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在基于簡并腔中渦旋光子的拓撲量子模擬上取得新進展。該團隊李傳鋒、許金時、韓永建等人利用簡并光學諧振腔內的渦旋光子構建非厄米人工軌道角動量晶格,觀測到了非厄米奇異點。該成果1月25日發表于《科學進展》。
奇異點(exceptional point, EP)是非厄米系統的獨特性質,它們存在于與周圍環境有能量交換的開放系統中,是拓撲物理重要的研究對象。此前李傳鋒、許金時等人已利用光的軌道角動量構建一維的人工拓撲晶格,成功搭建了基于簡并腔中渦旋光子的拓撲量子模擬平臺。基于這一平臺,在本成果中研究組巧妙地引入一個參數動量,并在人工軌道角動量與參數贗動量構成的二維動量空間中構建了狄拉克點。進一步通過在人工軌道角動量晶格上引入偏振非平衡損耗,使動量空間中的狄拉克點劈裂成一對奇異點。
實驗原理與實驗結果圖 中國科大供圖
在非厄米系統中,能量通常會變成復數,而對復能量的探測往往十分困難。此次工作中,研究組創造性提出了基于人工軌道角動量維度的復能譜探測方法——波前角分辨能譜探測法。利用這一技術,研究組不僅成功觀測到了動量空間的奇異點,還觀測到了體費米弧、宇稱-時間對稱性破缺的相變和半整數能帶纏繞等有趣的現象和特性。此外相比于傳統的拓撲量子模擬體系,光學人工合成維度具有靈活的調節能力。研究組通過調控人工合成維度中的參數,使動量環繞奇異點一周,觀測到復能量的反轉,直觀地刻畫了復能帶黎曼面的幾何特征。
光學人工合成維度是近年來興起的拓撲量子模擬的新方法。研究組搭建的基于簡并腔中渦旋光子的人工維度實驗平臺,不僅能用來探索深刻的拓撲物理,還可用于開發功能強大的全光器件。
審稿人評價,“大規模非厄米系統的數值模擬是十分困難的,因此這項實驗工作提供了一個新的重要研究視角,特別是在技術應用方面”。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郭光燦團隊在可集成量子存儲領域取得進展。該團隊李傳鋒、周宗權研究組基于團隊原創的無噪聲光子回波(NLPE)方案,將可集成量子存儲器的存儲時間從10微秒級提升至毫秒級......
近日,記者獲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量子網絡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基于固態量子存儲實現跨越7公里的分布式光量子計算。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期刊《自然·通訊》上。該團隊李傳鋒、周宗權、柳必恒等......
圖為安徽省合肥市本源量子計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的量子計算機組裝與測試實驗室。在本源量子的量子計算機組裝與測試實驗室,安徽省量子計算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本源悟空”云服務研制團隊負責人趙雪嬌在介紹......
7月20日,2024中國量子計算產業峰會暨量子計算開發者大會在廣州黃埔舉行。年逾8旬的中國科學院院士郭光燦應邀參會,并為年輕的后備人才頒獎——第三屆中國計算機學會(CCF)“司南杯”量子計算編程挑戰賽......
日前,美國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科研團隊在學術期刊《科學進展》上發表成果,開發出奇異點增強型傳感平臺,克服了傳統方法的局限性,實現對環境擾動的超高靈敏度檢測。光學傳感器在引力波探測、生物醫學成像和結構健康......
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量子測量的基礎研究中取得重要實驗進展。該團隊李傳鋒、項國勇、侯志博研究組與復旦大學朱黃俊教授合作,首次實驗演示一組不等價的相互無偏量子測量具有不同信息提取能力。該研究成果于2024年2......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在基于簡并腔中渦旋光子的拓撲量子模擬上取得新進展。該團隊李傳鋒、許金時、韓永建等人利用簡并光學諧振腔內的渦旋光子構建非厄米人工軌道角動量晶格,觀測到了非厄米奇異點。該成果......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在基于簡并腔中渦旋光子的拓撲量子模擬上取得新進展。該團隊李傳鋒、許金時、韓永建等人利用簡并光學諧振腔內的渦旋光子構建非厄米人工軌道角動量晶格,觀測到了非厄米奇異點。該成果......
記者16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董春華教授及合作者鄒長鈴等提出一種普適的微腔色散調控機制,實現了光頻梳中心頻率和重復頻率的實時獨立調控,并應用于光學波長的精密測量,將波長的測量精度......
記者16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任希鋒研究組與國外同行合作,基于光量子集成芯片,在國際上首次展示了四光子非線性產生過程的干涉。量子干涉是眾多量子應用的基礎,特別是近年來基于路徑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