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丹參基因遺傳密碼破譯
近日,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陳士林團隊和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漆小泉團隊聯合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美國田納西州大學健康科學中心、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澳門大學、英國桑格研究院和廣藥集團等單位,在著名植物學雜志《Molecular Plant》發表丹參全基因組,標志著作為常用中藥丹參的遺傳密碼被破譯,為揭示丹參主要藥理活性成分丹參酮和丹參酚酸生物合成及其調控的分子機制,促進丹參優良品種選育提供了重要的遺傳背景基礎。 丹參全基因組解析項目的完成極大促進了丹參生物學研究,已支撐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相繼完成或發表。陳士林團隊與廣藥集團等企業形成產學研互動,為丹參栽培和質量控制提供理論基礎,為創新性藥物生產提供新的手段。以上系列工作確立了以基因組為突破口的藥用模式植物研究與應用新思路,繼靈芝基因組之后再次引發本草基因組效應,創建了以藥用模式生物為平臺的中藥研究新理念。 丹參基因組的成功完成,證實混合拼接技術......閱讀全文
中藥丹參基因遺傳密碼破譯
近日,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陳士林團隊和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漆小泉團隊聯合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美國田納西州大學健康科學中心、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澳門大學、英國桑格研究院和廣藥集團等單位,在著名植物學雜志《Molecular Plant》發表丹參全基因組,標志著作為
科學家破譯中藥黃芩產生抗癌活性物質的遺傳密碼
4月14日,來自上海辰山植物園/中國科學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學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及英國John Innes Centre等單位的中英科學家團隊成功完成了唇形科植物黃芩全基因組測序,并分析了黃芩中活性成分的進化機制,進而完整闡明了抗癌活性物質漢黃芩素的合成
丹參在中藥中的地位如何
丹參在中藥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它是中醫常用的一種藥材,被廣泛應用于心血管疾病、肝病、腎病等多種疾病的治療。 丹參具有活血化瘀、清心除煩、涼血消癰等功效,被認為可以調節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降低血脂、抗血小板聚集、抗氧化等多種作用。因此,丹參在中醫中被廣泛用于治療心臟病、腦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
我國成功研究出世界首個藥用植物基因組框架圖
廣藥集團與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6月20日在京舉行丹參基因組框架圖成果發布會。這是世界上首個藥用植物基因組框架圖,標志著中藥研究全面進入基因組學時代。該項工作將推動丹參成為第一個“模式藥用植物”,為藥用植物生命科學研究提供系統工具,為深入開展相關學科研究奠定基礎。 中國醫學科學
遺傳密碼的特點
一方向性:密碼子及組成密碼子的各堿基在mRNA序列中的排列具有方向性(direction),翻譯時的閱讀方向只能是5ˊ→3ˊ;二連續性:mRNA序列上的各個密碼子及密碼子的各堿基是連續排列的,密碼子及密碼子的各個堿基之間沒有間隔,每個堿基只讀一次,不重疊閱讀;三簡并性:一種氨基酸可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
利用DNA遺傳密碼構建出化學密碼
大自然每天都表明它是復雜的和有效的。有機化學家們羨慕它,這是因為他們的常規性工具限制他們取得更為簡單的成就。多虧瑞士日內瓦大學教授Stefan Matile研究團隊的研究,這些限制可能成為過去的事情。相關研究結果刊登在Nature Chemistr
新方法可無損破譯基因表觀遺傳密碼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破譯DNA表觀遺傳密碼的新方法,利用DNA脫氨酶進行基因測序。他們8日在《自然·生物技術》雜志上發表論文稱,新測序方法克服了沿用數十年的亞硫酸氫鹽測序法的局限,將有助于更深入理解腫瘤生成等復雜生物過程。 表觀遺傳指的是在基因核苷酸序列不發生改變的情況下,基因
揭秘搭載生物遺傳密碼的國家基因庫
9月20日,一名工作人員走過國家基因庫的展廳。 在西方神話中,諾亞建造了一艘方舟,帶著各種牲畜、鳥類等,躲避了大洪水,安然渡過“世界末日”。 一粒種子、一個細胞、一管血液、一口唾沫、一段脫氧核糖核酸、一條數據……這些不起眼的“現在”可能是構建未來生物科技和產業的磚石。在現實世界中,美國、歐
丹參含片與其他中藥如何搭配使用?
