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項關于非人類靈長類動物的疾病研究成果在《人類分子遺傳學》在線發表。中科院遺傳所李曉江研究組和云南中科院靈長類生物醫學重點實驗室季維智團隊合作,通過應用最新的基因打靶技術和改進實驗方法,建立了杜氏肌萎縮癥疾病獼猴模型,共獲得11只攜帶有杜氏基因突變的新生猴。通過對猴子這樣的靈長類動物疾病機理的研究,所得成果可以有效地用于新疫苗、新藥等開發,對加快人類醫學進步具有非凡意義。
杜氏肌萎縮癥疾病是一種X染色體連鎖隱性遺傳疾病,為癥狀最嚴重的肌肉萎縮癥。患者一般在5歲前發病,發病概率為三十萬分之一。該病隨年齡增長會出現持續加重的肌萎縮癥狀,最終導致死亡。目前尚無有效治療方法。
為了深入探索該病癥的發病機理,攻克治療難關,中科院遺傳所利用靈長類動物與人類存在密切親緣關系的特征,試圖從靈長類動物中尋求突破。為此,近年來遺傳所李曉江研究組致力于轉基因猴平臺的建設。研究組首席專家李曉江研究員在美國工作期間曾建立世界首例亨廷頓病轉基因猴模型。作為“千人計劃”引進回國后,借鑒原有研究思路,指導了杜氏肌萎縮癥疾病的模型研究。
熊貓圈粉絲的“心上熊”大明星花花和萌蘭都是高顏值熊。然而,大熊貓繁殖后代一直是一件復雜而頗具風險的事。作為同父異母的兄妹,萌蘭和花花將來能不能找到門當戶對的另一半,將顏值和可愛遺傳給下一代,是粉絲們關......
目前橡膠生產上的主要栽培品種均可追溯到來自橡膠樹屬(Hevea)巴西橡膠樹(H.brasiliensis)種內的22株1876(年)魏克漢種質,遺傳資源狹窄是橡膠樹雜交育種進展緩慢的一個重要因素。同時......
圖片表示從人類原始生殖細胞樣細胞(綠色)到人類有絲分裂前精原細胞(紅色)的體外分化。圖片來源:日本京都大學人類生物學高級研究所科技日報北京5月23日電(記者張夢然)在《自然》雜志上最新發表的一項研究中......
大多數房顫患者年齡在65歲以上,并且有已知的危險因素,特別是高血壓、肥胖和睡眠呼吸暫停。為什么自行車手、跑步者和其他健康狀況良好的運動員有時也會有這類風險?人們對此知之甚少。這可能涉及遺傳因素和與運動......
文|杜珊妮徐可瑩“我為什么沒有尾巴呢?”注視著小狗肆意搖擺的尾巴,孩童時的夏波不禁發出這一聲靈魂拷問。轉眼間,曾經的“好奇少年”已經成長為一名遺傳生物學家,一次意外的尾骨受傷讓他重拾對“尾巴”的思考。......
中新網北京4月1日電(記者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通訊-生物學》最新發表一篇遺傳學論文稱,一項研究發現,野生雌性斑鬣狗(Crocutacrocuta)的社會地位反映在其整個基因組的DN......
猴子有尾巴,而人類和猿類的尾巴卻在進化中消失了,是什么在其中起了關鍵作用?《自然》28日發表的一篇論文,報道了人類和猿類演化掉尾巴的遺傳學基礎。靈長類動物尾部表型的系統發育樹(Ma表示百萬年前)。圖片......
某些與高血壓相關的基因從生命早期就會影響血壓,并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它們會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研究表明,高血壓發生在所有年齡組,并且與遺傳因素有關。“我們發現遺傳因素從兒童時期的頭幾年到你的一生都會......
人類小腦體積僅為大腦總體積的10%,卻包含整個神經系統超過50%的神經元。小腦不僅協調運動,而且影響著人類的思考和情感。在探索小腦功能多樣性的過程中,特別是剖析小腦如何參與和影響認知功能和情緒處理,研......
美國科學家在一項最新研究中,對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全民研究計劃“我們所有人”中近25萬名參與者的基因組數據進行了分析。結果,他們發現了超過2.75億個以前未報告的基因變異,其中近400萬個變異可能會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