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被稱為南極北極之外的“地球第三極”。6月17日,江湖源綜合科考隊從拉薩啟程,標志著我國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活動正式啟動。這是時隔40余年后,我國再次對青藏高原進行大規模綜合性科考。
18日,江湖源綜合科考協調組組長、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徐柏青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未來一個多月內,中科院將組織100余名科研人員,從冰川與環境變化、湖泊與水文氣象、生物與生態變化、古生態和古環境等4個方面,對長江源頭區域和西藏最大湖泊色林錯區域進行觀測研究。
上個世紀70年代初,中科院牽頭啟動了我國首次大規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獲得大量一手資料,填補了青藏高原研究中的諸多空白。在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長姚檀棟院士看來,第一次綜合科考的目標是“大發現”,而此次科考的目標則是從變化中摸清青藏高原的環境特征。“近年來,青藏高原資源環境已發生巨大變化,需要通過綜合科學考察提出應對方案。”
談及青藏高原資源環境發生的變化時,徐柏青指出,在全球氣候變暖大背景下,暖濕化給高原及周邊生態環境帶來了一些影響,比如冰川退縮趨勢加劇、高原冰湖潰決、洪水頻率增加、冰崩等新型災害出現。其中,較為突出的是,湖泊面積的顯著增大。
以此次科考對象色林錯湖區域為例,色林錯湖的面積從1976年的1667平方公里,增加到2009年的2324平方公里,擴張40%左右。近幾十年來,青藏高原面積變化最大的湖泊就是色林錯湖,它已取代納木錯湖成為西藏最大的湖泊。
“因此,我們將其列為此次科考的重點區域之一。觀測暖濕化給高原及周邊生態環境帶來的影響,評估其利弊,提出合理的資源保護與開發建議,是此次科考的一項核心任務。”徐柏青表示。此次科考將為在色林錯地區建立國家公園和西藏經濟社會長期發展提供科學基礎數據和建議。
除了江湖源,此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還確定了河湖源、中巴經濟走廊、南亞陸路通道等重點考察區域。徐柏青介紹,河湖源科考主要在阿里地區進行,以“亞洲水塔”為核心,重點考察冰川變化及其影響;中巴經濟走廊科考重點關注“水與災害”,冰川消融會帶來一些自然災害,比如泥石流等,凍土融化會對道路等各類大型工程產生影響;南亞陸路通道科考則側重生物多樣性與自然災害研究。
此次科考中,還將使用無人機、無人船和衛星等新技術手段采集數據。自動觀測設備的引入,將使數據采集更具系統性、全面性和長期性。
徐柏青介紹,無人機主要應用在冰川影像拍攝場景中。比如,在人難以抵達的危險區域,可以用無人機拍攝冰崩,用于了解研究冰崩現象發生的物理過程。無人船則是首次應用于青藏高原的湖泊水文氣象考察,設置好航線和測量程序,無人船能自動檢測傳回湖泊深度、湖水pH值、電導率等參數。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所為主的聯合研究團隊在青藏高原北部青海同德縣上新世地層中發現一件保存完好的羚羊頭骨化石,鑒定為“泥河羚羊"("Gazella"nihensis)。該化石的......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我國科學家捕獲和測序了百余例距今7100年以來的云南古代人類基因組,填補了東亞和東南亞史前人群遺傳數據的關鍵空白,并首次從遺傳學角度明確了青藏高原人群的“......
從秦嶺、昆侖山到喜馬拉雅山,從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到云貴高原,從黃河、長江到雅魯藏布江……我國西部地區占全國七成以上的國土面積,承載著草原、濕地、森林等重要生態資源,同時與十多個國家接壤,在國家生態安全......
近日,國內首個低空經濟規模化智能無人值守系統研發及生產基地項目在西安高新區正式開工。該項目由西北工業大學教授團隊領銜的西安因諾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因諾科技”)投資建設,標志著我國低空經濟領域關......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陳發虎院士牽頭發起的“跨大陸交流與絲路文明聯盟”(ATES)和丁林院士等牽頭發起的“國際巨型高原研究會”(PlateauPlus)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科......
4月30日,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楊元合、副研究楊貴彪等與合作者在《自然—通訊》發表最新成果,解析了高寒凍土區植物養分重吸收特征。植物養分重吸收是指將原本可能流失的養分重新捕獲、回收并再利用的過程......
近日,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王強團隊同合作者,通過系統整合蛇綠巖年代學、變質-巖漿作用序列、沉積記錄等多學科證據,重建了班公湖-怒江新特提斯洋(以下簡稱班-怒洋)開啟-俯沖-穿時閉合的完整......
青藏高原湖泊是青藏高原重要的水資源組成之一,影響青藏高原及周邊地區的水循環,在支撐生物多樣性、提供關鍵生態系統服務方面極具價值。湖泊變化對氣候和流域水文變化敏感,影響湖泊生物地球化學條件,可對水安全、......
3月18日,一架電動復合翼無人機從廣東湛江徐聞港起飛,成功實現對整個瓊州海峽水域的全覆蓋巡航,首次開啟了湛江海事部門無人機巡航瓊州海峽水域的全新篇章。當天,對瓊州海峽客滾運輸主航道及周邊水域展開空中立......
近36年間,氣候變化給青藏高原湖泊帶來哪些影響?湖泊面積和水量發生了什么變化?對湖泊生物地球化學和生態系統以及碳源匯產生什么影響?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以下簡稱青藏所)湖泊與環境變化團隊研究員朱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