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caaaa"><source id="caaaa"></source></table>
  • <td id="caaaa"><rt id="caaaa"></rt></td>
  • <table id="caaaa"></table><noscript id="caaaa"><kbd id="caaaa"></kbd></noscript>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 <noscript id="caaaa"></noscript>
  •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td id="caaaa"></td>
  • 發布時間:2017-02-10 15:15 原文鏈接: 劉昌孝:2016年全球生物醫藥艱難中前行

      創新藥物產出數量創新低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發布的《2016年度新藥審評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12月底,FDA共批準了22個新分子實體藥物,包括15個化學藥(NDA)、7個生物制劑(BLA),這一數字創下了自2007年以來的新低。

      與2015年的45個新藥相比,2016年FDA新藥獲批的數量不足上年的一半。雖然業界普遍認為新藥質量較高,生物藥獲批占比加大,但生物藥數量遠不及2015年。2016年也是近10年批準上市新藥最少的一年,全球批準上市的原創性新藥僅31個,其中美國19個、歐盟10個、日本2個,中國無一原創性新藥批準上市。

      2016年,FDA藥品審評與研究中心(CDER)共批準22個原創新藥,包括15個新分子實體和7個新生物制品,其中8個為首創藥,占總批準數量的36%。另外,有9個獲批用于罕見病治療,約占總批準數量的41%。

      雖然新藥數目比往年減少,但是新藥質量卻有亮點,22個新藥中包括了多個首創治療藥物、多個新一代藥物以及精準診斷藥物。例如首個真正意義上的蛋白相互作用抑制劑Venclexta、首個PD-L1抗體Tecentriq等,抗體藥物重回主流舞臺,表現搶眼。

      從治療領域來看,抗病毒感染和癌癥治療藥物同樣引人注目。吉利德的丙肝新藥Epclusa是2016年FDA批準的4個抗感染藥物里潛力最大的品種,用于治療全部六種基因型丙肝。在癌癥治療藥方面,用于治療軟組織肉瘤的Lartruvo、用于治療卵巢癌的Rubraca、用于治療膀胱癌的Tecentriq,以及用于治療某些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Venclexta都值得關注。

      另外,中小型藥企在創新研發上也表現活躍。全球制藥銷售額排名前兩位的輝瑞和諾華均缺席了2016年上市新藥榜,而以Jazz、Clovis為代表的9家中小型制藥企業則各有一個新藥上市,羅氏、默沙東、禮來各有2個新藥獲批,艾伯維、賽諾菲、吉利德、梯瓦等巨頭各有1個新藥獲批。

      世界仿制藥主導地位不動搖

      2015年美國和歐盟批準的新分子藥物創歷史紀錄,令2016年充滿希望。2015年和2016年新藥ZL到期的恐慌繼續蔓延。仿制藥競爭對市場和患者需求能力都有創新藥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別是在各國醫療開支壓縮的形勢下,各國都將仿制藥放在重要位置,發展仿制藥實現藥物治療可及性和經濟性的重要戰略,是降低多方醫療負擔的重要策略。

      美國臨床使用的藥物,95%以上是仿制藥物,企業申報的藥物95%以上是仿制藥。每年FDA批準上市的藥物90%以上也是仿制藥;日本也以仿制藥為主,1600家制藥企業只有前50家的大企業能做創新藥,后1500多家企業均扎實做仿制藥,以減少國家診療費用支出,滿足百姓的需要;但我國批準的新藥,不論新分子實體藥還是仿制藥均不及美國。

      到2015年,美國待批的積壓仿制藥品種達6000多件,2016年,美國FDA仿制藥辦公室(OGD)為達到審評目標而度過一段較為艱苦的時期,仿制藥批準上市品種再創紀錄。2016年總批準量764個仿制藥品種,在2016年批準上市的868個品種中占到88%。而批準的上市創新藥不到3%,改良性創新藥不到9%。

      臨床試驗和審評趨于規范化

      在新藥全球化開發中,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MRCT)已經被廣泛應用,并成為新藥注冊臨床試驗數據的主要來源,用于不同國家的新藥申請。

      美國接受國外臨床試驗數據分為兩種:用國外非IND臨床試驗數據支持美國IND或NDA。臨床試驗要符合GCP標準要求,FDA認為需要進行現場檢查,以核實試驗數據的可靠性。全部用國外臨床試驗數據支持NDA,數據適用于美國人群和美國的臨床試驗由有資質的研究者完成,且數據無需通過現場檢查即可認為是可靠的,FDA也可以通過現場檢查或其他方式確認其可靠性。

      從監管角度看,應用MRCT數據支持注冊需從3個方面審評:一是可接受性,試驗設計方案要合理,數據質量符合倫理原則及GCP要求;二是適用性,得到結果的療效和安全性可用于本地區的患者;三是一致性,藥物效果各地區間的一致性。2016年,歐盟發布《關于歐盟地區外臨床試驗結果推論至歐盟人群的意見》,在藥品上市審評的關注點是,臨床試驗是否符合倫理原則和GCP要求、數據質量是否有保障。日本則強調嚴格符合倫理原則和GCP要求,日本藥事監管要對任何參加臨床試驗的機構都進行現場檢查。

      免疫療法獲顯著進展

      2014年,美國FDA審批的個性化藥物僅占21%,2015年增長至28%,其中抗腫瘤藥物增長至35%,這與業界對個性化藥物優先審批有關。針對遺傳性罕見病的新藥的批準數量也在擴增,這反映了基因組學和個性化藥物的進步。2016年,新研發的藥物40%以上為個性化藥物,今后這一比例還將會持續上升。小分子免疫療法將會得到制藥工業強力的支持,大量T細胞激活劑進入臨床值得期待。CRISPR-Cas9也是最受關注的新技術,期待其技術快速優化,變得更加精準、編輯效率更高,全力尋找新的基因技術已引起各國關注。

