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砂鍋
霧霾天氣頻頻侵襲,各種治污減霾技術也備受青睞。請關注——
近日,荷蘭發明家達恩·羅塞加德發明了一項利用靜電吸附原理治理霧霾的技術,在接受建筑和設計雜志《Dezeen》的專訪時,達恩·羅塞加德提到,他的這項技術主要是利用銅線圈通電制造靜電場,然后借助這一靜電場來吸附空氣中的顆粒物,從而實現局部除霧霾的效果。羅塞加德設想可以把一些銅線圈埋置在城市公園的草坪等場所的地下,人們只要一開按鈕對銅線圈進行通電,就會形成一個弱靜電場,漂浮的一些霧霾顆粒便會受靜電場的作用而被吸落至地面,從而在空中開辟出一片“空氣清新”的區域,在混沌中重見藍天,而落至地面的顆粒物可以進行壓縮,同時它們也便于收集和清掃。那么,這項技術對治理霧霾天氣作用到底有多大?
目前已完成室內試驗
“我們在一個5米乘5米、滿是霧霾的房間里,制造出一個大約1立方米、沒有霧霾的空洞,”羅塞加德說,“現在的問題是,這一技術有待于在公共空間測試應用。”近日,羅塞加德與荷蘭代爾夫特大學的研究人員已完成這一技術的室內試驗。
對此,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陸興華指出,這項技術通俗來講和大家耳熟能詳的“氣球吸附毛發”的原理是相同的,都是利用靜電力的作用來完成吸附。而由于靜電場的電流較小,因此它所消耗的電力也是有限的。而且,如果靜電場中的電流不是交流電而是直流電的話,則不會對手機信號造成干擾。關于靜電場會對人體造成何種影響,陸興華指出這需要視靜電力的大小而定,如果靜電力很小,則不會吸附如人的頭發等其他物質。
靜電除霧霾安全嗎?
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的師生們曾對北京秋冬季節,近地層PM2.5質量濃度垂直分布的特征做過監測。研究發現,在秋季,距地面8—32米,相當于第3—10層樓高的范圍內,PM2.5濃度變化不明顯;在距地面64米高,相當于21層樓高處,PM2.5質量濃度較8米處時,衰減了19%;在距地面320米處,相當于100層樓高時,PM2.5質量濃度是8米處的52%。因此霧霾的濃度隨著高度的增加而減小。
靜電除霧霾這一設想能達到的效果、可影響多高的空域,羅塞加德認為,那是他們正在測試的方面,如果輸入銅線圈的能量越大,靜電場能達到的高度越高,就越能吸附霧霾顆粒物。
對于這項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的安全性問題,陸興華指出,這要看輸入電壓的大小,如果高壓電發生漏電現象,并與人體觸碰,就會造成危險。若在城市中大規模應用這項技術,其所消耗的銅線數量則要視銅網的密布程度而定。也就是說,此項技術的可行性還要根據實驗裝置的設置和實驗的結果而定,現在還不能得出直接的結論。
治霾需從源頭控制
羅塞加德承認,靜電吸附技術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霧霾問題,但有緩解作用。應對霧霾,需要在源頭上控制PM2.5的生成,包括關停并轉污染工業企業,煤改氣、煤改電,控制汽車數量,控制城市施工揚塵等眾多舉措。另一方面,對于已經產生的PM2.5政府部門也要出臺相關政策積極進行吸納治理,如在城市中心區增綠擴水,提高城市生態自凈力等。
專家認為,治污減霾在于能源結構的改革,也需要技術上的支撐,目前仍需多方的嘗試和努力。美國、英國、德國、日本等國家在空氣污染的治理方面采取了不同程度的政策、技術措施,值得我國參考借鑒。
比如美國對PM2.5的管理重點是嚴密監控、實時公開、立法規范,他們在全國范圍內設立了數以千計的顆粒物檢測站點,環保署的官方網站面向公眾告知測得的空氣質量指數,其中PM2.5參數每小時更新一次。在人口稠密的英國倫敦,人均綠化面積高達 24平方米,城市外圍還建有面積達數千平方公里的大型環形綠化帶,幾乎是城市面積3倍。德國于2007年立法補貼安裝微粒過濾裝置的柴油發動機汽車,并對未安裝過濾裝置的車輛征收附加費;日本汽車出廠時都已安裝了過濾器,排放標準達到了歐洲三級標準,目前東京市內的幾萬輛出租車都是使用天然氣。
中科院城市環境研究所研究員肖航近日接受媒體記者專訪時說:“倫敦用了30年至50年才擺脫霧都的帽子,洛杉磯也用了很長時間才使光化學煙霧的產生得到控制。環境問題是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中國天氣網訊未來三天(11月25日至27日),我國雨雪范圍較小,其中,西南地區陰雨比較頻繁,新疆北部等地明天降雪將發展增多。同時,全國大部較常年同期偏暖,晝夜溫差拉大,華北、黃淮等地霧和霾天氣發展增多......
霧霾天氣會嚴重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而室內的空氣質量也同樣讓人擔憂。雖然氣象臺播報或天氣類APP能提供室外空氣質量數據,但并不能準確反映人們所處室內環境的空氣質量情況。2017年3月21日,《財富》美國......
春節假期剛剛結束,霧霾天氣再次侵襲京津冀。中央氣象臺4日8時發布的“每日天氣提示”稱,華北中南部、黃淮以及陜西關中等地空氣重污染擴散條件轉差,冀豫鄂等多省大霧彌漫,局地能見度不足200米。此番霧霾恰逢......
霧霾天氣的“元兇”是細顆粒物(PM2.5),大氣中的PM2.5組成和來源是什么?針對這兩個公眾最關心的問題,浙江省金華市環保局組織實施了市區大氣環境中PM2.5源解析的研究工作。近日,源解析結果正式出......
這次京津冀地區以及山東、河南等地出現的大范圍區域性重污染過程,讓包括北京在內的華北平原大部分地區徹底“淪陷”。本輪霧霾天氣為何如此漫長?緣何早輕晚重?最重時段何時到來……昨天,記者采訪了北京市氣象臺首......
12月23日,中國氣象網發布早間消息表示,23日08時到24日08時,北京中南部、天津、河北中南部、山東西部和北部、山西中部和南部、河南中北部、陜西關中、江蘇南部、安徽東部等地有中度霾,其中,北京南部......
12月23日,中國氣象網發布早間消息表示,23日08時到24日08時,北京中南部、天津、河北中南部、山東西部和北部、山西中部和南部、河南中北部、陜西關中、江蘇南部、安徽東部等地有中度霾,其中,北京南部......
隨著一股較強冷空氣的抵達,華北、黃淮等地持續多日的霧霾天氣將趨于結束。但17號、18號京津冀等地將再次遭遇霧霾天。(10月12日中國廣播網)從近幾年的霧霾形勢來看,霧霾無論從爆發頻率還是地域范圍上都已......
陜西省西安市政府近日召開了治污減霾工作推進會議,西安市市長董軍出席并講話。他強調,全市上下要統一思想,強化措施,攻堅克難,持之以恒地把治污減霾這項頭號民生工程抓好、抓實。治污減霾事關經濟社會發展,事關......
打破砂鍋霧霾天氣頻頻侵襲,各種治污減霾技術也備受青睞。請關注——近日,荷蘭發明家達恩·羅塞加德發明了一項利用靜電吸附原理治理霧霾的技術,在接受建筑和設計雜志《Dezeen》的專訪時,達恩·羅塞加德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