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冰蓋狀態:冰層融化致海平面急劇上升
中新網6月17日電 據俄羅斯衛星網報道,從1992年起,南極冰層的融化導致海平面上升7.6毫米,而且最近5年又上升了差不多一半(3毫米)。這是一個國際科學家小組在近十年間研究南極冰蓋狀態時做出的結論。科學家們的文章發表在《自然》期刊上。 據報道,科學家們分析了從1992 到2017年間,在南極進行的24次獨立的冰體平衡測量過程中獲得的一組數據。 研究人員在全世界40多個科學組織的數據基礎上,獲得了冰川狀況的完整畫面。 衛星數據顯示,在2012年前,南極洲的冰以每年760億噸的速度減少。此后融化速度急劇增加,已增加了三倍。 從2012年到2017年,大陸每年開始失去2190億噸冰,相當于每年海平面上升0.6毫米。南極洲的冰儲量足以將世界海域的水提高58米。 ......閱讀全文
南極冰蓋狀態:冰層融化致海平面急劇上升
據俄羅斯衛星網報道,從1992年起,南極冰層的融化導致海平面上升7.6毫米,而且最近5年又上升了差不多一半(3毫米)。這是一個國際科學家小組在近十年間研究南極冰蓋狀態時做出的結論。科學家們的文章發表在《自然》期刊上。 據報道,科學家們分析了從1992 到2017年間,在南極進行的24次獨立的冰
南極冰蓋狀態:冰層融化致海平面急劇上升
中新網6月17日電 據俄羅斯衛星網報道,從1992年起,南極冰層的融化導致海平面上升7.6毫米,而且最近5年又上升了差不多一半(3毫米)。這是一個國際科學家小組在近十年間研究南極冰蓋狀態時做出的結論。科學家們的文章發表在《自然》期刊上。 ? ? 據報道,科學
撤離南極冰蓋之巔
科考隊員在查看昆侖站天文區的巡天望遠鏡AST3—2。昆侖站旁的營地。 1月24日,在完成南極內陸冰蓋之巔冰穹A地區的各項科考任務后,中國第三十五次南極科學考察隊昆侖隊撤離昆侖站營地,踏上返回南極中山站之旅。
全球海平面2150年或上升1.4米
一項新研究通過氣候建模模擬預測,在未來高排放場景下,至2150年,南極和格陵蘭冰蓋預計會使全球海平面升高約1.4米。如果全球氣溫上升超過工業化前水平1.8°C,預計將出現不可逆的南極海冰損失并急劇加速海平面上升。作者表示,這些發現或比此前氣候模型提供了對全球海平面上升的更準確估計。相關研究近日發表于
南極海床反彈或延緩冰蓋崩塌
日前從南極傳來的消息令人警醒。根據發表在《自然》雜志上的一份估算結果,在過去的25年里,這塊大陸已經損失了3萬億噸的冰——其中大部分來自脆弱的西南極冰蓋,而就在這25年里,冰的流失速度增加了兩倍。盡管西南極洲在這段時間內只貢獻了6毫米的海平面上升,但科學家說,在未來的幾個世紀里,冰蓋的崩塌可能會
南極海床反彈或延緩冰蓋崩塌
松島冰川是西南極洲最脆弱的冰川之一,它正被海水從下面融化。 圖片來源:MARTIN JAKOBSSON 本報訊 日前從南極傳來的消息令人警醒。根據發表在《自然》雜志上的一份估算結果,在過去的25年里,這塊大陸已經損失了3萬億噸的冰——其中大部分來自脆弱的西南極冰蓋,而就在這25年
南極冰蓋對氣溫升高有“韌性”
13日發表在英國《自然》雜志的兩項研究顯示,西南極洲冰蓋在過去約1.5萬年間大幅融化后又有所恢復,而東南極洲冰蓋過去800萬年中基本沒有融化,但這兩種機制不足以阻止全球變暖導致的冰蓋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圖片來源于網絡 一項對西南極洲的研究發現,約1.45萬年前到9000年前,海平面以下的冰蓋部分
科學家:東南極-危!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11日發布公報說,該校科研人員參與的一個國際團隊預測,若《巴黎協定》目標未能達成,東南極冰蓋會因氣候變化影響而加快融化,到2500年可能導致海平面上升約2到5米。相關論文已發表在英國《自然》雜志上。 公報說,東南極冰蓋是世界最大的冰蓋,擁有地球上絕大部分的冰川冰。澳大利亞國立大學
南極高分辨率冰川流速圖揭示東南極威爾克斯地加速消融
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影像大地測量與地球表面過程”學科組成員沈強副研究員,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和中國科學院前沿科學重點研究項目資助下,與俄亥俄州立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合作,完成了2014、2015全南極迄今最高分辨率冰川流速圖,研究表明全南極繼續加速消融,并首
