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今年全國平均高溫日數8.7天,較常年同期偏多3.6天,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多。今年高溫綜合強度為1961年以來第三強,僅次于2013年和2017年。
在中國氣象局8月3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肖潺介紹,7月,全國平均高溫日數(日最高氣溫≥35℃)5.6天,較常年同期偏多2天,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2多(僅次于2017年)。西南地區東部、華中、華東和華南大部地區以及新疆西南部等地高溫日數較常年同期偏多5~10天,部分地區偏多10天以上。受高溫影響,浙江、上海等南方多地用電創歷史新高,浙江、江蘇、四川等地多人確診熱射病。
“全球變暖是高溫熱浪事件頻發的氣候大背景,而大氣環流異常則是直接原因,高壓系統強盛導致多地高溫突破歷史極值。”肖潺分析了今年高溫的原因,“入夏后,北半球副熱帶高壓整體較常年同期偏強偏大。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帶、大西洋高壓帶和伊朗高壓均階段性增強,在北半球副熱帶地區上空形成了大范圍的環球暖高壓帶。暖高壓帶控制下,盛行下沉氣流有利于地面增溫,加之大范圍高壓帶作用下空氣較為干燥,不易形成云,也使得太陽輻射更容易到達地面,導致高溫頻發且強度較強,進而造成北半球多地出現持續高溫熱浪事件。”
受溫高雨少影響,西南地區東部和南部、西北地區東部、華中和華東部分地區出現中度及以上氣象干旱。據介紹,截至7月31日,華東中南部、華中西北部和東南部、西南部分地區和華南西部等多地中到重度氣象干旱露頭并發展,內蒙古中東部、新疆和西藏中東部地區氣象干旱持續。
預計8月,全國大部地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其中華東大部、華中大部、西南東北部、青藏高原大部及新疆北部等地偏高1℃~2℃;東北大部和內蒙古東部氣溫偏低。
應對氣候變化和保護生物多樣性是當今全球兩大熱點和難點問題,事關人類可持續發展。人類要解決全球變暖和生物多樣性受損“雙重危機”,必須將這兩大熱點難點問題視為相輔相成的兩個目標協同推進。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
加拿大科學家通過分析該國高緯度北極地區野外調查數據發現,全球變暖加速或推動了該地區的永久凍土融化和巨大的環境變化。研究根據對加拿大北極群島一個地區過去60年的景觀演化進行重建,得到了以上結果。相關研究......
9月13日,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一篇氣候變化研究論文稱,研究人員通過分析加拿大高緯度北極地區(高北極)野外調查數據發現,全球變暖加速或推動了該地區的永久凍土融化和巨大的環境......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6720.shtm■新華社記者莽莽江源,奧秘無窮。2023年江源綜合科學考察隊近期深入青藏高原腹地,在......
過去100年,全球變暖導致森林向更高處爬升。10日,記者從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人員發現,在全球變暖背景下,喬木春季生長發育提前,種間競爭優勢隨之增加,使得高山樹線向更高海拔爬升。相關研究......
在全球變暖和能源危機的大背景下,隨著新能源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對高性能、低成本儲能技術的需求不斷擴張。鋰離子電池由于具有高能量密度、長循環壽命等優異綜合性能,廣泛應用于消費電子產品、電動汽車及儲能等領......
5月以來,隨著北半球夏季的來臨,極端高溫席卷了東南亞各地。5月13日,老撾瑯勃拉邦市出現了創紀錄的43.5℃的高溫;5月14日,泰國曼谷的氣溫達到了創紀錄的41℃;新加坡的氣溫達到了37℃,追平了40......
全球有沒有變暖?這個曾經爭論不休的問題,如今已經板上釘釘。3月下旬,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在瑞士因特拉肯發布了第六次氣候變化評估報告的綜合報告《氣候變化2023》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變......
在剛剛過去的4月,全球多地出現了這個時節史上罕見的高溫天氣,其中尤以亞洲部分地區為典型。有氣象專家認為,此次反常的高溫過程,或與此前沉寂數年的厄爾尼諾現象的回歸有關。一據印度多家媒體報道,該國連續第二......
幾十年來,海平面上升一直是全球關注的問題,許多人呼吁削減溫室氣體排放等。雖然有些人警告說,一個不歸路最終會到來,但一項新的研究聲稱,這個拯救地球的時間點可能已經過去了,全球海平面上升在這一點上可能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