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caaaa"><source id="caaaa"></source></table>
  • <td id="caaaa"><rt id="caaaa"></rt></td>
  • <table id="caaaa"></table><noscript id="caaaa"><kbd id="caaaa"></kbd></noscript>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 <noscript id="caaaa"></noscript>
  •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td id="caaaa"></td>
  • 發布時間:2022-07-16 09:11 原文鏈接: 中國科大實驗檢驗量子網絡的非局域性

    我校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非局域量子網絡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柳必恒研究組與奧地利Armin Tavakoli博士等人合作,使用超糾纏實現基于對稱聯合測量(symmetric joint measurements)的糾纏交換,并研究雙局域貝爾不等式(Bilocal Bell inequality)和全量子網絡非局域性(Full network nonlocality)。該成果7月13日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

    貝爾非局域是量子力學和量子信息科學的重要基礎。近十多年來,對非局部性的研究不再局限于兩體問題,而是轉向更復雜的結構。這類實驗涉及多個獨立的糾纏源,實驗中將這些糾纏源進行多方分發和糾纏測量并最終形成非局域量子網絡。由于量子網絡所展示的非局域性突破了傳統貝爾實驗的框架,因此在物理理論和實驗上都存在巨大的挑戰。

    目前實驗上連接獨立糾纏源的糾纏測量主要是利用標準的貝爾態測量,對于更一般的糾纏測量及其所建立的非局域量子網絡的性質研究還很缺乏。對稱聯合測量是一類重要的糾纏測量,與貝爾態測量有著本質的不同。它具有優雅而自然的對稱性,可以作為一種量子信息資源進行利用。任意的對稱聯合測量需要控制非門和控制相位門的級聯操作,這給只能概率性實現不同光子間的控制門的線性光學量子網絡帶來非常大的挑戰。

    在本實驗中,研究組首先制備出一個超糾纏對,產生的兩個光子的態分別在偏振自由度和路徑自由度存在糾纏。然后,在同一個光子的偏振自由度和路徑自由度通過一個通用量子線路來實現任意的對稱聯合測量。由于同一個光子的不同自由度之間可以實現確定性的控制門,研究組經過自行設計的偏振-路徑交換裝置確定性實現了任意的對稱聯合測量。實驗結果表明研究組實現的對稱聯合測量保真度達到了97.4%。 研究組利用對稱聯合測量實現了糾纏交換,并研究了雙局域貝爾不等式(Bilocal Bell inequality)和全量子網絡非局域性(Full network nonlocality)。實驗結果展示了與標準貝爾態測量的非局域量子網絡完全不同的性質。

    該成果邁出了超越基于標準貝爾態測量的非局域量子網絡的第一步,證明了不同的糾纏測量會構造出不同優勢的非局域量子網絡,為構建不同結構的非局域量子網絡提供一種技術路線。

    文章第一作者為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博士研究生黃岑瀟和副研究員胡曉敏博士。本研究得到科技部、國家基金委、合肥國家實驗室和中國科學院的支持,柳必恒研究員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仲英青年學者。

    圖1:實驗原理示意圖,對稱聯合測量作用在量子比特2和3上。

    圖2:實驗裝置圖。

    圖3:左圖為雙局域貝爾不等式(Bilocal Bell inequality)的實驗結果,右圖為全量子網絡非局域性(Full network nonlocality)的實驗結果。

    相關文章

    中國科大構建國際首個基于糾纏的城域量子網絡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包小輝、張強等首次采用單光子干涉在獨立存儲節點間建立糾纏,并以此為基礎構建了國際首個基于糾纏的城域三節點量子網絡。該工作使得現實量子糾纏網絡的距離由以往的幾十米整整提升了三個數......

    中國科大實驗演示不等價相互無偏測量信息提取能力不同

    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量子測量的基礎研究中取得重要實驗進展。該團隊李傳鋒、項國勇、侯志博研究組與復旦大學朱黃俊教授合作,首次實驗演示一組不等價的相互無偏量子測量具有不同信息提取能力。該研究成果于2024年2......

    我國量子網絡領域取得新突破

    量子網絡是基于量子力學規律對量子信息進行存儲、處理和傳輸的物理裝置,是實現量子通訊和大規模量子計算的基礎。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段路明教授課題組利用同種離子的雙類型量子比特編碼,在國際上首次實現無串擾......

    美國發布《單光子源和探測器通用術語和指標》

    單光子的產生和檢測已經從實驗室研究逐步發展成為現代醫學、量子處理、制造等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單光子對于量子網絡、單細胞的成像和測量、加密的量子“密鑰”的分配以及納米粒子的尺寸測定都很重要。為促進對該領......

    中國科大觀測到基于簡并腔中渦旋光子的非厄米奇異點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在基于簡并腔中渦旋光子的拓撲量子模擬上取得新進展。該團隊李傳鋒、許金時、韓永建等人利用簡并光學諧振腔內的渦旋光子構建非厄米人工軌道角動量晶格,觀測到了非厄米奇異點。該成果......

    波長測量精度實現千赫茲量級

    記者16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董春華教授及合作者鄒長鈴等提出一種普適的微腔色散調控機制,實現了光頻梳中心頻率和重復頻率的實時獨立調控,并應用于光學波長的精密測量,將波長的測量精度......

    多光子非線性量子干涉首次實現

    記者16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任希鋒研究組與國外同行合作,基于光量子集成芯片,在國際上首次展示了四光子非線性產生過程的干涉。量子干涉是眾多量子應用的基礎,特別是近年來基于路徑不可......

    研究首次實現基于新型二維材料非線性的量子光源

    量子光源作為量子光學系統必不可缺的部分,其小型化一直是人們研究的重點。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與新加坡國立大學合作,在二維材料非線性量子光源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二維材料的層內晶體結構穩定,......

    鉺原子首次集成到硅晶體內

    德國科學家首次將擁有特殊光學特性的鉺原子集成到硅晶體內,這些原子可通過通信領域常用的光連接起來,使其成為未來量子網絡的理想構建塊。最新實驗結果在沒有復雜冷卻的條件下獲得,且基于現有硅半導體生產工藝,因......

    我國制備出納米尺度上可滑動機電諧振器

    科技日報合肥10月31日電(記者吳長鋒)31日,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與其他合作者及本源量子計算有限公司合作,實現了基于石墨烯的可滑動納米機電諧振器。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表于《自......

    人体艺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