新研究顯示燒光化石能源將使海平面上升六十米
一個國際團隊的新研究顯示,如果將地球上剩余的目前人類可獲取的化石燃料燃燒完,足以導致整個南極的冰都融化掉,這將使海平面上升50米到60米,也會使擁有高達10億人的人口密集地區葬身海平面以下。 這一研究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科學進展》雜志上。“新的研究表明,如果不想讓南極融化,我們就不能像以前那樣
新研究說南極冰蓋融化影響比原有估計更大
新一期英國《自然》雜志刊登研究報告說,如果溫室氣體排放一直保持在如今的速度,南極冰蓋融化將導致全球海平面到2100年上升1米以上,其影響比原有估計更大。 此前的研究已指出,過去海平面上升的主要推動因素來自南極冰蓋融化,未來這也很可能仍是主要因素。不過對具體影響有多大,不同研究的說法不一。比如2
南極洲自1992年以來已失去3萬億噸冰
英國《自然》雜志日前同時發表數篇論文的合集,從多個角度探討了南極洲的過去、現在和可能的未來。其中一項氣候科學分析報告稱,南極冰蓋在1992年至2017年間損失了大約3萬億噸冰,相當于海平面平均上升約8毫米,而南極洲冰蓋正是氣候變化的一個關鍵指標。 南極冰蓋被認為是全球氣候環境變化最好的記錄載體
南極西部冰蓋可能曾有暢通海道
英國南極考察處8月31日發布公報說,對南極西部冰蓋兩側海洋生物的研究顯示,它們雖相隔遙遠但卻高度相似,這說明南極西部冰蓋可能曾有一條暢通海道。這一發現將有助于研究當前氣候變化背景下南極冰蓋的不穩定性。 公報說,研究人員在調查南極西部冰蓋周邊海域中的生物狀況后發現,羅斯海和威德爾
南極冰蓋之巔天文觀測探秘
連日來,中國第35次南極科考隊昆侖隊隊員在昆侖站天文區安裝、調試和維護天文臺址監測設備和天文觀測設備,調查南極冰蓋之巔冰穹A地區天文觀測條件并開展天文觀測。記者跟隨他們,深入了解了工作情況。 昆侖站所在的冰穹A地區,位于南緯80度,海拔超過4000米。在這里,極夜可提供連續數月不間斷的觀測,
四衛星繪制南極冰蓋新地圖
科學家們日前借助四顆衛星成功繪制了這幅名為“數字馬賽克”的南極冰蓋圖。 據加拿大《蒙特利爾公報》報道,科學家們日前成功繪制了更加清晰的南極冰蓋圖。 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研究人員借助加拿大RADARSAT-2衛星以及歐洲和日本的衛星收集的數十億個數據點,將此前未知
南極冰蓋之巔深冰芯房探秘
連日來,中國第35次南極科考隊昆侖隊隊員維護昆侖站深冰芯場地和鉆機。記者跟隨他們,深入了解了南極冰蓋之巔的深冰芯鉆探過程。 中國南極昆侖站所在的冰穹A地區,海拔4000多米、冰層厚度3000多米,是國際公認的南極冰蓋理想的深冰芯鉆取地點。深冰芯則如同大自然的“年輪”和歷史檔案館,展現出百萬年來
章魚DNA揭示南極冰蓋或將崩潰
科學家一直想知道,西南極冰蓋是否是一顆導致海平面上升的“定時炸彈”。根據發表在最新一期《科學》雜志上的研究,來自一只生活在南大洋的小型章魚的DNA新證據表明,西南極冰蓋比之前認為的更接近崩潰。如果人類無法將人為導致的升溫控制在《巴黎協定》設定的1.5℃以內,從長期來看,海平面將面臨上升3.3—5
章魚DNA揭示南極冰蓋或將崩潰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2/514993.shtm科學家一直想知道,西南極冰蓋是否是一顆導致海平面上升的“定時炸彈”。根據發表在最新一期《科學》雜志上的研究,來自一只生活在南大洋的小型章魚的DNA新證據表明,西南極冰蓋比之前認為的更
世界上最大冰原在溫暖海水拍打下加速融化
在南極洲,從大陸冰川延伸出的冰架漂浮在海洋中,支撐冰川并聚集形成冰蓋。隨著氣候變暖,南極洲西部的冰層正在以驚人的速度融化,而與之不同的是,人們認為東南極冰蓋能夠免受海洋變暖的影響,因為冰架附近寒冷、稠密的海水為它提供了保護。但近日,一項發表于《自然—氣候變化》的研究發現,偏西風將溫暖的海水吹向東南極
東南極冰蓋由內向外加速流動
中國第35次南極科考隊22日測量的冰流速顯示,距離中山站344公里處的東南極冰蓋近14年來以平均每年22米的速度移動。結合其他數據,這說明東南極冰蓋從內陸向邊緣的冰流速逐漸增加。 南極冰蓋是直接覆蓋在南極大陸上的冰體,分為東南極冰蓋和西南極冰蓋。測量南極冰蓋的變化情況,對于認識南極環境