丹參含片是一種中藥制劑,主要成分為丹參(Salvia miltiorrhiza),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清心除煩等作用。在中醫理論中,丹參被認為可以改善心臟功能,對心臟病患者有一定的幫助。 在使用丹參含片時,可以根據具體病情和體質與其他中藥進行搭配使用。以下是一些建議: 與川芎、紅花、桃仁
遺傳密碼的閱讀方式
破譯遺傳密碼,必須了解閱讀密碼的方式。遺傳密碼的閱讀,可能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重疊閱讀,一種是非重疊閱讀。例如mRNA上的堿基排列是AUGCUACCG。若非重疊閱讀為AUG、CUA、CCG、;若重疊閱讀為AUG、UGC、GCU、CUA、UAC、ACC、CCG。兩種不同的閱讀方式,會產生不同的氨基酸排列
遺傳密碼的基本特點
方向性密碼子是對mRNA分子的堿基序列而言的,它的閱讀方向是與mRNA的合成方向或mRNA編碼方向一致的,即從5'端至3'端。連續性mRNA的讀碼方向從5'端至3'端方向,兩個密碼子之間無任何核苷酸隔開。mRNA鏈上堿基的插入、缺失和重疊,均會造成框移突變。簡并性指一
關于遺傳密碼的簡介
遺傳密碼是活細胞用于將DNA或mRNA序列中編碼的遺傳物質信息翻譯為蛋白質的一整套規則。mRNA的翻譯是通過核糖體完成的,核糖體利用轉運RNA(tRNA)分子一次讀取mRNA的三個核苷酸,并將其編碼的氨基酸按照信使RNA(mRNA)指定的順序連接完成蛋白質多肽鏈的合成。由于脫氧核糖核酸(DNA)
遺傳密碼的破譯方法
尼倫伯格等發現由三個核苷酸構成的微mRNA能促進相應的氨基酸-tRNA和核糖體結合。但微mRNA不能合成多肽,因此不一定可靠。科蘭納(Khorana,Har Gobind)用已知組成的兩個、三個或四個一組的核苷酸順序人工合成mRNA,在細胞外的轉譯系統中加入放射性標記的氨基酸,然后分析合成的多肽中氨
遺傳密碼的發現歷史
遺傳密碼的發現是20世紀50年代的一項奇妙想象和嚴密論證的偉大結晶。mRNA由四種含有不同堿基腺嘌呤(簡稱A)、尿嘧啶(簡稱U)、胞嘧啶(簡稱C)、鳥嘌呤(簡稱G)的核苷酸組成。最初科學家猜想,一個堿基決定一種氨基酸,那就只能決定四種氨基酸,顯然不夠決定生物體內的二十種氨基酸。那么二個堿基結合在一起
丹參在中藥中常用于治療什么疾病?
丹參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材,其性味歸經為苦、微寒,歸心、肝經。在中醫中,丹參主要用于活血化瘀、通經止痛、清心除煩等功效。 活血化瘀:丹參能夠改善血液循環,對于心腦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腦血栓等有一定的預防和治療作用。 通經止痛:丹參能夠活血化瘀,通經止痛,對于經痛、瘀血型痛經、閉經
加拿大研究傳統中藥丹參治療骨質疏松
《神農本草經》對中草藥丹參早有描述,味苦、性微寒,入心、肝經,為“活血祛瘀、通經活絡、清熱除煩”之品。早在2013年,中國已有關于丹參水提物能有效防止由潑尼松和糖皮質激素所造成的骨丟失的報道,稱其機制可能與抑制破骨細胞性骨吸收功能有關。 近日,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針對丹參提取物
中國“芯”讀出耳聾遺傳密碼
采集一滴新生兒足跟血,將從中提取的核酸樣本經擴增放大后注入一片長7.5厘米、寬2.5厘米的載玻片上,放進普通打印機大小的配套儀器里,就可得知受試者是否攜帶遺傳性耳聾基因。這項中國原創的全球首款遺傳性耳聾基因檢測芯片系統,使我國320多萬名新生兒獲益,并已走出國門。其研發團隊清華大學、中國人民解
關于遺傳密碼的基本介紹
遺傳密碼是一組規則,將DNA或RNA序列以三個核苷酸為一組的密碼子轉譯為蛋白質的氨基酸序列,以用于蛋白質合成。 它決定肽鏈上每一個氨基酸和各氨基酸的合成順序,以及蛋白質合成的起始、延伸和終止。 遺傳密碼又稱密碼子、遺傳密碼子、三聯體密碼,匿藏了生命及其歷史演化的秘密。
解開遺傳密碼進化的謎題
大自然是不斷進化的——其極限僅取決于威脅物種生存能力的變異。研究遺傳密碼的起源和發展,對于解釋生命的進化非常重要。最近在《Science Advances》發表的一項研究中,專門從事這一領域的一組生物學家,解釋了遺傳密碼進一步發展的一個限制,我們知道,遺傳密碼是一套通用的規則,地球上所有生物都用
關于遺傳密碼的歷史介紹
遺傳密碼的發現是20世紀50年代的一項奇妙想象和嚴密論證的偉大結晶。mRNA由四種含有不同堿基腺嘌呤(簡稱A)、尿嘧啶(簡稱U)、胞嘧啶(簡稱C)、鳥嘌呤(簡稱G)的核苷酸組成。最初科學家猜想,一個堿基決定一種氨基酸,那就只能決定四種氨基酸,顯然不夠決定生物體內的二十種氨基酸。那么二個堿基結合在
