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藥企陸續披露2021年半年報,營收情況和暢銷藥種類的排名也相應發生變化。
按照藥企總營收進行排序,全球營收Top 15的藥企依次是:強生、羅氏、輝瑞、拜耳、艾伯維、諾華、百時美施貴寶、默沙東、葛蘭素史克、賽諾菲、武田、阿斯利康、禮來、吉利德、安進。其中從營收增速上來看,輝瑞增速位居第一,近70%,其次是阿斯利康為23%、禮來為19%、吉利德為18%、強生為17%、GSK為15%、默沙東和艾伯維為12%;營收增速最緩慢的三家企業分別為安進0.5%、賽諾菲0.9%和拜耳1.2%。
按照制藥板塊業務總營收進行排名:輝瑞、艾伯維、諾華位列三甲,分別為335億美元、267億美元、254億美元;其中,輝瑞重回全球第一,主要得益于新冠疫苗銷售的增長。位列第4---15位依次為:強生(248)、羅氏(239)、BMS(228)、默沙東(192)、武田(157)、賽諾菲(156)、阿斯利康(155)、禮來(135)、吉利德(126)、安進(124)、葛蘭素史克(113)、拜耳(105)(括弧中單位:億美元)。
按照藥物銷量計算,暢銷藥Top 10依次是:BTN162b2、Humira、Keytruda、Revlimid、Spikevax(mRNA-1273)、Eliquis、Imbruvica、Stelara、Opdivo、Biktarvy。
No.1 2021 H1全球藥企營收TOP 15
備注:市值收集時間為2021年8月5日
01
強生:上半年全球總收入456.33億美元,同比增長16.9%,位居第一;制藥板塊依舊是主要來源,上半年收入247.98億美元,同比增長13.3%。制藥板塊營收入中占比最大的藥物分別是:STELARA 44.22億美元,DARZALEX 27.98億美元,IMBRUVICA22.41億美元,INVEGA SUSTENNA/XEPLION/INVEGA TRINZA/TREVICTA 19.89億美元,TREMFYA8.97億美元,ERLEADA5.63億美元;其中,新冠疫苗2.64億美元。
02
羅氏:上半年全球總收入307億瑞士法郎(338.47億美元),同比增長8%(按CER計算,下同),其中制藥業務收入217億瑞士法郎(239.24億美元),同比下降3%;診斷業務收入90億瑞士法郎(99.32億美元),同比增長51%,業績增長主要得益于COVID-19相關診斷板塊產品銷量的提升。羅氏上半年中國區制藥業務收入達到17億瑞士法郎(121.27億人民幣),診斷業務收入為12.2億瑞士法郎(87.03億人民幣),合計占到其全球總收入的9.5%。
03
輝瑞:上半年總收入335億美元,同比增長68%,呈現爆發性增長,位居全球第三;制藥模塊收入335億美元,重回top 1。其中,疫苗板塊(以新冠疫苗BNT162b2、13價肺炎疫苗為主)上半年營收141億美元,抗腫瘤板塊上半年營收60億美元。BNT162b2可能即將超越Humira成為史上銷售額最高的藥物。
04
拜耳:上半年總收入231.82億歐元(274.33億美元),同比增長1.24%;第二季度營收108.54億歐元(128.44億美元),同比增長8.0%。拜耳的業務模塊主要包括作物科學、制藥和消費者健康三個模塊,其中制藥業務上半年總收入88.59億歐元(104.83億美元),同比增長3.8%,約占整體營收的38.21%。未來將重點布局細胞與基因治療領域。
05
艾伯維:排名第5,2021上半年總營收達到268.94億美元,同比增長12%,有5大業務板塊組成,分別為:自身免疫業務收入118.64億美元,占比44%;血液腫瘤業務34.89億美元,神經疾病業務27.07億美元,醫美業務25.75億美元和眼科業務17.36億美元。
06
諾華:上半年營收253.67億美元,同比增長7%,凈利潤49.54億美元,同比增長23%。上半年在中國區累計收入15.55億美元。創新藥物是諾華營收的重點,銷售額增長主要依賴于風濕免疫科重磅炸彈Cosentyx(司庫奇尤單抗)、心衰新藥Entresto(沙庫巴曲纈沙坦)、基因療法Zolgensma。
07
百時美施貴寶(BMS):上半年總收入227.76億美元,同比增長9%;其中Q2營收117.03億美元,同比增長16%。來那度胺是目前BMS銷售額最高的產品,上半年銷售收入為61.46億美元,同比增長6%;抗凝藥物阿哌沙班上半年實現了56.78億美元的營收,同比增長18%,是BMS“重磅炸彈”中增速最快的產品。
08
默沙東:上半年總收入220.29億美元,同比增長12%;第二季度營收約114.02億美元,同比增長22%。其中制藥模塊上半年營收192.18億美元,同比增長12%。目前營收主要依靠抗腫瘤產品和疫苗,最核心的產品為Keytruda,奧拉帕利和甲磺酸侖伐替尼分別是與其他公司聯合推廣的藥物。
09
