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自由電子激光團隊在超快自由電子激光脈沖診斷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提出并驗證了基于自參考干涉光譜對超快自由電子激光脈沖進行單發診斷的新方法,為破解阿秒自由電子激光高精度實時診斷的難題提供了全新思路。相關研究成果以Self-Referenced Spectral Interferometry for Single-Shot Characterization of Ultrashort Free-Electron Laser Pulses為題,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
探索微觀世界物質轉化的基本過程,如光電發射延遲、價電子的運動、電荷的轉移等,亟需具有阿秒(10-18秒)級時間分辨能力的先進光源。阿秒光源可以用來觀察和操控原子和分子內部的電子運動,這有助于科學家更深入地探討化學反應、電子結構和分子動力學,對于材料科學和化學研究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物理和技術取得了重要突破,已能夠產生具有極高峰值亮度的阿秒X射線脈沖,有望為阿秒科學研究提供革命性的工具。除了阿秒脈沖的產生,阿秒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的完整時域-頻域信息診斷對于超快科學實驗同樣重要,而如何對這些信息進行高精度實時診斷成為限制阿秒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應用的瓶頸。針對這一問題,該團隊基于我國自由電子激光大科學裝置開展了系統的研究工作。
近年來,直接電場重建的光譜相位干涉測量法(SPIDER)成為超快激光領域快速發展的脈沖重構方法之一。該方法的關鍵是產生一對具有適當光譜剪切量的復制脈沖。這個過程一般需要使用非線性晶體材料,使得該方法向短波長拓展頗為困難。本研究創新性地提出了利用自由電子激光的頻率牽引效應來產生光譜剪切量,且超快輻射脈沖和參考脈沖均由同一個電子束產生,從而巧妙地實現了輻射脈沖的自參考頻譜干涉;通過運用小波變換算法以改進SPIDER,可進一步提高重構的信噪比和效率,同時,利用上海軟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裝置的參數,展示了采用這一方法可以準確地對阿秒X射線脈沖的完整時域-頻域信息進行重構(重構誤差小于6%)。與傳統自由電子激光裝置中的超快脈沖診斷方法相比,這一方法具有設備簡單、診斷效率高(實時、單發)、可同時獲得完整的時域-頻域信息以及輻射脈沖越短診斷精度越高等優點,為超快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的調試優化以及未來基于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的阿秒科學實驗提供了全新的診斷手段。
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上海市青年科技啟明星計劃等的支持。
方案布局及阿秒脈沖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脈沖的時域-頻域重構方法
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自由電子激光團隊在超快自由電子激光脈沖診斷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提出并驗證了基于自參考干涉光譜對超快自由電子激光脈沖進行單發診斷的新方法,為破解阿秒自由電子激光高精度實時......
皮埃爾·阿戈斯蒂尼(左)、費倫茨·克勞斯(中)和安妮·呂利耶(右)因“用實驗方法產生了可用于研究物質中的電子動力學的阿秒量級光脈沖”而獲得202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就像我們用光來觀察周圍的宏觀世界一樣,......
亞周期光場作為超快光學的前沿內容,一直是人們實現對光場極端調控的重要目標,其不僅有助于人們從光場波形的本源上認識和調控光與物質相互作用過程,而且也是產生孤立阿秒脈沖的理想驅動光源之一。但是如何產生小于......
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激光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與意大利米蘭理工大學合作提出了測量單個阿秒脈沖載波包絡相位(CEP)的新方案,研究成果發表在9月16日出版的國際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