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早些時候,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向其37500名首席研究員(PI)中的許多人提出了一項不同尋常的提議:如果你認為你有一項實驗室研究可能對健康產生重大影響,例如一項可能治療心臟病的藥物的鼠類實驗,我們可以資助合同實驗室重復該研究,以確保其可靠性。該倡議得到了美國國會和當選美國總統特朗普提名的NIH負責人、美國斯坦福大學健康經濟學家Jay Bhattacharya的支持,并將于本月敲定第一批研究的候選名單。
然而,在此試點項目中,申請者寥寥。盡管如此,NIH方面表示,已有足夠的參與者來研究項目的可行性。Bhattacharya指出,重復性研究應該成為NIH工作的“核心”。
多年來,人們越來越擔憂,許多基礎生物醫學實驗在其他實驗室嘗試重復時,結果并不可靠,這讓人對將這些研究成果轉化為治療方法的計劃產生了懷疑。明顯的科學欺詐案例,例如《科學》調查的阿爾茨海默病藥物的相關工作,加劇了人們對這些臨床前研究誠信的擔憂。
因此,一些旨在測試可重復性的努力應運而生。美國開放科學中心(COS)的一項備受矚目的計劃測試了23篇高影響癌癥生物學論文中的關鍵實驗。該計劃歷時8年,發現只有一小部分實驗可以完全重復。此外,其他國家也推出了自己的項目——荷蘭主要科學機構已邀請研究人員重復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研究,但成功與否參半;巴西非營利組織和德國科學部都在開展重復性工作。
NIH在美國國會的推動下加入了這一行動。根據今年資金撥款法案附帶的報告,國會敦促該機構“建立一個項目,資助重要研究領域的重復實驗”,并監控科學欺詐行為。
NIH并沒有選擇要重復的研究,而是邀請研究人員提名他們自己受NIH資助的研究,即使是未發表的研究。項目經理尋找那些“對公共健康有巨大潛在影響”的研究。
隨后,NIH將向研究人員提供高達5萬美元的資金以及間接費用,以幫助合同研究組織 (CRO) 安排完全相同的技術、協議和試劑進行實驗。這兩個參與的合同實驗室,一個專注于技術,另一個專注于實驗——已分別獲得了總共200萬美元的資助,以便在2026年1月前完成相關工作。
運行該倡議的負責人Douglas Sheeley說,在8月和11月發布的兩次征求建議書(RFP)收到了“不錯”的回應。NIH無法公布提案數量,但最多有32人報名關于提案流程的3次網絡研討會。盡管如此,Sheeley期望自助“大約六個不同的項目”。
與一些其他重復性項目不同,NIH決定不公開結果。一方面是為保護知識產權;另一方面,Sheeley指出,也是為“建立NIH與研究者之間的信任關系”。“現在,我們的重點是確保試點順利進行,并從中盡可能多地學習”,包括重復性的成本和挑戰。
COS的一位負責人Tim Errington指出,這“限制了項目的吸引力和價值”。但他認為,這項試點“是朝著正確方向邁出的一步”。
根據“常見問題解答(FQA)”頁面,CRO將向NIH提交“匯總的匿名數據”。原始研究者和合同實驗室可以自由發布完整結果,NIH也不會強制要求發布。
但是,一位參與癌癥生物學重復性項目的科學家對此表示懷疑。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干細胞生物學家Sean Morrison曾編輯過該項目中的一些論文,并表示,合同實驗室缺乏資源進行試點實驗或重復研究以解決問題。
此外,Morrison指出,這些實驗室往往缺乏“學術實驗室的專業知識,尤其是涉及先進或專業技術方面”。在某些情況下,“這會導致無法解釋的結果”。他補充說,一些重復實驗的結果不明朗,可能讓原始研究的科學家感到自己的聲譽受到了不公平的損害。
在NIH資助更充分的努力中,研究者將與CRO進行更緊密地合作,而非像他們在癌癥生物學項目中那樣缺少溝通。盡管如此,Morrison表示,該項目為未來的重復性工作敲響了警鐘,“大規模測試結果的可重復性并不容易。”
今年早些時候,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向其37500名首席研究員(PI)中的許多人提出了一項不同尋常的提議:如果你認為你有一項實驗室研究可能對健康產生重大影響,例如一項可能治療心臟病的藥物的鼠類實......
兩年前,美國總統拜登領導的政府呼吁,在2025年底前美國聯邦政府資助的研究項目所發表的學術論文實現免費獲取,從而撼動了科學出版業。截至目前,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和能源部(DOE)已基于這一目標......
據英國《新科學家》雜志網站11月28日報道,美國近空間實驗室公司氣球,對地面設施拍攝的航拍圖像,分辨率高達7厘米。該公司表示,這些圖像將有助人們更好地應對與氣候相關的自然災害。但也有專家擔憂,這樣的拍......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加強相關兩用物項對美出口管制應詢答記者問問:我們注意到商務部發布公告,針對美國加強兩用物項出口管制,請問是出于什么考慮?答:近年來,美方泛化國家安全概念,將經貿科技問題政治化、武器化......
在美國政府對中國企業實施新一輪出口限制后,中國四大行業協會聯合發表聲明,呼吁相關企業在采購美國芯片時保持審慎態度。這一聲明標志著中美半導體產業在當前緊張局勢下的進一步波動。此次聲明由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
據央視新聞報道,近期商務部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海關總署、國家密碼局發布2024年第51號公告,公布。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清單》有關問題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統一的《清單》將有利于引導各方全面準確執行中國......
為汽車、消費設備和其他產品生產芯片的微芯科技公司(MicrochipTechnology)周一表示,計劃關閉位于亞利桑那州坦佩(Tempe)的一家工廠,影響約500名員工。該公司還表示,訂單量低于預期......
美國11月制造業萎縮幅度小于預期,一項新訂單指標八個月來首次進入擴張區域,表明企業信心正在逐步改善。周一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供應管理學會制造業指數上升1.9點至48.4,為3月以來最大升幅。接受彭博調......
當地時間12月2日,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發布了出口管制的“強化版”新規,進一步限制中國人工智能和先進半導體的發展。這次新規主要有兩份文件,第一份是152頁的臨時最終規則(IFR,Inter......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龍”飛船當地時間9月28日從美國佛羅里達州發射升空,搭載美國和俄羅斯宇航員飛往國際空間站。美國航天局直播畫面顯示,“龍”飛船于美國東部時間28日13時17分(北京時間29日1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