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臺灣著名影星徐熙媛在日本旅行時因流感去世引發全網關注。據統計,日本此輪流感感染逾950萬人。在美國,流感季也導致2400萬人感染,超過1.3萬人死亡。面對不斷變異的流感病毒,流感疫苗接種這道“防護墻”還牢靠嗎?
針對這一問題,中國科學院院士高福近日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表示,盡管流感疫苗的保護力會受到病毒變異的影響,但它仍是降低感染率、減少重癥和死亡風險的重要手段。
“以我自己為例,我每年都接種流感疫苗。”高福說。
疫苗最重要的是“喚醒”免疫系統
《中國科學報》:冬季接種流感疫苗后,有時還是會中招。您對此怎么看?
高福:對于一些流感病毒來說,流感疫苗的有效性通常在50%左右。因為流感病毒和冠狀病毒等呼吸道病毒變異速度都很快,因此疫苗需要不斷調整。
盡管效力有限,但這并不意味著接種疫苗沒有意義。疫苗不僅能降低感染率,更重要的是能“喚醒”免疫系統。我們的免疫系統長期未接觸某種病毒時,它的應對能力就會降低,處于“休眠”狀態。而疫苗的接種能夠讓它提前做好防御準備,當真正接觸病毒時,免疫系統能更快地做出反應,從而減少重癥和死亡風險。
盡管流感疫苗屬于選擇性接種疫苗,我們仍然建議高風險人群每年接種。特別是對于老年人、有基礎疾病的患者等高風險群體而言,疫苗仍然能提供重要的保護。以我自己為例,我每年都會接種流感疫苗。特別是隨著年齡增長,這種防護性非常重要。
《中國科學報》:針對呼吸道疾病,是否可能開發出可抗多種病毒的聯合疫苗?
國際知名疫苗專家、美國霍普金斯大學教授George Siber:聯合疫苗對提高接種率確實很重要,特別是在兒童疫苗接種中,因為家長不希望孩子接受過多次注射。比如,最初我們只有PDT一種三聯疫苗(百日咳、白喉、新生兒破傷風),現在已經發展到可針對六七種疾病的聯合疫苗,包括可供兒童使用的六價疫苗,這極大地提高了疫苗的可接受性。
在呼吸道疫苗領域,理想情況是在呼吸道病毒季節來臨前,通過一劑疫苗就能覆蓋五種甚至更多的病毒。但監管機構對于將多種病毒,特別是流感和新冠這樣變異性強的病毒組合在一起持謹慎態度。未來可能的方向是先開發針對呼吸道合胞病毒、人類偏肺病毒和副流感病毒的固定組合疫苗,再探索將流感和新冠納入的可能性。
研發隨病毒變異而進化的疫苗,可行嗎?
《中國科學報》:世界衛生組織近日發布了17種急需優先研發疫苗的病原體清單。您認為中國最優先的疫苗研發方向是什么?
George Siber:全球范圍內,百日咳的反復流行是一個嚴峻挑戰。現有的無細胞百日咳疫苗在阻斷傳播方面效果有限,導致學校中百日咳疫情頻發,并且進一步傳播給嬰幼兒。中國在這方面已經開發出了氣霧劑疫苗等創新方法,雖然還需要更多研究,但這可能是改善呼吸道免疫的良好方向。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戴連攀:因為疾病負擔的差異,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疫苗研發優先級各不相同。近年來,中國兒童患者中支原體感染和人腺病毒的病例明顯增加。此外,乙肝和肺結核依然是我國重要的公共衛生挑戰,相關治療性疫苗的研發也至關重要。
高福:傳染病無國界,沒有哪種疫苗是專屬于某個國家的。冠狀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艾滋病、結核病等都是全球性挑戰。疫苗研發的優先級應該具有全球視角,我們需要加強國際合作,共同推進疫苗研發。
《中國科學報》:目前,我們已經擁有DNA疫苗、重組蛋白疫苗,近年又發展出mRNA疫苗,一些中國科學家正在研究環狀RNA疫苗進行腫瘤免疫治療。未來是否可能研發出隨著病毒進化的疫苗,如利用逆轉座子或逆轉錄病毒作為疫苗載體?
George Siber:你的設想是讓所有可能的病原體的基因“潛伏”在人類基因組中,然后在需要的時候通過藥物或環境因素激活它們。這很有趣,但仍偏向科幻設想。
我們的免疫系統已經在進化過程中形成了一種預測機制,能夠提前應對潛在的病原體。但問題在于,病原體也會不斷變異。例如流感病毒,它會持續變化,因此我們無法準確預測未來可能出現的病原體。不過,這個想法值得進一步探索。
高福:我想從另一個角度來回應你的問題。向病原體學習本身是一個很好的思路,這就是所謂的“以夷制夷”。縱觀疫苗學的發展歷史,很多疫苗的原理都是基于對病毒或細菌的研究。如果我們能讓疫苗具備類似病毒的變異能力,進入人體后也能隨著病毒的變異而調整自身,從而產生更廣譜的抗體反應,那么這可能是未來疫苗研發的重要方向。
戴連攀:我認為這種逆轉錄病毒方法的優勢在于可能產生持久的免疫應答,通過持續的新抗原表達來控制病變復發,能夠適用于癌癥疫苗或慢性感染,如艾滋病。對于新發傳染病,我們通常需要快速研發和部署疫苗,因此逆轉錄病毒載體的方式可能并不適用。
AI將給疫苗研發帶來革命性變化
王軍:人工智能(AI)技術發展迅速。您認為AI在疫苗研發中將扮演什么角色?
