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研究證據表明,長期高脂肪飲食或可誘發機體多種慢性疾病的發生。那么高脂肪飲食到底有哪些危害呢?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期科學家們關于高脂肪飲食和多種疾病發生關聯的研究,分享給各位!
【1】Hepatology Communications:高脂飲食如何引發非酒精型脂肪肝?
DOI: 10.1002/hep4.1041
最近一項由洛杉磯兒童醫院的Rohit Kohli領導的研究鑒定出了一類參與非酒精性脂肪肝發生的關鍵炎癥細胞。目前針對該疾病的主要方法是通過改變飲食習慣,但還沒有經過批準的藥物治療方案。該研究的發現能夠提供新的治療靶點,此外還能夠提供新的治療方案。相關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的《Hepatology Communications》雜志上。
“肥胖人群比例的增高導致成年人以及兒童群體中肝臟疾病的發生風險的升高”,Kohli博士說道:“然而你,其中僅僅會有一小部分人群會產生嚴重的癥狀,例如非酒精型脂肪肝,即NASH”。
【2】孕期高脂飲食!你爽了,但是孩子的肝卻很受傷!
新聞閱讀:Maternal high-fat diet may increase offspring risk for liver disease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成年人和小孩最常見的慢性肝病,由脂肪堆積在肝臟所致。盡管這種疾病與肥胖相關,但是科學家們并沒有完全明白為什么有些人患病而另一些人不患病。根據一項在老鼠身上進行的最新研究,經歷高脂飲食后的雌鼠立刻生育可能會改變后代的肝臟,使之更容易在生命晚期患上非酒精性脂肪肝。
美國國家兒童醫院兒科內分泌學研究員Michael Thompson博士于近日在美國調查病理學協會2017年年會上展示了相關研究結果。
“肥胖對醫療系統造成的經濟負擔十分嚴重,尤其是考慮到肥胖的流行。”Thompson說道,“明白母代的暴露如何影響后代的肥胖相關疾病(如非酒精性脂肪肝)可以幫助我們開發出更廉價的預防性療法,在疾病發作之前將之扼殺于搖籃之中。”
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接受高脂飲食的孕期母鼠的后代更容易患肝纖維化,這是發生更嚴重肝病的前兆,這些后代在斷奶后接受低脂飲食也會在成年后發生肝纖維化。這些老鼠的肝臟也會出現脂肪堆積和炎癥現象。
【3】Cell Metab:科學家找到高脂飲食、肥胖與心血管疾病之間的直接關聯
DOI:10.1016/j.cmet.2017.01.008
肥胖和高脂飲食會導致免疫系統發生有害激活,增加心臟疾病風險。倫敦瑪麗女王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將他們的這一發現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Cell Metabolism上。
之前研究曾發現肥胖會導致血壓和膽固醇水平升高,這兩個都是心臟疾病的風險因素。現在研究人員認為肥胖還會觸發免疫應答增加心臟病發作風險。這些發現或可幫助開發靶向炎癥降低心臟病風險的新療法。
在這項研究中共有1172名正常人、超重和肥胖者的血液樣本,研究人員發現肥胖個體血液中T細胞的水平更高。通過對相同人群進行脂肪分布測量他們還發現身體中部脂肪更多的人與大腿和下半身脂肪更多的人相比,身體中部脂肪更多的人體內有更多的T細胞。
T細胞是免疫應答過程中的重要細胞類型能夠保護機體對抗感染。但是這些細胞也會引起炎癥加重一些心血管疾病的病情。比如,T細胞會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疾病中脂肪斑塊在動脈的聚集,可能導致心臟病發作或中風。
【4】Nature:揭秘高脂飲食如何影響個體結腸癌的發生
doi:10.1038/nature17173
近日,刊登于國際著名雜志Nature上的一項研究報告中,來自美國達納-法伯癌癥研究所(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揭示了高脂肪飲食如何促使腸道內皮細胞更加易于癌變,研究者發現,肥胖、高脂肪及高卡路里飲食是引發許多類型癌癥的明顯風險因子。
文章中,研究者Semir Beyaz指出,對小鼠進行研究我們發現,高脂肪飲食可以驅動腸道干細胞數量激增,同時也會產生一系列其它同干細胞行為非常類似的細胞,也就是說這些細胞可以進行無限期地繁殖并且分化成為其它類型的細胞,這些干細胞及干細胞樣細胞更加易于引發腸道腫瘤。此前研究發現,肥胖個體更易于患結直腸癌,而且腸道干細胞更易于積累突變引發結腸癌,這些干細胞位于腸道內側,名為上皮細胞,其可以產生多種類型的細胞從而形成上皮結構。
文章中研究者對健康小鼠喂食以60%脂肪含量的飲食長達9-12個月,同時調查了小鼠機體中腸道干細胞和肥胖相關癌癥之間的關聯,典型的美式飲食中通常包含有20%-40%的脂肪,而高脂肪飲食的小鼠體重指數可以增加30%-50%,同時相比正常飲食的小鼠而言,這類小鼠更易于發生腸道腫瘤。高脂肪飲食的小鼠通常在腸道干細胞上會表現出明顯的改變,相比正常飲食的小鼠而言,其不僅擁有較多的腸道干細胞,而且這些干細胞可以自行運轉。
【5】Circulation:罪惡高脂!紅細胞也受影響促進心血管疾病發生
doi:10.1161/CIRCULATIONAHA.115.017313