中國歷次南極內陸冰蓋考察
????? 第一次:1997年,在中國第13次南極考察期間,8名考察隊員歷時13天,向南極內陸冰蓋腹地的冰穹A方向挺進了300公里。 第二次:1998年,在中國第14次南極考察期間,8名考察隊員歷時17天,向冰穹A方向推進了464公里。考察期間的最低氣溫達到零下44.5攝氏度,所有隊員
科學家用海豹研究南極冰蓋變化
科學家用海豹研究南極冰蓋變化。圖片來源:Lars Boehme 一群棲息在西南極洲海岸的海豹正在為科學家提供數據,從而有助于改善對未來海平面上升的評估。 研究人員裝備了這種像不倒翁一樣的海洋哺乳動物——它們身上的傳感器可以測量南極阿蒙森海的溫度和鹽度。這片遙遠且未被充分研究
南極海冰面積創歷史新低
科技日報訊 (實習記者張佳欣)科學家16日報告,南極冰蓋面積縮小至歷史最低水平,支撐南極洲地面冰蓋的較厚冰架暴露在海浪和溫暖的氣溫下。 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NSIDC)表示,近日南極洲的海冰面積降至191萬平方公里,為1979年有記錄以來的最低水平。此前的歷史最低紀錄是2022年創下的。NSIDC
壞消息!南極冰川正在從下方融化-致海平面上升
據外媒報道,一項新研究對南極冰蓋進行了探察,發現實際上南極冰川正以極快的速度消退,從而導致海平面上升。事實上,南極可能很快超過格陵蘭島,成為海平面上升的"罪魁禍首"。 從衛星上看南極。如果接地線以下的冰川消退,基巖分離,就會造成海平面的上升。 圖片來源:NASA/USGS 對于北極周邊的冰
南極海冰面積創最小紀錄
近日,記者從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青藏高原與極地氣象科學研究所獲悉,依據最新觀測數據和綜合分析,今年2月,南極海冰面積創下1979年有衛星觀測以來最小面積紀錄——為192萬平方公里,南極異常高溫導致的冰層不穩定引發科學家對南極生態、氣候變化的擔心。南極對氣候變化最為直觀的“回應”是其冰蓋、冰山、海冰的變
南極海冰面積創歷史新低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173.shtm 科技日報訊 (實習記者張佳欣)科學家16日報告,南極冰蓋面積縮小至歷史最低水平,支撐南極洲地面冰蓋的較厚冰架暴露在海浪和溫暖的氣溫下。 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NSIDC)表示
重新評估冰川對海平面上升的影響-|-Nature論文
根據本周《自然》發表的一項研究Global glacier mass changes and their contributions to sea-level rise from 1961 to 2016,冰川促使全球海平面在1961年-2016年之間平均上升了約27毫米。考慮到統計不確定性,這
南極降雪減緩了上世紀全球海平面上升
根據英國《自然·氣候變化》11日在線發表的一項研究,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科學家通過構建百年來的數據,發現南極降雪量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幫助減緩了20世紀全球海平面上升的速率。這一發現凸顯了南極冰蓋在調節海平面的長、短期變化方面所發揮的關鍵作用。 全球海平面正在上升,其主要原因在于全球氣
假如格陵蘭冰蓋永遠消逝-地球海平面將升高7米
今日視點 地球上現存的兩個大陸冰蓋分布在南極和格陵蘭,約占全球冰川總面積的97%,總冰量的99%。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形勢下,規模僅次于南極洲的格陵蘭冰蓋,距離寒冷的極地要遠得多,冰蓋南端幾乎與蘇格蘭東北部設德蘭群島處于同一緯度,所以更為脆弱。 近幾年來,科學家不斷發現
中國學者揭秘1萬年前南極冰蓋退縮之謎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2445.shtm相關地質記錄表明南極冰蓋在末次冰消期(約1.8-1.1萬年前)曾存在幾次快速的退縮過程,可能與冰下融水排放導致的冰蓋失穩有關。然而,由于缺乏直接的地質證據,冰下融水排放與南極冰蓋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