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感染是人類健康的主要威脅之一,是我國和全世界范圍內臨床醫學中面臨的嚴重問題。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是2009年日本發現的一種新病原真菌物種。因為該菌具有多重耐藥和致死率高的特征,也被稱為“超級真菌”。近年來,耳念珠菌在全世界不同國家快速傳播,并導致嚴重的醫院內感染。到目前為止,在全球5大洲至少20個國家已有臨床感染病例的報道,其中包括中國、日本、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西班牙、印度、巴基斯坦、韓國、南非、科威特和以色列等國家。“超級真菌”主要特點包括:(1)生態源頭不清楚,自然環境中目前還分離不到該菌,國際同行推測該菌是近年來進化出來的、能快速地適應并定植于人體的新物種。(2)大部分菌株對目前臨床上常用的三大抗真菌藥物均具有耐藥性(包括唑類、多烯類和棘白霉素類藥物),從而導致治療失敗和60%以上的致死率。(3)診斷和鑒定困難。臨床實驗室傳統的形態和生化診斷方法常錯誤地鑒定為其他念珠菌。(4)它能長時間存活于患者和醫護人員的皮膚及醫院設施表面,從而導致院內爆發性感染。
近年來,“超級真菌”的感染問題引起了全世界臨床和基礎研究的科學家以及疾病防控部門的高度關注。
最近,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教授王輝和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黃廣華帶領的團隊通過合作研究,報道了中國首例“超級真菌”感染病例,并對該菌的臨床和生物學特征做了系統分析,研究了中國第一株“超級真菌(BJCA001)”的形態、毒性因子、耐藥性以及致病性特征。
該菌株是從一位患有腎病綜合征和高血壓的76歲患者的支氣管肺泡灌洗液中分離得到的。系統發育分析發現,中國菌株與印度、巴基斯坦和法國等國家的分離株親緣關系比較接近。幸運的是,與多個國家報道的多重耐藥菌株不同,中國菌株BJCA001對臨床上常用的抗真菌藥物普遍比較敏感。此外,還發現硫酸銅對“超級真菌”具有很強的生長抑制效果,該發現為醫院內感染防治提供了新途徑。形態分析發現,“超級真菌”具有多種細胞形態,包括球形、橢球形和伸長型細胞。在高濃度氯化鈉條件下,細胞還展現出假菌絲的形態。在對小鼠和大蠟螟感染模型研究中發現,“超級真菌”中國分離株在毒性方面比臨床上常見的白色念珠菌弱;但在42℃高溫下,仍然可以分泌大量的毒性因子胞外蛋白酶。
該研究為我國臨床“超級真菌”感染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也為國際同行進一步開展該菌的生物學研究開拓了新方法。該成果最近發表在國際雜志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上。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的王曉娟、中科院微生物所博士邴健以及博士生鄭秋實為共同第一作者,王輝和黃廣華為共同通訊作者。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巴西圣保羅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用于治療從細菌性皮膚感染到COVID-19等多種疾病的新藥物brilacidin與市場上的兩類抗真菌藥聯合使用時,可殺死耐藥真菌菌株。相關研究結果近期......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本周在《內科學年鑒》上發布警告稱,一種罕見的、有時可致命的真菌正在美國多州的醫療機構迅速傳播,相關病例數量急劇增加。CDC表示,這種名為耳念珠菌的真菌感染對多種抗真菌藥......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日前發布公報說,美國耳念珠菌感染病例數每年持續上升,其中2020至2021年在醫療保健機構以“驚人速度”傳播。這種病菌對多種抗真菌藥物具有耐藥性,已成為緊迫的公共衛生威脅。美疾控......
當地時間3月20日,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表示,耳念珠菌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傳播,目前已遍布美國一半以上的州,成為緊迫的公共衛生威脅。根據研究,耳念珠菌可導致免疫系統較弱的人患上嚴重疾病,且具有耐藥性......
11月23日,CurrentBiology期刊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王成樹研究組完成的研究論文,揭示了果蠅通過一個化學感知蛋白識別昆蟲病原真菌孢子表面蛋白而觸發行為免疫,誘導清除......
6月21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員陳昌斌團隊與北京微生物流行病學研究所病原與生物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周冬生團隊合作,在《自然-通訊》(NatureCommunications)上在線發表......
光動力療法(PDT)除了治療腫瘤外,也可被用于治療局部感染類疾病。與PDT類似,藍光療法僅依靠內源性光敏劑(卟啉和核黃素)治療微生物感染,并且更加安全。藍光的滅活作用已被證明對革蘭氏陽性/陰性細菌、分......
據人民網,一23歲女子前段時間回老家幫忙收玉米,事后連續1個多月咳喘不止。經醫生檢查,她的肺部長滿了黃曲霉菌,引發了真菌感染。據該女子回憶,當時她主要負責將晾曬的玉米收進袋子中,有些玉米可能淋雨霉壞,......
7月13日,據香港特區政府新聞公報,香港兩家醫院又發現多名病人帶有耳念珠菌。截至目前,香港三家醫院共發現29名患者帶有耳念珠菌,均無感染癥狀。耳念珠菌是日本2009年發現的一種新病原真菌物種,因其具有......
使用活體顯微鏡觀察活體樣品中的真菌感染進程而享譽世界的專家,馬里蘭大學獸醫系副教授史美清繼續在該領域取得新突破。近日,史美清教授及其團隊發表在《NatureCommunications》的研究表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