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神舟十四號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協同完成出艙活動期間全部既定任務。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西安分院(以下簡稱:西安分院)為空間站問天實驗艙研制的中繼終端為此次航天員太空出艙提供了全程測控通信保障。
太空出艙后,航天員將面臨太空空間環境的嚴峻考驗。因此,進行出艙活動時與地面建立高速及時的測控通信尤為重要。那么,地面測控通信是如何全程支持保障出艙活動的呢?
據了解,西安分院研制的第三代中繼終端產品通過與中繼衛星天鏈一號和天鏈二號建立中繼鏈路,實現中繼通信。
這就好比在太空中搭建了地面與中繼衛星、中繼衛星與航天員之間的通信“太空天路”。通過搭建“太空天路”實現對問天實驗艙的遠程操控。問天實驗艙中繼終端與中繼衛星組成的天基測控通信系統是實現“遠程駕駛”的關鍵,中繼終端以及多顆中繼衛星的載荷產品全部由西安分院承擔研制。
通過中繼終端建立的天基測控通信系統建成后,將地面對問天實驗艙以及空間站的測控覆蓋率提高至90%以上。“載人航天工程原有的地面測控站、海上測控站測控覆蓋率較小,如今則實現了幾乎100%的測控覆蓋率,讓航天員與地面始終保持通信。”西安分院載人航天工程任務負責人余曉川介紹道。
西安分院官方表示,通過中繼終端搭建的天基測控通信系統,可同時實現對天舟五號、神舟十四號、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和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的“遠程駕駛”,對整個空間站的飛行器同時進行通信測控,所建立的星間鏈路可以實時向地面傳輸交會對接畫面等數據。
根據行業標準制修訂計劃,相關標準化技術組織已完成通信行業《大規模預訓練模型技術和應用評估方法第1部分:模型開發》等22項行業標準和《接入網用光纖帶光纜第2部分:中心管式》等6項行業標準外文版的編制工作......
根據標準制修訂計劃,相關標準化技術組織已完成通信行業《5G基站能效測試方法》等120項行業標準和《通信用高溫型閥控式密封鉛酸蓄電池》等10項行業標準外文版的制修訂工作。在以上標準批準發布之前,為進一步......
我國研究團隊提出了單向量子直接通信理論,并成功研制出實用化系統,創造了在104.8千米標準光纖通信實驗測試中,連續168小時、速率為2.38千比特每秒的穩定傳輸紀錄,標志著量子直接通信從理論構想邁向實......
2024年6月3日,2027年世界無線電通信大會(WRC-27)亞太區第一次籌備會議(APG27-1)在上海召開,來自亞太電信組織(APT)24個成員國、相關國際組織、研究機構和產業界的324名代表參......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神舟十八號航天員乘組將于近日擇機實施第一次出艙活動。自北京時間4月26日順利進駐空間站組合體以來,神舟十八號航天員乘組已在軌工作生活32天,先后完成了與神舟十七號航天員乘......
按計劃,神舟十七號航天員乘組將于4月30日返回東風著陸場,著陸場區組織所有搜救力量展開了最后一次全系統綜合演練,做好迎接航天員回家的準備。神舟十七號搜救回收任務采取“空中搜救航天員,地面處置返回艙”的......
根據《中國通信學會科學技術獎管理辦法》,中國通信學會對提名2023年中國通信學會科學技術獎成果組織進行形式審查、初評會評、終評會評及各環節公示、意見征詢,經中國通信學會秘書處審核、常務理事會批準,決定......
科技感滿滿的假肢不是裝飾,而是能握拳、抓取,甚至持筆寫字、握拍打球;僅靠“意念”就能驅動機械臂拿取東西,甚至操作電腦輸入信息;穿戴式的設備記錄腦電波的波動,將大腦的運轉情況以數值形式反饋……眾多科幻電......
10月31日8時11分,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現場醫監醫保人員確認航天員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身體健康狀況良好,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目前,神州十六號航天員乘組已......
北京時間2023年10月29日,神舟十六號、神舟十七號航天員乘組進行交接儀式,兩個乘組移交了中國空間站的鑰匙。截至目前,神舟十六號航天員乘組已完成全部既定任務,將于10月31日乘坐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