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鄭明月,副研究員張素林、李敘潼,提出了基于知識圖譜的人工智能計算模型PertKGE,并以數據驅動的形式從微擾轉錄組數據中解耦出化合物-蛋白質相互作用(CPI)。9月19日,相關研究發表于《細胞基因組學》。
對化合物和蛋白質之間的相互作用進行建模,是藥物發現的基礎。目前,研究人員可以利用不同的生物數據,從多種研究視角構建化合物-蛋白質相互作圖譜。其中,微擾轉錄組學聯系起了化合物和組學數據之間的聯系,提供了化合物微擾受試體(單細胞、細胞系、病人)后產生的直觀微擾結果,為解耦CPI提供了全新的視角。然而,CPI通常不會直接反應在差異表達基因上,為微擾轉錄組數據的分析帶來了挑戰。
基于微擾組學分析中的因果推斷模型以及知識圖譜在藥物發現中的廣泛應用,研究人員提出了PertKGE模型,從因果視角構建新型的生物知識圖譜。模型包含原因(化合物與受試體中的特定靶標發生CPI)、過程(生物系統中多層級的調控事件對CPI信號進行放大)、結果(微擾結果以差異表達基因的形式被觀測)這3個組成部分。
在此基礎上,研究人員結合知識圖譜嵌入技術建模因果鏈接,從差異表達基因中解耦CPI。廣泛的計算實驗表明,PertKGE在化合物和靶標的冷啟動場景中均取得了最好的CPI預測性能,并且緩解了CPI數據集中代表性偏差對模型學習的影響,從而大幅提高了預測的可靠性。
進一步地,研究團隊將PertKGE分別整合進基于表型靶標的藥物發現流程中,發現了TNKS抑制劑K-756的新靶標胞外核苷酸焦磷酸酶/磷酸二酯酶1(ENPP1),為其獨特的抗腫瘤免疫效應提供了分子層面的機制解釋。此外,研究團隊以10.8%的高命中率,為治療結直腸癌和胰腺癌的新型靶標人醛脫氫酶1家族成員B1(ALDH1B1)篩選到了5個具有全新骨架的苗頭化合物。
研究團隊介紹,將CPI預測任務對應到藥物發現的真實場景中,計算模擬和實驗驗證均證明了PertKGE在藥物發現流程中的作用,為CPI圖譜的構建和推理提供了一種全新的策略。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xgen.2024.100655
人工智能(AI)初創公司xAI創始人埃隆·馬斯克近日表示:“在AI訓練中,我們現在基本上耗盡了人類知識的累積總和。”之前研究也表明,人類生成的真實數據將在2到8年內消耗殆盡。鑒于真實數據日益稀缺,為滿......
人工智能(AI)初創公司xAI創始人埃隆·馬斯克近日表示:“在AI訓練中,我們現在基本上耗盡了人類知識的累積總和。”之前研究也表明,人類生成的真實數據將在2到8年內消耗殆盡。鑒于真實數據日益稀缺,為滿......
新一期《自然》雜志發表的一項研究報道了深度思維推出的最新機器學習模型。該模型能根據當前和未來天氣進行可靠的概率天氣預報,其表現不但超過了最好的傳統中程天氣預報,還能更好地預測極端天氣、熱帶氣旋路線和風......
美國密歇根大學和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領導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款名為FastGlioma的人工智能(AI)模型。在腦手術中,該模型僅用10秒就判斷出是否還有殘留的癌性腫瘤。在識別腫瘤殘留方面,Fast......
《科學》雜志15日發布了一項突破性研究成果:美國斯坦福大學Arc研究所團隊利用人工智能(AI),開發出一種大規模基因組基礎模型“Evo”,翻開了生命的“密碼全書”。該模型采用先進架構,能夠以前所未有的......
百圖生科聯合創始人、CEO劉維2024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給谷歌DeepMind丹米斯·哈薩比斯(DemisHassabis)和約翰·喬普(JohnM.Jumper),表彰AI大模型實現蛋白質結構預測,從......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鄭明月,副研究員張素林、李敘潼,提出了基于知識圖譜的人工智能計算模型PertKGE,并以數據驅動的形式從微擾轉錄組數據中解耦出化合物-蛋白質相互作用(CPI)。9月19日......
據ChatGPT制造者美國開放人工智能公司(OpenAI)官網12日報道,該公司已經成功研發出一系列具備推理能力的人工智能(AI)模型,并命名為“OpenAIo1”。這些模型的獨特之處在于,其會花更長......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研究員孟勝/劉淼團隊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支持下,研發了一種基于深度學習圖結構的通用預訓練力場(graph-basedpre-trainedtransformerforcefiel......
使用CARBonAra進行序列預測(示意圖)。圖片來源: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科技日報北京8月8日電(記者張佳欣)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開發了一種名為CARBonAra的新型人工智能(AI)驅動模型。該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