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包括天津大學生物安全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北洋講席教授張衛文在內的一個由國際頂尖合成生物學家組成的國際專家團隊在《科學》發文,呼吁謹慎并采取集體行動來解決鏡像細菌發展帶來的潛在風險。
據介紹,“鏡像細菌”是一種由手性或反向生物分子構建的假想生命形式,隨著合成生物學技的發展,科學家們已經逐漸建立創造鏡像細菌的早期能力。專家指出,鏡像細菌如果被合成生物學創造出來,大概率會具備前所未有的適應性優勢,在環境中肆意擴散,有可能會對人類、動物和植物造成潛在的致命感染,對其他形式的生命和環境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
國際專家團隊在經過2024年多次線上會議討論后得出結論,如果沒有極具說服力的證據可以表明鏡像細菌不會造成特大危險,應該禁止創造出鏡像細菌,包括配置了防逃逸措施的鏡像細菌。
國際專家團隊同時提出,在制定出初步的治理政策后,可以考慮開展具體、有限、透明的國際性研究,以了解鏡像細菌帶來的具體風險,并為之做好應對準備,以防鏡像細菌被真實創造。但是在任何此類對抗措施的研究中都不應制造鏡像細菌和關鍵的前體。
該國際專家團隊由來自9個國家的38名科學家組成,其中包括兩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以及合成生物學、免疫學、植物病理學、生態學、進化生物學和行星科學領域的國際領軍人物。此外,在《科學》雜志上發表的文章還附有一份長達300頁的詳細技術報告。
國際專家團隊呼吁對鏡像細菌的研究進行進一步審查,呼吁科學家、政策制定者和廣泛的其他利益相關者進行廣泛對話,以規劃一條更好地理解和減輕鏡像細菌潛在風險的道路。值得注意的是,該團隊內幾位作者以前將創造鏡像細菌視為長期的理想目標,如今對鏡像細菌研究有了新的審視。
張衛文說:“科學家處于生物技術創新的前沿,也是防止任何可能的濫用的第一道防線。因此,必須提高科學界對生物安全和生物安保問題的認識和參與,并促進負責任的合成生物學研究和應用的文化。通過現在聚在一起討論風險,我們有機會在有人能夠構建鏡像細菌之前就停止這項技術的開發。”
據悉,本文標志著對鏡像細菌風險進行更廣泛討論的起點。文章發表后,多家國際著名報刊第一時間發表專文評述,《科學》也同期配發專文進行評述。
近日,包括天津大學生物安全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北洋講席教授張衛文在內的一個由國際頂尖合成生物學家組成的國際專家團隊在《科學》發文,呼吁謹慎并采取集體行動來解決鏡像細菌發展帶來的潛在風險。據介紹,“鏡像細......
想象一下,有一款新型疫苗,接種時不需要用針扎進肌肉注射,只需在皮膚上涂抹一種乳膏,使用起來毫無痛感,不會引起發熱、腫脹、發紅或手臂疼痛。人們無需排隊等待接種,而且其價格低廉。據最新一期《自然》雜志報道......
科學家擔心,人造細菌會從培養皿中“逃脫”,從而引發一場全球瘟疫,屆時地球上的生命將無法抵御。近日,38位科學家在《科學》發文呼吁,世界各國政府應該停止資助并禁止有關“鏡像細菌”的研究,因為這種細菌的化......
無論是人類還是細菌,生命過程中都會面臨病毒的威脅。你知道嗎?細菌雖然比人類簡單,卻也有自己的“免疫系統”用來保護自己免受感染。北京時間12月13日,中國藥科大學藥學院藥理系、重慶中國藥科大學創新研究院......
近日,國際學術期刊《先進科學》在線發表了四川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趙興洪/萬紅平團隊的研究論文,該研究成果成功利用仿噬菌體策略增強了肽類抗生素的治療效能,為細菌耐藥性控制提供了新策略。這是該團隊繼今年6月......
近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腫瘤中心教授陳念永團隊在《納米生物技術雜志》上發表論文,揭示了細菌可以通過多種策略與納米材料偶聯,在抗腫瘤治療中發揮多種作用。腫瘤生物學復雜性和異質性阻礙了有效癌癥治療方法的開發......
圖片來源:英國《新科學家》雜志網站科技日報訊(記者劉霞)美國科學家在人們常用的牙刷和淋浴噴頭上,發現了600多種能夠感染細菌的病毒,其中不乏許多未被人類發現的“新面孔”。研究團隊表示,這些病毒對人類并......
上海交通大學與美國羅格斯大學微生物組與人體健康聯合實驗室牽頭的研究團隊,首次找到了腸道菌群里面的核心成員。該研究成果10月7日晚在線發表于《細胞》雜志。構建“蹺蹺板”模型該研究負責人、微生物組與人體健......
《柳葉刀》最新發布的全球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研究顯示,2025年至2050年間,抗微生物藥物耐藥預計直接導致超過3900萬人死亡。抗微生物藥物耐藥已成為全球健康的重大威脅,由此導致的死亡人數將在未來幾十......
科技日報訊(記者張佳欣)石墨烯以其強大的殺菌性能,有望成為抗擊耐藥細菌領域的顛覆性技術。瑞典查爾姆斯理工大學研究人員利用普通冰箱貼中的磁鐵技術,研發出一種超薄的針刺狀表面,作為導管和植入物的涂層,可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