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部調集了5600名環境執法人員,計劃用一年時間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28個城市進行25輪督查。這樣的執法力度目標十分清晰——保衛藍天。
最新的數據是,4月7日至5月19日,一個多月的時間內,督查組共檢查了1.2萬家企業,有8000多家企業存在環境問題,其中沒有任何治污設施的“散亂污”企業3000家。
事實上,環保部每天都在更新問題清單,結論大同小異,問題企業占七成,其中1/3是“散亂污”。
這些數字也引發了諸多討論:為什么檢查的企業中近七成存在問題;“長了牙”的最嚴環保法已執行兩年,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也進入收官之年,為什么還有大批沒有任何手續和沒有任何治理能力的“散亂污”企業潛伏在京津冀地區;為期一年的環保督查能不能換來藍天?
帶著這些疑問,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獨家專訪環保部環境監察局局長田為勇,深入了解這輪藍天與霾背后的博弈。
5.6萬家“散亂污”企業成主要污染源
環保部每天公布的問題清單中,一個新名詞高頻出現——“散亂污”。
田為勇給“散亂污”企業貼上了這樣幾類標簽:沒有工商登記、沒有環保手續的“黑戶”;工藝落后,不符合產業政策;沒有任何治理設施、污染較重;不符合當地規劃布局;只有個別經營者受益,嚴重危害周邊群眾健康。
這樣的“散亂污”在京津冀及周邊的28個城市中有多少?環保部根據各地上報的情況初步統計的數字令人瞠目結舌:5.6萬家。
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已執行兩年,為什么今年才開始嚴打“散亂污”?田為勇解釋說,對“散亂污”發力,可以看做是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進入掃死角階段。
前期的治理瞄準的是鋼鐵、化工、機動車等排放大戶。隨著治理深入,一些隱蔽的、分散的、不在冊企業的污染問題被凸顯出來。
尤其是去年冬天幾次紅色預警期間,環保執法人員在一線發現,“散亂污”這個特殊的群體,其實是很多地方最主要的污染源。
在督查緊盯的28個城市中,“散亂污”企業群絕非個案。田為勇說,曾經隱蔽的“散亂污”企業群已成為今年藍天目標的攔路虎之一,必須花大力氣整治,環保部的要求是,10月之前,不能完成整治的企業一律關停。
靠“天眼”指揮,人海戰術也得科學發力
一個在業界引發廣泛爭議的現象是,大規模督查啟動的這一個多月間,督查人員發現有環保問題的企業比例高達70%,有的督查組甚至“百發百中”,所查企業個個有問題。這是不是意味之前兩年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放過了這些問題企業,此前的環境執法出了問題?
田為勇說,揪出問題企業的比例高了,是因為這輪督查行動動用了一項在全世界都算得上頂尖的技術——熱點網格分析法。
他進一步解釋說,通過衛星遙感和大數據分析,專業人士可以獲取京津冀地區大氣污染累計的濃度數據。環保部門再進一步細化,把整個督查的地區劃分成3.6萬個3×3平方公里的網格,并根據濃度高低選出大氣污染濃度最高的2980個網格進行重點檢查。
事實證明,污染濃度高的網格一定藏著污染源,要么是鋼鐵化工這類大企業,要么是散戶的污染集群。田為勇說,靠衛星、大數據去找隱蔽的污染源是有的放矢。
通常一個督查組由8名執法人員組成,每輪檢查持續兩周,而且一定是跨行政區交叉檢查。
解決“散亂污”,最終需要地方政府下決心
5月10日,環保部通報稱,將對廊坊市的大氣治理問題進行掛牌督辦,理由是該市部分“散亂污”企業集群違法排污問題突出,而問題的根源在于部分基層黨委、政府認識不到位、履職不到位。
田為勇說,此次大督查不僅要發現污染問題,更重要的是督促地方政府承擔起責任,既要督企,更要督政。所以在調集5600名執法人員去一線發現問題的同時,環保部每個月還將派出巡查組,督促檢查地方政府整治、取締違法排污企業的力度。
根據發現的問題,從5月起,環保部已陸續給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28個被督查的城市提交了其轄區內的問題清單,環保部巡查組每個月會把問題清單上的企業整改情況梳理一遍。
田為勇說,目前,環保部已向地方政府遞交了2000份問題清單。在以后每個月的巡查中,環保部都要按“完成整改、正按進度整改、整改進度慢、未整改”等四個尺度對地方政府的整改力度進行考核,轄區內整改力度緩慢的地方政府,環保部將進行公開約談,或是對該地區進行環保區域限批。
其間,田為勇聽到最多的質疑是,環保揮刀斬向這些成千上萬的企業,是否會影響當地經濟發展。
在田為勇看來,這些“散亂污”企業絕大部分沒有工商登記,對地方經濟其實沒有任何稅收貢獻,但卻給地方留下了環境的爛攤子,整治和恢復的費用難以估量,危害群眾健康的損失更是難以估計。這些“散亂污”企業集群與中央對京津冀地區經濟發展的定位也嚴重不符,應該作出調整。
在田為勇看來,如果5.6萬家“散亂污”企業都能管住,加上鋼鐵化工類大企業也能確保達標,那么今年的藍天目標是可望可及的。
為進一步規范京津冀三地藥品批發企業許可活動,日前,天津市藥監局、北京市藥監局、河北省藥監局結合京津冀藥品安全區域聯動合作實際,共同制定了《京津冀藥品批發企業許可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于4月3......
記者日前從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獲悉,2025年京津冀黨政主要領導座談會審議通過京津冀三地科技部門聯合牽頭制定的《促進京津冀區域科技成果轉化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標志著京津冀協同創新在科......
生態環境部關于發布京津冀環境綜合治理國家科技重大專項2025年度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生態環境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生態環境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科技廳(委、局),新......
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天津市科學技術局河北省科學技術廳關于2025年度京津冀基礎研究合作專項項目申報的通知為貫徹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按照《關于共同推進京津冀基礎研究......
2月20日,京津冀協同發展聯合工作辦公室、河北雄安新區管委會、北京城市副中心管委會、通州區政府、天津濱海新區政府以及科創、產業、交通、生態、文旅5個專題工作組牽頭單位在京共同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協同發......
按照《京津冀藥品監管協同發展2024年工作要點》相關要求,北京市醫療器械審評檢查中心、天津市醫療器械審評查驗中心和河北省醫療器械技術審評中心聯合開展的“第二類中醫醫療器械臨床評價要求及產品適用范圍描述......
1月4日,由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研發的《京津冀協同創新指數(2025)》正式對外發布。指數從創新能力、科研合作、技術聯系、創新績效和創新環境等多個維度對京津冀協同創新發展情況進行測定。報告指出,自2......
近日,第三屆創業安徽大賽京津冀賽區復賽在天津舉辦,6個項目脫穎而出晉級決賽。據介紹,本次大賽圍繞安徽省十大新興產業和各市主導產業,設置省內、長三角、京津冀、粵港澳、海外等5個賽區。京津冀賽區主要面向新......
為充分發揮基金投資對京津冀協同創新的促進作用,近期,河北省科技廳科技金融中心與中國科學院國科創投、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北科控股、中關村發展啟航基金、天津科創中心等京津投融資機構共同簽署投融資合作協議。......
10月25日上午,2024京津冀產業鏈供應鏈大會在天津隆重開幕。本次大會由天津市、北京市、河北省共同主辦,以“鏈接京津冀共贏新未來”為主題,按照“1+6+N”的活動總體架構,舉辦一場雙鏈大會開幕式、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