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caaaa"><source id="caaaa"></source></table>
  • <td id="caaaa"><rt id="caaaa"></rt></td>
  • <table id="caaaa"></table><noscript id="caaaa"><kbd id="caaaa"></kbd></noscript>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 <noscript id="caaaa"></noscript>
  •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td id="caaaa"></td>
  • 發布時間:2021-09-08 10:35 原文鏈接: 妊娠高血壓中醫診療技術(二)

      經驗方

        1.術芪砂仁湯

        [藥物組成] 黨參、炙黃芪各24克,焦白術15克,甘草6克,蘇梗9克,冬瓜皮24克,砂仁、生姜皮各5克。

        [適應癥] 主治脾虛妊娠水腫。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一劑。

        2.地參滋陰方

        [藥物組成] 生地黃20克,沙參12克,枸杞子12克,麥冬12克,川楝子10克,桑寄生15克,白芍15克,丹參15克,石決明30克。

        [適應癥] 治肝腎陰虛型妊娠高血壓。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一劑。

        3.止抽散

        [藥物組成] 羚羊角粉1.5克,地龍30克,天竺黃12克,郁金12克,琥珀9克,黃連10克,膽南星12克。

        [適應癥] 主治子癇。

        [用法用量] 研末口服,每日3克,每日3~4次。

        4.止暈方

        [藥物組成] 當歸9克,白芍9克,天麻6克,鉤藤9克,朱茯神12克,遠志6克,白薇9克,桑寄生 12克,羚羊粉(分沖)1~2克。

        [適應癥] 主治先兆子癇。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一劑,連服3劑。

        適宜技術

        1.敷貼法

        珍珠母、槐花、吳茱萸各等量,米醋適量。將前三味藥研成粉末,過篩,貯瓶密封備用。用時取藥末適量,以米醋調和如膏狀,分別敷于病人臍孔及雙側涌泉穴,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天換藥一次,10次為一療程。用于治療妊娠高血壓。

        2.針灸法

        (1)體針

        ①取風池、內關、太陽、太沖穴,平補平瀉法,用于治療陰虧肝旺者。②取人中、涌泉穴,行重刺激,繼而針刺足三里、三陰交、血海、合谷、曲池、中脘,予中等刺激,留針20分鐘。治療子癇。③針刺內關、風池穴,中等刺激。治療子腫。

        (2)耳針

        交感、皮質下、神門、心、肝、脾、腎、耳尖、耳背溝。每次取4~6穴。耳尖及耳尖及耳背溝用三棱針放血,其余穴位針刺得氣后留針30分鐘,隔日一次,10次為一療程。或用王不留行籽貼壓。

        3.推拿療法

        (1)抹橋弓各50次,抹前額20次,按揉印堂、攢竹、太陽、睛明、百會各50~100次,自額角發際起由前向后推擦顳部30次,在頭頂自前向后進行節律性地反復叩擊,拿頸椎兩側3~5次,自后發際正中直上一寸到第一胸椎按揉一分鐘,自足底涌泉穴向足趾方向施以擦法,以擦熱為度,按揉曲池、足三里、三陰交各30次。治療妊娠高血壓。

        (2)取人中、內關、風池、太沖、大迎、陽陵泉、百會、太陽。操作方法:掐人中醒后止;按內關3分鐘;拿風池5~10次;按揉太沖兩分鐘。牙關緊閉,加按揉大迎兩分鐘;抽搐不止,加按揉陽陵泉兩分鐘;頭痛頭暈甚者,加按百會兩分鐘,揉太陽兩分鐘。

        4.催嚏開竅法

        取牙皂3克,細辛0.9克,麝香0.3克。制法:共研極細末備用。用法:用蘆管或自制吹管盛藥粉,輕吹鼻孔數次即可蘇醒。醒后,如痙癥仍發作,可煎服排風湯:白術3克,白鮮皮3克,麻黃1.5克,杏仁6克,川芎1.5克,云苓3克,甘草0.6克,當歸6克,獨活1.5克,防風6克,大棗5枚,生姜3片。此方適于婦娠癇癥昏迷不醒,復蘇后再用湯劑調理。

        5.擦牙開噤法

        取黃蠟、麻黃、枯礬各等份。制法:上三味先研麻黃,枯礬,然后將黃蠟入內共研,備用。用法:急用時取適量隔熱溶化,涂于潔凈紗布上,揩搽患婦牙關。本法適宜于子癇,癥見牙關緊閉,痰聲轆轆,不省人事。

    人体艺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