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caaaa"><source id="caaaa"></source></table>
  • <td id="caaaa"><rt id="caaaa"></rt></td>
  • <table id="caaaa"></table><noscript id="caaaa"><kbd id="caaaa"></kbd></noscript>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 <noscript id="caaaa"></noscript>
  •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td id="caaaa"></td>
  • 發布時間:2024-07-30 17:11 原文鏈接: 30萬年前古人類喜歡吃什么?考古人員起底飲食清單

      位于安徽省池州市東至縣的華龍洞遺址第四次正式考古發掘于今年4月啟動。記者近日見到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華龍洞遺址發掘隊領隊吳秀杰時,她正帶領團隊在發掘現場清理堆積土和膠結物,從中篩選出化石遺存。

      “通過此次發掘,把洞壁暴露出來,進一步探索在距今30萬年至40萬年期間,古人類在這里面是怎樣生活的?”吳秀杰說,“經過3個多月的考古發掘,我們取得多個重要進展。”

      其中,考古人員從華龍洞遺址發現了多件“廚具”——經過打磨過的石制品,不僅鋒利,還非常精美。吳秀杰認為,這說明30萬年前的古人類不僅會使用工具、制作工具,還有一定的審美要求。

      吳秀杰介紹,這次考古人員發現了大量的動物骨骼、牙齒化石標本,數量比前三次的總和還要多。其中,很多動物骨骼具有人工切割或者砍砸痕跡。

      在華龍洞遺址不遠處的陳列館,發掘出來的動物骨骼、牙齒化石和還沒來得及處理的膠結物堆滿了庫房。吳秀杰介紹:“還有很多膠結物沒有搬進來。這些膠結物含有大量的化石標本,要修整好它們,可能需要5年至10年的時間,準備今年再建一個化石標本修理室。”

      “我們還發現一些骨骼標本呈現摔傷或骨折之類的病理現象,這在華龍洞遺址是首次發現,對于探討骨病理演化和研究當時人類生存狀況具有非常重要意義。”吳秀杰說。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劉駟統負責整理、分類動物骨骼和牙齒化石標本工作。

      “通過研究動物化石,能側面反映出當時古人類群體的生活場景和習慣。”劉駟統介紹,截至目前,研究人員從華龍洞遺址出土動物化石標本中,已鑒定出40多種(含未定種)哺乳動物,其中以偶蹄類化石最豐富;化石保存狀況較差,以碎骨為主,牙齒較少,完整骨骼更少,但骨骼上鮮見嚙齒類嚙咬痕跡。

      劉駟統說,華龍洞遺址出土的骨骼和牙齒化石中,牛、鹿、野豬的數量比較多,同時這三種動物骨骼上的砍砸、刮燒痕跡也比較多,說明華龍洞遺址的古人類群體比較喜話吃這些。“當然也不排除這些動物比較容易捕獵,或者整體數量更多一些。”

      據介紹,華龍洞遺址發現于1988年底,已累計發現包括1件古人類頭骨化石在內的30余件古人類化石,是繼北京周口店之后在中國發現的人類化石數量最為豐富、包含有石器等人類活動證據的更新世中期人類化石地點。

      2021年,考古專家通過對華龍洞遺址出土的完整頭骨進行容貌復原,初步判斷是一名13歲至14歲左右的女性個體,具有豐富的現代人面部特征。

      劉駟統說,華龍洞遺址目前已經發現的古人類個體有十幾個。華龍洞古人類被命名為“東至人”,體質特征位于直立人和現代人之間,在演化上屬于古老型智人。

      “這十幾個體其實不是生活在同一時間。”劉駟統介紹,通過初步研究,其中一顆牙齒化石代表的古人類個體,可能要比“東至少女”早10萬年。


    相關文章

    少糖飲食能使身體更年輕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員發現,遵循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飲食,尤其是不添加太多糖的飲食,與細胞水平上更年輕的生物年齡之間存在聯系。相關論文29日發表于《美國醫學會雜志》網絡公開版。該研究是最早表......

    30萬年前古人類喜歡吃什么?考古人員起底飲食清單

    位于安徽省池州市東至縣的華龍洞遺址第四次正式考古發掘于今年4月啟動。記者近日見到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華龍洞遺址發掘隊領隊吳秀杰時,她正帶領團隊在發掘現場清理堆積土和膠結物,從中篩......

    30萬年前古人類喜歡吃什么?考古人員起底飲食清單

    位于安徽省池州市東至縣的華龍洞遺址第四次正式考古發掘于今年4月啟動。記者近日見到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華龍洞遺址發掘隊領隊吳秀杰時,她正帶領團隊在發掘現場清理堆積土和膠結物,從中篩......

    30萬年前古人類喜歡吃什么?考古人員起底飲食清單

    中新社合肥7月28日電題:30萬年前古人類喜歡吃什么?考古人員起底飲食清單作者張強劉鴻鶴伊浩涵位于安徽省池州市東至縣的華龍洞遺址第四次正式考古發掘于今年4月啟動。記者近日見到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

    西式飲食或增患癌及腸炎風險

    來自愛爾蘭科學基金會微生物組研究中心(APC)和科克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對世界各地6種流行的飲食方式開展了一項回顧分析。結果顯示,西式飲食會增加人們罹患炎癥性腸病(IBD)和癌癥的風險。相關論文發表于......

    健康人為何也要控糖|薦書

    法國生物化學家杰西·安佐斯佩認為,肥胖、失眠、焦慮、痤瘡、糖尿病等都是亞健康問題,而且與現代人如影隨形。在其著作《控糖革命》一書中,安佐斯佩指出,這些亞健康問題往往都是由我們體內的血糖水平變化引起的,......

    《柳葉刀》子刊:這些食物吃了易得糖尿病!

    如果你問醫生,糖尿病是吃糖吃出來的嗎,醫生大概會回答你并不是。 但不可否認,飲食與糖尿病之間關系非常密切,也的確存在與高糖尿病風險有關的食物。 近期,《柳葉刀·糖尿病與內分泌學》雜......

    新研究:雄性小鼠飲食結構或影響后代健康

    ·“我們的研究表明,受孕前父親的飲食類型可以影響下一代的具體特征,不僅是飲食總量的多少,還包括飲食的結構。這使我們向研究的最終目標又邁進了一步,即通過為父親制定飲食指南,以降低下一代患代謝疾病和情緒障......

    孕婦飲食或會影響后代容貌

    一個國際研究小組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的研究發現,孕婦攝入的蛋白質量會影響其后代的面部發育。通過對胚胎面部組織的基因測序以及對小鼠和斑馬魚的實驗,研究人員發現mTORC1通路在調節早期骨骼形成中起作用......

    加強食品安全管理,上海市市場監管部門“雙語”指南+“分級”管理加強巡查

    第六屆進博會吸引了128個國家和地區的3400余家企業參展,琳瑯滿目的各國特色美食入駐進博會。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執法總隊綜合巡檢組在最大程度尊重各地飲食習慣的同時,全力保障現場試吃食品安全,采取“雙語”......

    人体艺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