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5日12時52分在四川甘孜州瀘定縣附近(北緯29.59度,東經102.08度)發生6.8級地震,震源深度16公里。
13時02分接應急管理部國家減災中心和四川高分中心應急需求,國家航天局對地觀測與數據中心第一時間啟動民商衛星應急響應機制,緊急協調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以及四維世景、天儀研究院、二十一世紀、吉林長光、歐比特、國星宇航、山東產研院等商業公司,調度高分三號01/02/03星、高分一號D星、高景一號、海絲一號、巢湖一號、北京三號、吉林一號、星時代-9、齊魯一號等10余顆衛星對地震災區緊急成像。
其中高分三號衛星于當天19時11分成像獲取到震區SAR影像并第一時間分發給國家減災中心、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四川高分中心及當地應急部門和單位,應急部門和單位拿到數據后第一時間進行分析得到了災區的受損情況。
后續,國家航天局將持續調度民商衛星支持四川瀘定地震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為災情研判決策提供空間信息支持。
近日,《通訊-地球與環境》刊發了香港中文大學教授楊宏峰及其團隊最新成果。他們研究發現2019年四川威遠頁巖氣田的5.6級地震前長達11個月的先兆性斷層活動。此前,該團隊揭示了該地區的水力壓裂可誘發破壞......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姚華建團隊通過對青藏高原東南緣安寧河斷裂帶區域的地震波速的時間變化進行監測,發現潮汐力對斷層破碎帶的地震波速變化具有顯著影響。相關成果正式發表在2025年第4期《國家科學評論......
2025年1月7日9時5分,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發生了一場6.8級的強烈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這場突如其來的地震造成了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引起了全國乃至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地震發生后,中國政府迅......
光明日報記者張曉華25日從國家航天局獲悉,繼嫦娥六號任務后,中國探月工程將通過兩次發射任務,為國際月球科研站建設奠定基礎——2026年前后發射嫦娥七號,開展月球極區環境和資源勘查;2028年前后發射嫦......
2023年9月16日,格陵蘭島Dickson峽灣一處高約1200米的山體坍塌,世界各地的地震學家記錄到了奇怪的地震信號。近日,一項發表于《科學》的研究對信號的產生進行分析后指出,這次坍塌引發了巨大的海......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地球科學》最新發表一篇地質學論文認為,地震可能導致石英中形成電場,從而導致金塊沉積。這項基于實驗室實驗的研究發現,或有助于理解某些金礦如何形成。該論文介紹,石英是......
中新網北京9月3日電(記者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地球科學》最新發表一篇地質學論文認為,地震可能導致石英中形成電場,從而導致金塊沉積。這項基于實驗室實驗的研究發現,或有助于理解某......
欒恩杰 受訪者供圖■本報記者甘曉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國家航天局原局長、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導彈控制技術和航天工程管理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欒恩杰的很多頭銜,都和航天......
中國應急管理部27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地震局科技與國際合作司副司長朱芳芳在會上介紹,中國將以“一帶一路地震科學考察聯盟”為基礎,與中亞國家共同探索建立協調、聯動、高效的天山地震科學考察機制。據介紹,......
中新社北京5月27日電(記者郭超凱)中國應急管理部27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地震局科技與國際合作司副司長朱芳芳在會上介紹,中國將以“一帶一路地震科學考察聯盟”為基礎,與中亞國家共同探索建立協調、聯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