葛蘭素史克(GSK):上半年全球總收入219.9億美元,同比增長15%;其中第二季度營收約111.22億美元,同比增長6%。其腫瘤板塊同比增長了+69%(按CER),其中尼拉帕利銷售額為9800萬英鎊,按CER增長38%;BCMA靶向療法Blenrep在去年8月獲批后今年Q2銷售額達到了2.14億英鎊,增長34%;然而,腫瘤領域也不全是好消息,宣布停止其第二階段的Moonstone研究。
10
賽諾菲:上半年總營收共計173億歐元(約205.7億美元),同比增長0.9%。主要業務收入來自制藥、疫苗和消費者保健業務。其中,制藥業務上半年收入為132億歐元(約156.9億美元)、疫苗業務收入為19.4億歐元(約23億美元)、消費者保健業務收入為22億歐元(約26.1億美元)。
11
武田:是亞洲銷售業績最大的跨國生物制藥公司,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公司的全年報告收入為31978億日元(約合289億美元),同比下降2.8%,主要是因為受到了外匯和資產剝離的影響,但是武田14個全球品牌產品的業績同比增長 16 %;其中,ENTYVIO ?(維得利珠單抗)的收入達到4293億日元(約38.8億美元),同比增長26.2%;TAKHZYRO ?(拉那利尤單抗)的收入為867億日元(約7.8億美元),同比增長30.0%,免疫球蛋白產品收入為3349億日元(約30.3億美元)同比增長15.7%。以上表格則是按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對比上年同一時段計算所得。
12
阿斯利康:上半年總營收155.4億美元,同比增長23%;其中新冠疫苗貢獻11.7億美元,目前市值1881億美元;中國區收入32.09億美元,同比增長21%,占阿斯利康總收入21%。三大產品泰瑞沙、度伐利尤單抗和奧拉帕利都保持了兩位數的快速增長。
13
禮來:上半年總收入達到135.46億美元,同比增長19%;如果扣除新冠病毒中和抗體的9.59億美元收入,上半年同比增幅為11%。從具體上市產品上看,糖尿病藥物Trulicity和Jardiance,自身免疫藥物Taltz和Olumiant, 癌癥藥物Verzenio、Tyvyt、Retevmo和Cyramza,中樞神經藥物Emgality等9款產品的收入占到禮來總收入的50%以上。
14
吉利德:上半年營業126.40億美元,同比增長18.23%,實現扭虧為盈;營收增長的主要原因是Veklury(瑞德西韋)、Biktarvy以及丙型肝炎病毒(HCV)產品需求增加。
15
安進:上半年營收124.27,同比增長0.49%。全球銷售額的增長得益于骨質疏松藥Prolia(denosumab)、降脂藥Repatha(evolocumab)和生物類似物 MVASI(貝伐珠單抗)、 KANJINTI(曲妥珠單抗),以及阿達木單抗的銷量增長。
No.2 2021 H1全球暢銷藥TOP 10
1、BNT162b2(tozinameran):輝瑞/BioNtech的新冠mRNA疫苗上半年銷售額113億美元,全年銷售預期上調到335億美元,超越Humira登頂已無懸念。由于BNT162b2對不同年齡及合并癥人群均能提供高效保護,效率高達95%,可能會成為國內首個獲批的mRNA疫苗。
2、Humira(adalimumab):艾伯維/衛材用于抗炎的Humira的上半年營收達到99億美元,其中美國市場營收同比增長7%,國際市場營收同比下滑12.6%。它是全球第一個獲批的抗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藥物,也是全球最暢銷的抗炎藥,目前獲批的適應癥包括:中重度類風濕關節炎(成人)、中重度多關節型幼年特發性關節炎(兒童,≥2歲)、銀屑病關節炎(成人)、強直性脊柱炎(成人)、中重度化膿性汗腺炎(≥12歲人群)、中重度克羅恩病(成人,≥6歲兒童)、中重度潰瘍性結腸炎(成人,≥5歲兒童)、中重度慢性斑塊型銀屑病(成人),非感染性葡萄膜炎、后葡萄膜炎或全葡萄膜炎(成人,≥2歲兒童)。
3、Keytruda(pembrolizumab):默沙東的Keytruda的上半年銷售收入為80.7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3%。Keytruda屬于PD-1抑制劑,目前已在全球獲批近30個適應癥,囊括一線、二線及多線治療。
4、Revlimid(來那度胺):免疫調節劑Revlimid為BMS當前最重磅產品,是目前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一線藥物,上半年銷售收入為61.46億美元,2020年該產品全年銷售收入達到了121.06億美元的新高度,以當前趨勢來看,2021年Revlimid或將再創新高。
5、Spikevax(mRNA-1273):目前,Moderna的市值已經達到1671.40億美元,超過安進和BMS;旗下mRNA-1273新冠疫苗擠進全球暢銷藥前五,上半年銷售額約59億美元。