簡述遺傳密碼的閱讀方式
破譯遺傳密碼,必須了解閱讀密碼的方式。遺傳密碼的閱讀,可能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重疊閱讀,一種是非重疊閱讀。例如mRNA上的堿基排列是AUGCUACCG。若非重疊閱讀為AUG、CUA、CCG、;若重疊閱讀為AUG、UGC、GCU、CUA、UAC、ACC、CCG。兩種不同的閱讀方式,會產生不同的氨基酸
簡述遺傳密碼的基本特點
方向性 密碼子是對mRNA分子的堿基序列而言的,它的閱讀方向是與mRNA的合成方向或mRNA編碼方向一致的,即從5'端至3'端。 連續性 mRNA的讀碼方向從5'端至3'端方向,兩個密碼子之間無任何核苷酸隔開。mRNA鏈上堿基的插入、缺失和重疊,均會造成框移
簡述遺傳密碼的破譯方法
尼倫伯格等發現由三個核苷酸構成的微mRNA能促進相應的氨基酸-tRNA和核糖體結合。但微mRNA不能合成多肽,因此不一定可靠。科蘭納(Khorana,Har Gobind)用已知組成的兩個、三個或四個一組的核苷酸順序人工合成mRNA,在細胞外的轉譯系統中加入放射性標記的氨基酸,然后分析合成的多肽
包蟲病元兇遺傳密碼“破譯”
包蟲病威脅著我國約5000萬人口,其元兇——細粒棘球絳蟲的遺傳密碼最近被科學家“破譯”。昨天,記者從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獲悉,經過中外科學家長達三年的協同努力,解析出了細粒棘球絳蟲的基因組合轉錄組,英國《自然·遺傳學》雜志前天在線發布了這一成果。 由棘球絳蟲所引起的包蟲病是人和家畜共
NEJM:找到“遺傳密碼”-預防肝癌復發
由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湯釗猷院士指導、中美科學家合作完成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的肝癌研究再次取得突破性進展,10月15日發布已發現人體微小遺傳密碼miR-26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關的肝癌發生中起較為關鍵的作用,找到了肝癌患者中該遺傳密碼表達水平低的人最有可能采用干擾素預防肝癌復發的可能機制,從
破譯藥用植物的遺傳密碼
成都中醫藥大學2日舉行發布會,宣布啟動“千種本草基因組計劃”。該計劃擬以中國、印度、歐盟、美國、日本、韓國、巴西、埃及等藥典收集的藥用植物物種為基礎,系統收集整理藥用植物資源,構建實體庫,完成1000種以上藥用植物基因組測序,并開展基因功能、遺傳育種和合成生物學等后續研究。 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
Nature:深入第二套遺傳密碼
??????? 基因的表達過程是將 DNA 上的遺傳信息傳遞給 mRNA, 然后再經過翻譯將其傳遞給蛋白質。在翻譯過程中 tRNA 負責與特定氨基酸結合,并將它們運送到核糖體,這些氨基酸在那里相互連接形成蛋白質。這一過程由 tRNA 合成酶介導,一旦出現問題就會生成錯誤的蛋白質,進而造成災難性的后果
上海藥物所在中藥丹參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果德安課題組自2000年起,針對中藥是多成分復雜體系的特點,應用現代生物學、化學以及生物信息學等多學科的技術和方法,對中藥丹參藥效物質基礎、質量控制、體內代謝、作用機制等方面進行了系統性研究。通過十多年的努力,目前已發表與丹參直接相關的SCI論文39篇,總影響因子(按至201
樹木增粗關鍵遺傳密碼獲揭示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5886.shtm?7月31日,北京農學院、北京林業大學教授張德強團隊在國際頂尖期刊《植物細胞》雜志在線發表了題為“楊樹脯氨酸4-羥化酶基因變異調控樹干動態生長的分子機制”的研究論文。 PtoP
Science重要論文:揭示隱藏的遺傳密碼
科學家們常常試圖通過重編程細菌來生成蛋白質藥物,生物燃料及更多的東西,為了讓這些細菌聽從指令他們一直在付出極大的努力。一個隱藏的遺傳密碼特征有可能讓細菌遵循這一程序。這一特征控制了細菌能生成多少想要的蛋白質。來自哈佛大學Wyss生物啟發工程研究所的一個研究小組將這一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9月26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