蘇氨酸和酪氨酸的磷酸酯化。已知發生的磷酸化還有精氨酸、組氨酸和賴氨酸的亞酰胺化,以及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的酰化。這些修飾中
相互作用克隆 實驗方法原理 它需要一種編碼誘餌蛋白的基因和用噬菌體表達載體,如 λgt 11 構建
實驗方法原理磷酸化分析的原理研究的最常見的磷酸化類型是絲氨酸、蘇氨酸和酪氨酸的磷酸酯化。已知發生的磷酸化還有精氨酸、組氨酸和賴氨酸的亞酰胺化,以及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的酰化。這些修飾中的其中一些是化學不穩定的,通常觀察不到,除非采取特殊的保護措施防止他們在蛋內質分離過程中消失。舉例來說,組氨酸磷酸化是一
實驗方法原理瓊脂糖顆粒和誘餌蛋白復合體在洗滌時并不會損失而且所有反應都含有等量的誘餌蛋白。為了證明在洗滌期間沒有任何材料損失,應使用 1/10 的 GST 融合體加樣做平行 SDS-PAGE 凝膠電泳并染色以便更確切地比較 GST 融合體蛋白帶。另外,融合蛋白的降解可能導致誘餌蛋白的量減少,尤其是當
實驗方法原理 離心機和轉頭,沸騰的水浴鍋, Dounce 勻漿器,晶型塑料或超明亮型吊桶式離心管,聚丙烯管,刀片,預設到 30°C 的振蕩水浴,預設到 4°C 和 65°C 的水浴
核連綴分析用于確定某個克隆的基因是否受轉錄調控。理論上,核連綴分析應該在檢測穩定狀態 mRNA 水平變化的雜交實驗之后,而在啟動子分析之前進行。本實驗來源于分子克隆實驗指南(第三版)下冊,作者:〔美〕J. 薩姆布魯克 D.W. 拉塞爾。實驗方法原理離心機和轉頭,沸騰的水浴鍋, Dounce 勻漿器,
實驗方法原理它需要一種編碼誘餌蛋白的基因和用噬菌體表達載體,如 λgt 11 構建的適當的表達文庫。編碼誘餌蛋白的基因常用于在中合成重組融合蛋白。重組融合蛋白使用具放射性的 [32P] 作標記。由于 cAMP 依賴蛋白質激酶(蛋白質激酶 A,PKA)的識別位點被引入重組融合蛋白質,從而可通過 PKA
實驗方法原理常規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后的檢測,對于不同的目的,應采用不同的檢測方法。由于這種電泳方法不破壞蛋白質的生物活性,所以可選用的檢測方法很多。試劑、試劑盒丙烯酰胺單體貯液Tris-甘氨酸緩沖液貯液電極緩沖液樣品緩沖液過硫醆銨濃縮膠緩沖液貯液分離膠緩沖液貯液實驗步驟一、早期染色方法用染料和生物大
凝膠遷移實驗以下問題是以Promega公司試劑盒為例。[InstallDir_ChannelDir]mob/72360.shtml1)什么是凝膠遷移或電泳遷移率實驗?凝膠遷移或電泳遷移率實驗(EMSA)是一種研究DNA結合蛋白和其相關的DNA結合序列相互作用的技術,可用于定性和定量分析。這一技術最初
試劑、試劑盒 固定劑 溫育液 氯霉素 放射自顯影乳劑 顯影劑 SDS樣本緩沖液
mRNA 和 rRNA 存在于樹突和軸突內(VanMinnen1994;Steward1997)。令人疑惑不解的是,位于胞體外區域的 mRNA 是否真的被翻譯。下面的方法可以證明神經突起確實可以不依賴胞體而合成蛋白。現代神經科學研究技術作者:U.Windhorst & H
實驗方法原理由于重組蛋白表達的時候,宿主蛋白質的合成基本終止,因此體內代謝標記是檢測重組蛋白的敏感方法。所有的標記氨基酸都摻入到晚期病毒特異的蛋白質(包括目的蛋白)的合成。35S 標記的甲硫氨酸和半胱氨酸是常用的放射標記的氨基酸。為了獲得更好的結果,在標記之前細胞內的這兩種氨基酸應當被清除:將細胞在
RNA 足跡和修飾干擾分析(RNA footprinting and modification interference analysis)是用來研究 RNA 與蛋白質相互作用的技術。RNA 測序及其結構分析的原理是 RNA 足跡試驗的理論基礎,它們都是建立在變性、半變性或自然條件下采用堿基特異性
前接體是真核細胞核內剪接 mRNA 前體的大分子核糖核蛋白復合體,它由 5 種 snRNP 和大量的非 snRNP 蛋白組成,每一種 snRNP 由一個 snRNA 和幾種蛋白質構成。本實驗來源「RNA 實驗指導手冊」主編:鄭曉飛。實驗方法原理前接體是真核細胞核內剪接 mRNA 前體的大分子核糖核蛋
基本方案1 非特異酸性磷酸酶消化磷酸蛋白質 基本方案2 絲氨酸/蘇氨酸蛋白磷酸酶消化磷酸蛋白質 實驗方法原理實驗材料
實驗方法原理 RNA 足跡和修飾干擾分析(RNA footprinting and modification interference analysis)是用來研究 RNA 與蛋
活體動物體內光學成像(Optical in vivo Imaging)主要采用生物發光(bioluminescence)與熒光(fluorescence)兩種技術。生物發光是用熒光素酶(Luciferase)基因標記細胞或DNA,而熒光技術則采用熒光報告基團(GFP、RFP, Cyt及dyes等)進
基本方案1 非特異酸性磷酸酶消化磷酸蛋白質對可逆蛋白質磷酸化在調節植物和動物細胞生理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認識正不斷加深,許多技術都能用于揭示共價結合于蛋白質的磷酸基的存在。用 32P 代謝標記細胞隨后分離 32P 標記蛋白質是揭示蛋白質磷酸化的最直接方法。實驗材料含 100~200
實驗方法原理 前接體是真核細胞核內剪接 mRNA 前體的大分子核糖核蛋白復合體,它由 5 種 snRNP 和大量的非 snRNP 蛋白組成,每一種 snRNP 由一個 snRNA 和
在典型的免疫篩選實驗中,λ噬菌體表達載體構建的文庫應鋪在不含異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 的大腸桿菌菌株的平板上。誘導物的缺少保證了噬菌斑順利形成前不產生對宿主有毒性的融合蛋白,2~4 h 后,將平板從 42°C 移到 37°C 以穩定溫度敏感型的所有融合蛋白。本實驗來源于分子克隆實驗指
實驗材料 細胞裂解液 其中蛋白質 35S 用標記 試劑、試劑盒
實驗方法原理 本分析方法是一種簡單、快速和極為靈敏的用于檢測粗制提取物中序列特異性的DNA結合蛋白的方法。在電泳時,與末端標記的DNA片段特異結合的蛋白質阻滯了片段的遷移,因而產生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