6、Eliquis(阿哌沙班):重磅產品抗凝藥物Eliquis實現了56.78億美元的營收,同比增長18%。2020年該產品全球銷售額達到91億美元,2021年預計將躋身百億藥品之列。
7、Imbruvica(ibrutinib):是全球第一個布魯頓酪氨酸激酶(BTK)不可逆抑制劑,通過抑制腫瘤細胞復制和轉移所需的BTK發揮抗癌作用。在美國,迄今已收獲FDA批準的7個適應癥。在腫瘤領域,BTK抑制劑Imbruvica的市場優勢地位未被撼動,仍保持持續增長的態勢。其中艾伯維上半年收入26.49億美元,強生上半年收入22.41億美元。
8、Stelara(烏司奴單抗):屬于全人源“雙靶向”白細胞介素12(IL-12)和白細胞介素23(IL-23)抑制劑,2021年的市場表現依舊亮眼,特別是在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中的優勢地位,推動了同比增長25.8%,達到44.22億美元。
9、Opdivo(nivolumab):在腫瘤學方面,“O藥”Opdivo2020年受疫情銷售收入首次下滑,而今年隨著市場的復蘇顯然已經逐漸“恢復元氣”,上半年營收超過41億美元。
10、Biktarvy(比克恩丙諾,必妥維):隨著2018年Biktarvy的橫空出世,一躍成為“HIV藥王”,根據吉利德2021年上半年財報顯示,必妥維仍舊保持著高增長率,就目前來看還沒有同領域藥物能夠撼動其地位。
總結
從藥企營收排名來看,整體受到疫情影響較大,特別是涉及到新冠疫苗和疫情相關診斷類器械的公司營收增長較快;從暢銷藥來看,兩款mRNA疫苗BNT162b2和Spikevax銷量爆發,預計2021年年底將與治療自免免疫性疾病的Humira、降血脂的Liptor、抗丙肝的Harvoni和Sovaldi,抗腫瘤的Keytruda、Revlimid和Imbruvica,抗凝血的Eliquis,一起挺進百億美元市場。
2024年3月8日,星銳醫藥(StarnaTherapeutics),一家聚焦靶向遞送技術及創新mRNA療法的生物技術公司,宣布其自主研發及生產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mRNA疫苗STR-V003獲......
即使在新冠疫情期間接種了數十億劑疫苗后,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仍令人驚訝。近日,《自然》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mRNA疫苗可能會促使細胞產生少量意想不到的蛋白質。研究人員提出一種解決方案,有助于使......
近日,知乎科技和科學領域的“破曉·2023科技回望”活動引來大量關注。活動以前沿突破為觸角,發布年度“九大科技事件”榜單,在與人們息息相關的科技應用層,展現2023年科學技術領域的“破曉時刻”。202......
9月15日,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簡稱文獻中心)和美國化學文摘社在北京聯合發布《全球mRNA疫苗和治療藥物研究分析報告》。《全球mRNA疫苗和治療藥物研究分析報告》封面。文獻中心供圖《全球mRNA疫......
2019年底突然暴發的新冠疫情讓全世界措手不及,疫情的出現也讓我們看到并見證了mRNA技術的巨大潛力。但目前只有Moderna和輝瑞/BioNTech開發的兩款mRNA疫苗獲批上市。穩定性是mRNA疫......
KNAUER自豪地宣布,他們是今年柏林-勃蘭登堡創新獎的10名主要提名者之一。KNAUER公司因其碰撞噴射混合(IJM)技術而獲得認可,該技術可用于脂質納米顆粒的高流量生產。目前該技術正用于生產mRN......
前言疫苗是預防傳染性疾病傳播的最有效的公共衛生干預措施。成功的疫苗接種根除了許多威脅生命的疾病,如天花和脊髓灰質炎,世界衛生組織估計疫苗每年可防止200-300萬人死于破傷風、百日咳、流感和麻疹。然而......
隨著全球藥企陸續披露2021年半年報,營收情況和暢銷藥種類的排名也相應發生變化。按照藥企總營收進行排序,全球營收Top15的藥企依次是:強生、羅氏、輝瑞、拜耳、艾伯維、諾華、百時美施貴寶、默沙東、葛蘭......
隨著全球藥企陸續披露2021年半年報,營收情況和暢銷藥種類的排名也相應發生變化。按照藥企總營收進行排序,全球營收Top15的藥企依次是:強生、羅氏、輝瑞、拜耳、艾伯維、諾華、百時美施貴寶、默沙東、葛蘭......
隨著全球藥企陸續披露2021年半年報,營收情況和暢銷藥種類的排名也相應發生變化。按照藥企總營收進行排序,全球營收Top15的藥企依次是:強生、羅氏、輝瑞、拜耳、艾伯維、諾華、百時美施貴寶、默沙東、葛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