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圖片來源于網絡
2018年,是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關鍵之年。這一年,大氣、水、土壤三大領域法規體系逐步建立,常態化、制度化、滾動式環保督察行動不斷加碼,以及綠色發展理念逐漸深入人心,環保正在步入“強監管”時代。同時,環境污染形勢依然嚴峻,霧霾天氣多發、城市河道水體黑臭、“垃圾圍城”、土壤污染、危廢處置以及農村環境污染等問題依然突出。
對此,業內專家認為,在政策法規監管、環保督察的持續加碼和需求升級的雙重加持下,巨大的環境治理市場空間在加速釋放。
政策頻出 大氣治理依舊熱度不減
2018年是“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第一年,也是大氣污染防治進入攻堅期。
這一年,大氣治理行業相關政策頻出:2018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開始施行;6月,生態環境部印發《2018-2019年藍天保衛戰重點區域強化督查方案》;7月,國務院發布《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9月,生態環境部發布《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2018修訂)》正式發布……
在一系列政策的助推下,煤電行業減排成效顯著,大氣治理市場正由電力行業轉向鋼鐵超低排放、能源結構調整等非電行業。同時,擁有核心技術和核心制造能力、技術適用范圍廣、具有一攬子解決方案的公司從中受益。
比如,在調整產業結構方面,全面推進“散亂污”企業及集群綜合整治,將所有固定污染源納入環境監管,對所有重點工業污染源全面安裝在線監控,明確無證排污和排放不達標企業最后改正時限,逾期依法一律關停。在重點區域實施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實現深度治理。在鋼鐵、焦化行業開展超低排放改造重大工程。
在加快能源結構調整方面,淘汰污染重的煤電機組,增加清潔電力供應。在重點地區,推動加大天然氣和電力供給保障力度,大幅削減煤炭終端消費總量。
雖然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積極進展,但大氣污染治理絕不是吹個號、打個沖鋒就能一勞永逸,更不能一到污染天,就只能“等風來”。因此,大氣污染治理既要打攻堅戰 也要打持久戰,投入力度將會持續加大,市場靜待進一步釋放。
圈定五大“水戰” 水污染治理再升級
從大江大海到小流小溪,從農村到城市……2018年,水污染防治攻堅戰以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渤海綜合治理、長江保護修復、水源地保護、農業農村污染治理五個領域為突破口,全方位重拳出擊。隨著水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全面打響,水污染治理市場發展前景值得期待。
在專家看來,水污染治理正迎來需求規模增長和提質增效雙輪驅動期,水污染治理市場需求也將由點到面快速釋放。
比如,黑臭水體治理成為水污染治理領域關注的焦點。2018年10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生態環境部聯合發布《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這是我國印發的第一個涉水攻堅戰實施方案,黑臭水體治理有了清晰的時間表和實施路線圖。同時,2018年5月開始,生態環境部將聯合住房城鄉建設部開展黑臭水體專項整治行動。農村污水治理是2018年水污染治理的重頭戲,成為各大企業競相爭奪的新藍海。2018年2月,中辦、國辦聯合印發《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為農村污水有效治理按下快進鍵。
盡管水污染治理取得積極成效,但是水污染治理仍存多個痛點。城市黑臭水體成因復雜,工業點源排放、企業偷排、城鎮污水管網不配套等多方面原因增加了黑臭水體的治理難度。農村污水存在分散、不穩定等特點,并且污水處理付費機制尚未建立,難以保障污水處理設施運行可持續性,污水處理工作在短期內難以根治。
水污染治理已經成為環保行業市場空間最大的子行業之一。未來,隨著政策對水環境的質量要求逐步提升,行業空間會持續釋放,同時產業重構的序幕已經拉開,那些能解鎖新技能的企業將會搶占行業制高點。
短板不可小覷 土壤修復道阻且長
業內把2018年稱為土壤治理年。
