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caaaa"><source id="caaaa"></source></table>
  • <td id="caaaa"><rt id="caaaa"></rt></td>
  • <table id="caaaa"></table><noscript id="caaaa"><kbd id="caaaa"></kbd></noscript>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 <noscript id="caaaa"></noscript>
  •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td id="caaaa"></td>
  • 發布時間:2021-05-24 16:08 原文鏈接: 臨床指南如何順利“落地”

    臨床實踐指南是為臨床診療決策提供參考和指導的重要文件,是循證醫學的最高級別的證據,可以系統地指導臨床醫生提升臨床診療水平,改善患者臨床結局,是醫生的“指南針”和“口袋書”。

    據不完全統計,從2000年至2018年間,我國符合一定要求和質量的指南/共識解讀類文獻數量就高達1593篇。

    “21世紀以來, 中國醫生從單純引進和解讀國際指南到逐步著手修訂和編撰一系列不同學科的臨床診療指南及共識,有效地提升了中國的醫療水平。”中國科學院院士韓啟德表示,科學制定的指南對于規范醫療行為、提高服務質量、科學配置醫藥資源和保障患者權益等起著重要作用,基于高級別的循證醫學證據的指南推薦意見可讓患者獲益最大化。

    但在實際臨床應用中,很多指南/共識并沒有順利“落地”。如何提升我國臨床指南的應用水平,成為業內關注的話題。

    鑒于此,為提升我國臨床實踐指南質量,系統地指導臨床醫生提升臨床診療水平,助力健康中國建設,中國臨床實踐指南聯盟(以下簡稱聯盟)于5月22日在京成立。

    據悉,該聯盟由韓啟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終身榮譽教授王吉耀共同倡議發起,并設立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莊輝、尚紅,中國科學院院士樊嘉等組成的各學科院士團隊指導委員會,積極推動我國高質量臨床實踐指南的編寫制作和執行落地。

    衛健委醫政醫管局局長焦雅輝認為,臨床實踐指南是從技術層面對醫療行為的最基本約束,是同質化醫療服務的保證。她希望,聯盟能進一步解決指南制定過程中證據收集和解讀、多學科參與、利益沖突等問題,力爭制定出一批符合國際標準的、高質量的循證醫學臨床實踐指南。

    據了解,近幾十年,衛健委一直重視臨床指南的撰寫執行和落地,組織臨床專家針對一些重大疾病、罕見病、突發疾病組織并發布了一系列的指南,例如腫瘤、抗感染、肝病、手足口、罕見病等診療和防控指南。

    比如,新冠疫情期間《醫療機構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等一系列指導性文件為我國取得抗疫的階段性勝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隨著臨床診療過程中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循證醫學的理念的不斷深入,我國臨床指南數量上持續增加。

    以肝癌為例,樊嘉表示,2003~2019年全球有17部專門針對肝癌篩查的指南發布。隨著我國指南制定在數量上迅速增加,如何提高臨床指南質量變得尤為重要。我國迫切需要制定指南的規范和標準,以及對指南制定者進行方法學培訓。

    據王吉耀介紹,中國臨床實踐指南聯盟是一個多學科團隊加盟的、非盈利的平臺,將聯合各個醫學機構和學術組織,以 WHO 推薦的GRADE方法為技術核心,為指南的制定者提供方法學、臨床研究證據整合、綜合項目管理等全環節支持。聯盟將推動應用最佳證據和國際水準的方法學制作指南,以帶動中國指南與國際接軌,同時推動中國指南以及相關的臨床證據在世界范圍的應用,提升我國臨床研究的國際地位。聯盟還將聯合培養制定及解讀指南的人才,為循證醫學的技術創新提供支撐。

    相關文章

    韓啟德院士:學科交叉研究不是做“拼盤”

    上世紀90年代末期,我對醫學的交叉研究萌發了興趣,剛好在2000年北京大學、北京醫科大學兩校合并之時,王選院士希望我做一件事——推動北大一些學科的交叉研究。在他的鼓勵下,我在校長辦公會上自告奮勇負責組......

    3萬元,他們建起國內第一家醫院科研實驗室

    時至今日,北京大學醫學部教授王憲還能回憶起,33年前從北京趕到山東曲阜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項目(以下簡稱青年科學基金)答辯時的一些細節。那時人們還不知道PPT是什么,連投影儀都尚未普及,在......

    韓啟德院士:個人是健康管理的第一責任人

    《國務院關于實施健康行動的意見》指出,要從以疾病為中心轉向以健康為中心。為此,必須加強健康管理,而個人是健康管理的第一責任人,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題中應有之義。最近一項全球研究顯示,44%的癌癥是由可......

    肝癌研究新突破!老藥新用克服免疫治療耐藥

    近日,國際頂級腫瘤學期刊《CancerDiscovery》(IF39.4)在線發表了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肝癌研究所樊嘉院士團隊與復旦大學藥學院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干擾素&alpha;改善糖......

    現在對肝癌不必“談癌色變”

    我國是肝癌的高發國,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發布的數據,2020年我國肝癌新發病例41萬,其中死亡病例39萬。目前,我國肝癌的五年總生存率僅為14.1%。......

    擺脫簡單疊加交叉學科如何真正融合

    國家納米中心主任趙宇亮院士長期從事納米材料的安全性研究。他在國際上率先提出納米材料安全性問題,創建了我國首個納米生物效應與安全性實驗室,是國際公認的納米毒理學和納米藥物領域的開拓者。 &nb......

    擺脫簡單疊加交叉學科如何真正融合

    國家納米中心主任趙宇亮院士長期從事納米材料的安全性研究。他在國際上率先提出納米材料安全性問題,創建了我國首個納米生物效應與安全性實驗室,是國際公認的納米毒理學和納米藥物領域的開拓者。這位曾經的核物理學......

    臨床指南如何順利“落地”

    臨床實踐指南是為臨床診療決策提供參考和指導的重要文件,是循證醫學的最高級別的證據,可以系統地指導臨床醫生提升臨床診療水平,改善患者臨床結局,是醫生的“指南針”和“口袋書”。據不完全統計,從2000年至......

    臨床指南如何順利“落地”

    臨床實踐指南是為臨床診療決策提供參考和指導的重要文件,是循證醫學的最高級別的證據,可以系統地指導臨床醫生提升臨床診療水平,改善患者臨床結局,是醫生的“指南針”和“口袋書”。據不完全統計,從2000年至......

    臨床指南如何順利“落地”

    臨床實踐指南是為臨床診療決策提供參考和指導的重要文件,是循證醫學的最高級別的證據,可以系統地指導臨床醫生提升臨床診療水平,改善患者臨床結局,是醫生的“指南針”和“口袋書”。據不完全統計,從2000年至......

    人体艺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