高福:馬斯克說AI最終會主宰一切,甲骨文公司創始人拉里·埃里森近日也表示,他們正在開發一款AI驅動的癌癥疫苗系統,能夠在48小時內基于基因測序為患者定制個性化治療方案。這些顯然都是夸張的說法。
但我很關注AI在疫苗和藥物研發中的實際應用,它能幫我們更快地篩選潛在的疫苗靶點,加速抗原設計,可能將新藥和新疫苗的開發周期縮短5年。我們已經看到一些由AI指導開發的新藥進入研發階段或臨床使用。
George Siber:我注意到,與馬斯克和埃里森的觀點相反,再生元公司首席執行官喬治·雅克波羅斯最近表示,AI存在過度炒作。他認為目前AI主要是在分析海量數據、尋找模式方面表現出色,但還沒能創造出真正創新的東西。
在疫苗領域,AI可能通過反向遺傳學找到基因組中的某些有用抗原,但設計全新抗原仍然是個挑戰。我同意高福的觀點,只要我們確保AI造福人類而非破壞人類,它將帶來巨大益處。
戴連攀:我對AI在疫苗領域的應用持樂觀態度。它的優勢在于能夠優化疫苗研發的各個環節,從抗原穩定性分析到臨床開發的流程優化。特別是在癌癥疫苗和個性化疫苗領域,AI可能帶來革命性變化。
《中國科學報》:未來,AI是否可能徹底改變疫苗研發模式?
高福:我認為AI未來會在疫苗研發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它無法完全取代實驗數據和科學家的判斷。疫苗研發不僅僅是計算問題,還涉及免疫系統的復雜反應。因此,AI目前更像是一種強有力的輔助工具,而非萬能解決方案。
病毒在不斷進化,我們的防控手段也要升級。這不僅需要科學創新和科普教育,更需要保持韌性和包容的態度。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這場與病毒的長跑中走得更遠。
(文章根據近日在京舉辦的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病原微生物與免疫學重點實驗室年會專題小組討論會上的發言和采訪內容整理。)
最近,臺灣著名影星徐熙媛在日本旅行時因流感去世引發全網關注。據統計,日本此輪流感感染逾950萬人。在美國,流感季也導致2400萬人感染,超過1.3萬人死亡。面對不斷變異的流感病毒,流感疫苗接種這道“防......
為有效預防流感,降低因流感以及流感相關重癥和死亡對人民群眾健康的影響,今年,北京將繼續延續2007年以來的流感疫苗免費接種政策,對符合條件的人群實施免費接種,鼓勵其他人群自愿自費接種。北京市衛生健康委......
中國疾控中心發布《中國流感疫苗預防接種技術指南(2022—2023)》。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流行態勢仍在持續,今年夏季我國南方部分省份出現夏季流感流行高峰,今冬明春可能會出現新冠與流感等呼吸道傳......
對于那些經常運動的人來說,在注射流感疫苗前后進行鍛煉,他們的抗體水平就會增加,這可能會使疫苗效果更好。如果他們訓練的是即將被扎的肌肉,效果則會更加明顯。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的ErikaBohn-Goldb......
據韓媒報道,近日,韓國持續出現民眾接種流感疫苗后死亡事件,引發關注。截至當地時間22日午夜,已有32人在接種流感疫苗后死亡。總理丁世均23日呼吁,對相關死亡病例進行徹底調查。據報道,在中央災害安全對策......
全球新冠疫情此起彼伏,秋冬季是呼吸道疾病高發季節,氣溫降低有利于新冠、流感等病毒的存活和傳播,存在今年秋冬季新冠疫情與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疊加流行的風險,因此,今年季節性流感的防控更加重要。目前,我國南......
近日,一篇發表在預印版平臺medRxiv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馬普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們利用數學模型研究了歐洲冠狀病毒大流行前幾個月所發生的狀況,他們表示,春季COVID-19病例的減少或許并不僅僅與研......
中國疾控中心日前發布了《中國流感疫苗預防接種技術指南(2020-2021)》,建議醫務人員;養老機構、長期護理機構、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場所脆弱人群及員工;重點場所人群以及其他流感高風險人群優先接種流感疫......
今年初以來,新冠肺炎占據了大多數人的視線,然而同樣不可忽略的是——普通流感,一種癥狀容易混淆的疾病,在即將到來的秋冬季節也需要加強防控,及時給予治療。秋冬季節正是流感高發期,呼吸道疾病很容易讓不少抵抗......
日前,中國疾控中心發布《中國流感疫苗預防接種技術指南(2020-2021)》。結合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全球流行的背景,指南推薦以下人群為優先接種對象:醫務人員,包括臨床救治人員、公共衛生人員、衛生檢疫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