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是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其借助外呼吸功能不斷為機體提供氧氣、排出二氧化碳,以維持機體血氣平衡和內環境穩定。許多病理性因素可導致肺部功能發生改變,從而導致肺部疾病甚至危及生命。目前肺動脈高壓和敗血癥致死率高,治療藥物療效差,僅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一些嚴重病人最終只能求助于肺或心臟移植手術。進一步深入研究肺部疾病的發病機制,開發有效的治療策略和藥物是醫藥界刻不容緩的使命。
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化學生物學與生物技術學院研究團隊通過構建內皮細胞和平滑肌細胞特異性Pfkfb3敲除小鼠,同時利用慢性缺氧誘導小鼠,復制肺動脈高壓模型。研究結果表明,內皮細胞特異性敲除Pfkfb3后,顯著降低了內皮細胞的糖酵解水平,進而抑制了糖酵解代謝產物丙酮酸的產生。丙酮酸水平降低導致對PHDs的抑制能力減弱,使細胞中HIF2A被降解增多,最終使生長因子、促炎細胞因子和細胞黏附因子的表達降低,進而抑制肺血管平滑肌細胞的異常增殖,以及肺血管周炎癥細胞的浸潤,抑制了缺氧誘導的肺動脈高壓的發展(圖1)。該研究成果于2019年6月發表在PNAS。
圖1. 內皮細胞中PFKFB3介導的糖酵解對肺動脈高壓發展的影響模式圖
研究團隊在另一項關于平滑肌糖酵解的研究中發現,平滑肌細胞特異性敲除Pfkfb3后,糖酵解的代謝產物乳酸含量減少,導致依賴ERK1/2的calpain-2的磷酸化激活被減少,引起肺血管平滑肌細胞中骨膠原合成減少,平滑肌細胞的異常增殖減弱,進而抑制肺動脈高壓發展過程中的肺血管重構(圖2)。該研究成果于2019年2月發表在呼吸疾病頂級期刊AJRCCM(IF16)。
圖2.平滑肌細胞中PFKFB3介導的糖酵解對肺動脈高壓發展的影響模式圖
研究團隊還發現,內皮細胞特異性Pfkfb3敲除可以保護小鼠免于LPS引起的敗血癥和急性肺損傷,內皮細胞PFKFB3可以通過NF-κB信號通路調控粘附因子ICAM-1、VCAM-1的表達及炎癥因子IL-1β、TNF-α的釋放,從而促進由于過度的炎癥反應造成的組織損傷(圖3)。該研究成果于2019年6月發表在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圖3. 內皮細胞中PFKFB3介導的糖酵解對LPS引起的敗血癥的影響模式圖
上述系列研究全面且深入地揭示了血管細胞PFKFB3分子在多種嚴重肺疾病中的作用,為PFKFB3藥物開發及臨床應用打下堅實基礎。
暨南大學葉文才/張冬梅團隊研究揭示了代謝重編程介導腫瘤對血管靶向藥物耐藥的新穎機制,以及周細胞離子通道調控腫瘤血行轉移的分子機制。相關成果近日分別在線發表于《自然-代謝》《先進科學》。結直腸癌(CRC......
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CTL)在識別腫瘤細胞后,釋放穿孔素(Perforin)和顆粒酶(Granzymes)損傷腫瘤細胞的細胞膜并誘導其凋亡。然而,腫瘤細胞可通過修復細胞膜的損傷等途徑逃避CTL的殺傷,......
近期,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楊其恩課題組以小鼠為模型,揭示RNA甲基化修飾調控哺乳動物精原干細胞微環境維持的新機制。成體干細胞命運決定受到特殊微環境調控,在大多數組織......
近日,美國哈佛醫學院等科研機構的科研人員在Cell上發表了題為“Gut-InnervatingNociceptorNeuronsRegulatePeyer’sPatchMicrofoldCellsan......
肺是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其借助外呼吸功能不斷為機體提供氧氣、排出二氧化碳,以維持機體血氣平衡和內環境穩定。許多病理性因素可導致肺部功能發生改變,從而導致肺部疾病甚至危及生命。目前肺動脈高壓和敗血癥致死......
肺是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其借助外呼吸功能不斷為機體提供氧氣、排出二氧化碳,以維持機體血氣平衡和內環境穩定。許多病理性因素可導致肺部功能發生改變,從而導致肺部疾病甚至危及生命。目前肺動脈高壓和敗血癥致死......
肺是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其借助外呼吸功能不斷為機體提供氧氣、排出二氧化碳,以維持機體血氣平衡和內環境穩定。許多病理性因素可導致肺部功能發生改變,從而導致肺部疾病甚至危及生命。目前肺動脈高壓和敗血癥致死......
從土壤顆粒到植物葉片,從動物牙齒到腸道表皮,地球上幾乎每一個表面都有微生物的存在。這些微生物在諸如養分物質循環、動植物健康、生態多樣性等方面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早期的研究發現,植物作為媒介可以像“電話......
11月28日,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科研人員在Nature雜志上發表了題為“FBXO38mediatesPD-1ubiquitinationandregulatesanti-tumour......
日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光壽紅課題組研究揭示小RNA介導組蛋白3賴氨酸27的三甲基修飾機制,研究成果發表在近期的CurrentBiology上,中國科大生命科學學院博士生毛慧和朱成明為論文的共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