      高通量測序技術促進了癌癥和免疫學的研究,以及個體化免疫治療的發展。CAR-T細胞療法是過繼性免疫細胞治療的一種,包括體外對T細胞修飾使其能靶向腫瘤抗原并產生相應免疫反應,該細胞治療在CD19陽性白血病的早期治療效果極其顯著,使得市場對該領域開拓者Kite、Juno公司和投資者Novartis公司出巨資用于其研發。

      在癌癥免疫療法中,大多數是基于阻斷免疫抑制通路。例如靶向PD-1、PD-L1等免疫檢查點蛋白的抑制劑的作用機理都是阻斷免疫抑制通路,從而讓T淋巴細胞能夠攻擊腫瘤。由于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療法不可能對所有癌癥患者都有效,對部分患者,激活他們對腫瘤的免疫反應也至關重要。一家致力于開發突破性免疫調節藥物的生物制藥公司Lycera就宣布啟動臨床1/2a期試驗,目的是為檢驗該公司的癌癥免疫療法LYC-55716 治療攜帶晚期、復發性或難治性實體瘤患者的功效。用于治療血液腫瘤的T細胞療法、癌癥疫苗的腦腫瘤治療新方法和繼續免疫治療等新型免疫療法的應用對癌癥患者產生更廣泛的影響,是2016年癌癥治療的重要進展。

      制藥企業并購合作勢頭不減

      2016年,大型制藥公司將繼續參與小規模的并購或合作,彌補企業迫切需要補充的新產品,小型制藥公司也在極力避免被吞并。

      小公司創新研發貢獻一直被世界重視,是貢獻大公司的重要科技力量。2016年,諾華受益于心衰用藥Entresto的上市和強勁的ZL藥特許銷售,其中芬戈莫德、依維莫司和尼羅替尼最被市場看好;羅氏與輝瑞及諾華的差距仍很明顯;吉利德從中型生物制藥公司一躍成為大型制藥公司;艾伯維收購Pharmacyclics,獲得了具有開發潛力抗癌新藥依魯替尼,更有利于該公司升格。

      近年來,中國也出現越來越多同類開發策略的企業通過合作并購對全球藥物開發產生影響。2016年,國內醫藥生物上市公司的并購案例70起,橫向整合60起,縱向整合2起,業務轉型僅1起。總體來說,醫藥行業內并購居多,跨界并購較少。

    相關文章

    劉昌孝院士:雙循環模式助推生物醫藥發展

    準確把握前沿技術和產業動態,推動生物醫藥產業向規模化、集群化、國際化發展,加強生物醫藥產業的自主創新力與國際競爭力,這是我國生物醫藥“十四五”期間的“重頭戲”。為此,我們要緊跟生物醫藥的研究與技術前沿......

    劉昌孝:認識SARSCoV2,抗病新藥研發策略該從“何”說起

    過去100年發生的多起事件讓世人密切關注未來發生傳染病大流行的風險。2018年是1918年流感流行的100周年,估計有數千萬人死于100年前那次流感。現在擁有比一個世紀前更好的干預措施,季節性流感疫苗......

    劉昌孝院士:回顧14屆“島津杯”促進藥物分析技術交流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2019年9月19日-21日,由中國藥學會藥物分析專業委員會主辦,中國藥學會編輯出版部、《藥物分析雜志》編輯部、重慶市食品藥品檢驗檢測研究院、重慶大學承辦的“2019年中國藥學會藥物分......

    劉昌孝:中國醫藥創新缺什么?

    9月2日,第十屆中國醫藥企業家科學家投資家大會暨改革開放40年醫藥行業發展成就展繼續火熱進行。一場由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魏于全,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原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林國......

    劉昌孝:全球生物醫藥發展回眸與展望

    編者按2017年對于全球生物醫藥研發來說是多點開花的一年,多個新藥研發創里程碑式紀錄。2017年也是中國的“新藥元年”,在政策扶持下大批新藥獲批上市,中國藥企走向世界的步伐正在提速。在春節來臨之際,中......

    桑國衛獲中國藥學會終身成就獎、劉昌孝獲突出貢獻獎

    2017年10月17日上午,中國藥學會終身成就獎、中國藥學會突出貢獻獎評審會議在北京召開。與會各位評委經過認真討論和評審,并通過表決推評出擬獲獎人11名,其中中國藥學會終身成就獎1名、中國藥學會突出貢......

    劉昌孝:2016年全球生物醫藥艱難中前行

    創新藥物產出數量創新低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發布的《2016年度新藥審評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12月底,FDA共批準了22個新分子實體藥物,包括15個化學藥(NDA)、7個生物制劑(BL......

    從轉化研究到精準治療—探討新藥的成藥性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2015年10月12日,第十一屆全國藥物和化學異物代謝學術會議在泉城濟南圓滿落下帷幕。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昌孝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昌孝上臺作題為《從轉化研究到精準治療——探討新藥的成藥性》的大......

    兩院士榮獲“國際藥物代謝學會特殊貢獻獎”

    2013年5月19日,在第四屆國際藥物代謝學會/中國藥代專業委員會(ISSX/CSSX)學術會議上,國際藥物代謝學會主席BillSmith博士頒發了“國際藥物代謝學會特殊貢獻獎”,授予中國工程院周宏灝......

    劉昌孝院士:2012生物醫藥發展戰略盤點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昌孝編者按:新藥研發難,是行業共識。而對產業的發展而言,戰略與策略都不可或缺。這一過程的推進,既需要前瞻性地制定戰略,更需要審時度勢地調整策略。過去的2012年,我們看到了世界醫藥巨......

    人体艺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