最近,來自美國辛辛那提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高脂飲食對紅細胞有不良影響,而受到高脂飲食影響的紅細胞會進一步促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circulation上。
經常攝入高能量高脂飲食會誘發肥胖,這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性健康問題,肥胖也會給人們帶來許多健康難題。許多研究表明白細胞在促進肥胖個體的脂肪組織炎癥和胰島素抵抗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同時也會促進動脈堵塞,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對心臟病發作以及中風等疾病也有影響。雖然一些動物模型研究以及人類研究已經證明高脂飲食以及血液中的脂質與白細胞導致的相關疾病存在關聯,但高脂飲食對其他骨髓來源細胞,如紅細胞,具有什么樣的影響仍沒有得到很好的研究。
在該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對實驗小鼠進行了12周高脂飲食喂養,在進行了一系列檢測之后發現小鼠的血脂情況只發生了輕微改變,但結合到紅細胞上的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MCP-1)顯著增加,并進一步刺激巨噬細胞穿過內皮細胞層與紅細胞結合,巨噬細胞在動脈粥樣硬化發生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6】Immunity:高脂食物引發炎性疾病的分子機制
doi:10.1016/j.immuni.2015.04.016
過量的食物攝取與運動不足導致現代人產生大量的肥胖現象。肥胖對身體健康十分有害,通常伴隨一系列炎性疾病,如II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一些類型的癌癥。許多證據表明IL-18與IL-1b是導致胰島素耐受性的主要原因,然而具體的分子機制至今不清楚。
FABP是一類整合素蛋白,它們參與了脂肪的胞內運輸以及其它的生物學功能。鑒于一些文章報道了FABP能夠導致炎癥小體的激活,所以FABP很有可能參與了脂肪分子的這一信號傳導過程。
最近,來自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Bing Li研究組發現了高脂食物誘導小鼠炎癥發生過程中FABP的關鍵作用,相關結果發表在《immunity》雜志上。
首先,作者發現他們用高脂食物飼養的小鼠經常會出現皮膚傷口,一種典型的炎性疾病的表征。因此,他們認為高脂食物一定存在誘導炎癥發生的作用。之后,作者通過流式分析發現在高脂食物喂養的小鼠皮膚組織中出現了大量CD11c+巨噬細胞的聚集。
【7】Cancer Cell:警惕高脂飲食帶來肝臟疾病
doi:10.1016/j.ccell.2014.09.003
由代謝應激(例如通過高脂肪食物中的脂質)激活的免疫細胞會遷移至肝,與肝組織中的細胞相互作用,驅動脂肪肝疾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肝癌的發展。
亥姆霍茲慕尼黑中心的科學家取得了這一發現,并由此確定了這些嚴重和普遍疾病以前未知的病理機制。他們的研究成果已發表在著名醫學期刊Cancer Cell雜志上。
脂肪性肝病主要是由于攝取過多的脂肪、糖,加上缺乏運動或久坐的生活方式導致,因此脂肪性肝病也被稱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
如果脂肪肝成為慢性疾病,可以導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這些肝疾病(NAFLD和NASH),連同慢性病毒感染,是肝癌或肝細胞癌(HCC)的最常見原因。
在美國,約有9000萬人患有脂肪肝。在歐洲,這個數字是4000萬,在印度和中國等國,受影響的人數呈上升趨勢。更令人擔憂的是,在上述所有國家中,NAFLD和NASH患者的數量不斷增加,因此,NASH和NAFLD引發的肝癌發病率也不斷提高。在美國,肝癌是癌癥目前增長最快的類型。
【8】MCB:高脂飲食是誘發糖尿病的罪魁禍首
doi:10.1128/MCB.00157-14
根據來自美國印第安納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最近研究發現:12-LO酶是促進胰腺細胞發生肥胖誘導的氧化應激,導致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的罪魁禍首。
這一發現將有助開發可以干擾這種酶的藥物,防止甚至逆轉糖尿病的發展。這項研究發表在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雜志上。
近40%的美國人,超過1.2億人患有糖尿病或前期糖尿病。當胰腺不能產生足夠的胰島素來從血液中去除糖,就會發生糖尿病。
研究員Raghavendra Mirmira說:我們推測,當一個人吃高脂肪食物,變得肥胖,其胰腺β細胞不能產生足夠的胰島素。在早期的研究中,這些研究人員和Eastern Virginia Medical School合作者發現,12-LO(代表12-脂氧合酶)只存在于超重人中。
12-LO酶的作用是產生的有害小分子--HETEs(羥基二十碳四烯酸)。HETEs損害線粒體,使其不能產生足夠的能量,導致胰腺細胞不能制造出必要數量的胰島素。
