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李龍研究組與美國西奈山伊坎醫學院Scott Russo課題組合作,發現杏仁核皮質區雌激素受體α神經元在調控攻擊行為和親社會行為的轉變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日前,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自然》。
攻擊行為在進化中是一種保守行為,有助于動物保護有價值的資源。一般來說,攻擊行為由欲求和滿欲階段組成。在小鼠中,欲求階段涉及接近和探嗅目標動物,而滿欲階段涉及一系列運動行為,例如咬、踢或摔跤。然而,在攻擊行為的欲求階段和滿欲階段之間過渡的神經機制尚無報道。
研究團隊利用SW小鼠品系,通過“居民-入侵者”行為范式篩選出一些高攻擊性小鼠和無攻擊性小鼠。隨后,研究人員建立了一套新型檢測攻擊欲望和攻擊獎賞的行為范式,利用改造過的斯金納箱訓練小鼠學會按壓杠桿,打開一道電動門,從而得到攻擊其他小鼠的機會并對目標小鼠實施攻擊。研究證明,SW小鼠熱衷于這一操作,顯示其具有極強的攻擊欲望,且攻擊欲望得到滿足后會形成明顯的攻擊獎賞加強,具體表現為按壓杠桿頻率急速增加、實施攻擊的潛伏期迅速縮短以及攻擊時間明顯延長。
研究人員采用全腦透明化技術和c-Fos神經元標記方法,分析出可能在攻擊行為中起關鍵作用的核團——后外側杏仁核皮質區。通過熒光原位雜交實驗以及光纖記錄神經元活動,他們發現該區域中表達的雌激素受體α神經元在雄性小鼠中表征了攻擊行為在欲求階段和滿欲階段之間的過渡。研究表明,在具有攻擊性的雄性小鼠中,該神經元能夠特異性響應社交信息刺激,并促進攻擊行為發生。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李龍研究組與美國西奈山伊坎醫學院ScottRusso課題組合作,發現杏仁核皮質區雌激素受體α神經元在調控攻擊行為和親社會行為的轉變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日前,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自......
減肥的時候是真想求自己別吃了,但是,往往意志打不贏食欲,還是想吃。正經來說,調控進食行為還得是飽腹感相關神經元。近日,來自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了腦干中縫背核(DRN)中的一組可以調節飽腹感的肽能......
為什么人們吃飯時會突然覺得飽了?最近,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團隊在小鼠的大腦中找到了答案:一種特殊的神經元擔任“飽腹指揮官”,負責發出“停止進食”的指令。這項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細胞》雜志上。新發現的神經元......
翻開任何一本神經科學教科書,對神經元的描述都大致相同——一個像變形蟲一樣的斑點狀細胞體延伸出一條又長又粗的鏈。這條鏈就是軸突,它將電信號傳遞到細胞與其他神經元通信的終端。軸突一直被描繪成光滑的圓柱體,......
據最新一期《自然》雜志報道,借助由腦組織創建的神經元及其連接圖——“連接組”,再結合人工智能(AI),美國與德國科學家達成了此前從未實現的突破:無需對活體大腦進行任何檢測,便能預測單個神經元的活動。數......
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夢然)據最新一期《自然》雜志報道,借助由腦組織創建的神經元及其連接圖——“連接組”,再結合人工智能(AI),美國與德國科學家達成了此前從未實現的突破:無需對活體大腦進行任......
圖上的線條代表大腦皮層中與語言處理相關的各個區域之間的連接。當閱讀時,這些區域的神經元會以精確同步的方式激發,這種現象被稱為共同漣漪。圖片來源: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大腦各區域是如何交流、整合信息,最終形......
圖上的線條代表大腦皮層中與語言處理相關的各個區域之間的連接。當閱讀時,這些區域的神經元會以精確同步的方式激發,這種現象被稱為共同漣漪。圖片來源: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科技日報訊(記者張夢然)大腦各區域是如......
構建更加通用的人工智能,讓模型具有更加廣泛和通用的認知能力,是當前人工智能(AI)領域發展的最大目標。目前流行的大模型路徑是基于“尺度定律”(ScalingLaw)去構建更大、更深和更寬的神經網絡,可......
寄生蟲弓形蟲因為可以侵入人體中樞神經系統而一直被“人人喊打”,但科學家決定利用這一特征讓它充當治療工具。《自然·微生物學》29日報告了一個在動物模型中改造弓形蟲的方法,使其可穿過血腦屏障,向寄主神經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