這一年,我國加快建立土壤污染防治法規標準體系,推動土壤修復技術實現市場化應用。2018年8月,新頒布的土壤污染防治法中,對于污染責任人認定、污染治理誰來買單、如何對污染行為嚴懲重罰等核心問題都給出的清晰的答案,為我國土壤污染防治提供了堅實的法律保障。生態環境部發布的《土壤環境質量 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土壤環境質量 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從2018年8月1日起實施。同時,土壤修復行業從一開始的曲高和寡,到現在的參與者眾多,從政府獨立引導到社會力量主動探索,從一開始的技術單一到現在的完整多樣,我國土壤污染防治的技術標準體系建設也已初具雛形,將推動土壤修復行業步入快速發展的階段。
但是,相比已經形成成熟完整產業鏈的大氣污染、水污染等領域,土壤修復現存短板不可小覷。部分行業專家表示,土壤污染具有隱蔽性、潛伏性和長期性的特點,并且土壤環境比較復雜,單獨使用物理、化學、植物和微生物等方法修復有時很難達到預期效果,發展多元化的修復技術迫在眉睫。同時,土壤污染修復亟需形成涵蓋土壤環境調查、分析測試、風險評估、治理與修復工程設計和施工等環節的成熟產業鏈。
當前,我國土壤污染治理剛剛起步,未來市場前景廣闊。據行業機構測算,我國土壤污染防治修復產業的產值在環保產業總產值中占比不足1%,遠遠低于歐美發達國家30%的比重,表明未來中國土壤修復市場有可供深挖的潛力。
2019年即將到來,業內人士表示,政策體系將會更加完善,環保督查力度加大,環保需求仍在,期待環保產業緊跟國家需要,把握機遇,調整再出發,為打贏藍天、碧水、凈土三大污染防治攻堅戰助力。
近日,生態環境部辦公廳發布關于印發石化、電力、鋼鐵、建材行業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工作指南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生態環境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生態環境局:為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宣傳習近平......
廣東省科學院測試分析研究所(中國廣州分析測試中心)研究員郭鵬然團隊與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陳志良團隊合作,基于土壤水溶性溶解有機物關鍵組分鑒定,揭示了土壤植物修復中使用螯合劑所引發的強烈土......
近日,財政部集中下達2024年多項生態環保相關資金預算,包括大氣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城市管網及污水處理、農村環境整治等,預算分別為109億、87億、41.065億、20億。2024年大氣污染防治資金......
標準是行業發展、產品升級的重要牽引。近日,省市場監管局、省發改委等7部門聯合印發的《河北省以標準提升牽引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方案》明確,加快制修訂節能降碳、環保、循環經濟等領域標準,推動更多產......
生態環境部發布關于同意阿科瑪(常熟)氟化工有限公司等13家企業2024年度含氫氯氟烴和氫氟碳化物生產配額調整的復函。阿科瑪(常熟)氟化工有限公司,阿科瑪(常熟)特種材料有限公司,中化藍天氟材料有限公司......
6月3日下午,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原告青海某化工有限公司與被告某環保科技公司、被告某低碳科技公司、第三人北京綠色交易所有限公司碳排放權交易糾紛兩案,案件涉及核證自愿減排量(以下簡稱CCER......
4月27日,我國第一個以大學生環保社團命名的公益基金在北京林業大學宣告設立。這項基金名為山諾生態文明基金,以該校堅持了30年的環保學生社團“山諾會”命名,旨在資助開展與生態文明相關的公益項目,支持包括......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安徽省太和縣淙祥現代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徐淙祥等全國人大代表向大會聯合提交了《關于逐步放開禁燒秸稈,發展綠色生態循環農業的建議》,提出在堅持環保原則的同時,應逐步放開秸稈禁燒政策......
10萬噸有色冶煉廢物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化驗室、實驗室設備及配套設施采購項目計劃公示項目名稱:10萬噸有色冶煉廢物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化驗室、實驗室設備及配套設施采購項目項目規模:采購化驗室、實驗室設備及......
2023年11月,國務院印發了《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對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工作進行全面部署,明確以控制PM2.5指標為主線,突出以VOCs、氮氧化物等多污染物協同減排為重點,強化VOCs全流程全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