【9】Genome Med:懷孕期間母親高脂肪飲食或可影響嬰兒腸道的微生物組
doi:10.1186/s13073-016-0330-z
母親在懷孕期間的飲食會影響“寄居”在嬰兒腸道中的微生物群落—微生物組;近日來自貝勒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懷孕期間進行高脂肪飲食的孕婦所生的孩子機體中腸道微生物組和非高脂肪飲食孕婦所生孩子機體腸道的微生物組有著明顯的不同,相關研究刊登于國際雜志Genome Medicine上,這項研究非常重要,因為腸道微生物組能夠影響嬰兒免疫系統的發育以及其從食物中獲取能量的能力。
研究者Kjersti Aagaard教授說道,此前研究中我們發現,懷孕期間進行高脂肪飲食的非人類靈長類動物分泌的乳汁會影響后代腸道微生物組長達一年時間,而我們想通過對人類進行研究來找到答案;隨后研究者對來自美國一個具有代表性的孕婦群體進行研究,他們讓157位母親回答了調查問卷中的一系列問題,此前研究者證實,快速的飲食調查問卷可以幫助有效鑒別女性在懷孕期間所攝入的飲食類型。
【10】Nature:高脂肪飲食導致腸癌的真正原因
doi:10.1038/nature13398
一組國際研究團隊公布的新研究發現證據表明,暗示高脂肪飲食引發腸癌的原因,是由于與腸道細菌有聯系。相關研究發表在Nature雜志上,研究小組使用有腸癌發病相關基因的小鼠獲得了此項研究成果。
醫學科學家早已經知道,高脂肪飲食和腸道各種癌癥之間有聯系,但是到現在為止都無法解釋為什么會有這種聯系的存在。一些人認為當一個人吃高脂肪飲食,高脂肪飲食誘發腸癌的效應依賴于肥胖或其他副作用。
但研究人員已經發現證據表明,其實并不是肥胖,而是牽涉到腸道細菌。為了了解更多有關腸癌的發生,研究人員獲得了一些有腸癌遺傳傾向疾病的小鼠,他們喂養其中一些小鼠高脂肪飲食,其他一些小鼠給予正常脂肪飲食。
他們還在研究開始時,以及此后定期采取糞便標本,探究腸道微生物群落的組成。他們注意到高脂肪的小鼠,腸道微生物組成隨著時間的推移會發生變化。為了進一步獲得腸道生物群對腸癌影響的證據,團隊“殺死”小鼠(有腸癌傾向)的生物群落,結果發現腸癌的發病率下降。
近日,《mSystems》雜志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報告說,喂食高蛋白,高脂飲食的小鼠比對照組小鼠更容易發生致命的艱難梭菌感染。他們的發現還表明,高碳水化合物飲食可以防止上述感染的發生。圖片來......
《科學—免疫學》日前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少吃碳水化合物、多吃脂肪可以預防流感。給小鼠喂食所謂的酮類食物似乎能增加某些免疫細胞,而這或許是產生上述效果的原因。酮類飲食迫使身體燃燒脂肪獲取能量,從而有助于......
《科學—免疫學》日前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少吃碳水化合物、多吃脂肪可以預防流感。給小鼠喂食所謂的酮類食物似乎能增強某些免疫細胞,而這或許是產生上述效果的原因。酮類飲食迫使身體燃燒脂肪獲取能量,從而有助于......
很多研究都會闡明不健康飲食誘發肥胖的分子機制,但其并未深入剖析飲食是如何引發個體大腦發生神經性改變的?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CellMetabolism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耶魯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
研究人員發現,我們的飲食選擇會削弱我們的腸道免疫系統,導致糖尿病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在肥胖期間,我們的免疫系統經常對通過腸道組織"滲漏"并導致炎癥的細菌成分做出反應。反過來......
2019年6月27日,據印度食品安全標準局(FSSAI)消息,根據監管機構新的標簽法規草案,薯片、湯、餅干、果汁和其他包裝食品的制造商將在高脂肪、高糖或高鹽含量的產品包裝上印上紅色標簽。根據印度食品安......
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如今癌癥整體死亡率基本得到了控制,但有一個現象不得不引起人們的注意:根據2018年中國國家癌癥中心公布的數據,中國結直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卻在不斷升高,“45歲以上”的高發人群,......
德州大學醫學分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了抑制人們對暴飲暴食以及垃圾食品渴望的新大腦回路。他們的研究對象是吃了一個月低脂餐的大鼠,研究人員成功地抑制了這些大鼠尋找脂肪的行為。“對高脂肪食物(包括許多垃圾食品)的......
11月3日,《ScienceTranslationalMedicine》刊登了一篇題為“Anopticalnanoreporterofendolysosomallipidaccumulationrev......
何為規律作息?對許多人來說,他們的一天從早晨喝第一杯咖啡開始,以14或15小時后的睡前夜宵結束。然而,根據8月30日發表在《CellMetabolism》雜志上一項研究,無論我們的生物鐘如何,只要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