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世紀中葉以后,隨著電報、電話的發有,電磁波的發現,人類通信領域產生了根本性的巨大變革,實現了利用金屬導線來傳遞信息,甚至通過電磁波來進行無線通信,使神話中的“順風耳”、“千里眼”變成了現實。
從此,人類的信息傳遞可以脫離常規的視聽覺方式,用電信號作為新的載體,同此帶來了一系列鐵技術革新,開始了人類通信的新時代。
2、1837年,美國人塞繆樂.莫樂斯(Samuel Morse)成功地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臺電磁式電報機。他利用自己設計的電碼,可將信息轉換成一串或長或短的電脈沖傳向目的地,再轉換為原來的信息。
1844年5月24日,莫樂斯在國會大廈聯邦最高法院會議廳進行了“用莫爾斯電碼”發出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份電報,從而實現了長途電報通信。
3、1864年,英國物理學家麥克斯韋(J.c.Maxwel)建立了一套電磁理論,預言了電磁波的存在,說明了電磁波與光具有相同的性質,兩者都是以光速傳播的。
4、1875年,蘇格蘭青年亞歷山大.貝爾(A.G.Bell)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電話機。并于1876年申請了發明ZL。1878年在相距300公里的波士頓和紐約之間進行了首次長途電話實驗,并獲得了成功,后來就成立了著名的貝爾電話公司。
5、1888年,德國青年物理學家海因里斯.赫茲(H.R.Hertz)用電波環進行了一系列實驗,發現了電磁波的存在,他用實驗證明了麥克斯韋的電磁理論。這個實驗轟動了整個科學界,成為近代科學技術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導致了無線電的誕生和電子技術的發展。
當地時間8月4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網站上宣布,其與位于地球約200億公里的“旅行者2號”終于恢復了通信。此前,由于地面控制人員發出錯誤指令,“旅行者2號”指向地球天線的方向偏離原本位置......
2023年7月23日10時50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銀河航天靈犀03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該衛星由銀河航天公司自主研制,衛星配置了數......
在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發射任務中,作為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單位,中國電科為航天員打造了專門的安控系統及數百只傳感器等關鍵設備,在陸海空天布設了密不透風的航天測控通信網,全力保障任務圓滿成功。在發射任......
17日,神舟十四號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協同完成出艙活動期間全部既定任務。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西安分院(以下簡稱:西安分院)為空間站問天實驗艙研制的中繼終端為此次航天員太空出艙提供了全程測控通信保障。......
德國科學家首次將擁有特殊光學特性的鉺原子集成到硅晶體內,這些原子可通過通信領域常用的光連接起來,使其成為未來量子網絡的理想構建塊。最新實驗結果在沒有復雜冷卻的條件下獲得,且基于現有硅半導體生產工藝,因......
7月9日,中國通信學會短距無線通信委員會成立大會暨2022學術交流會議在華中科技大學舉行。據了解,中國通信學會此次成立短距無線通信委員會,旨在通過搭建產學研用交流平臺,推動新一代短距無線通信技術發展,......
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順利進入天舟四號貨運飛船,相關工作正按計劃開展。此次飛行任務中,哪些“黑科技”為神舟十四號飛船保駕護航?無懼酷暑嚴寒,“控溫外衣”呵護航天員冷暖神舟十四號飛船對接的模式與空間站組合......
中新網北京6月5日電(馬帥莎)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6月5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在神舟十四號飛船發射、升空及后續在軌期間,聲表濾波器為神舟十四號飛船關鍵部位提供通信保障服務。它可以濾除飛船飛行不同階段......
新加坡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自然·光子學》雜志上撰文稱,他們開發出一種量子通信芯片,盡管其“塊頭”僅為現有裝置的千分之一,但能提供同樣出眾的量子安全技術,可用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智能手表等緊湊型設備內......
新加坡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自然·光子學》雜志上撰文稱,他們開發出一種量子通信芯片,盡管其“塊頭”僅為現有裝置的千分之一,但能提供同樣出眾的量子安全技術,可用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智能手表等緊湊型設備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