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在改善我國中小學生營養狀況的國家“學生飲用奶計劃”(下稱“學生奶計劃”),至今已實施15年,讓數以千萬計的中小學生尤其是農村學生喝上了價廉質優的牛奶,如今卻遭遇了進校難題。專家在接受新華食品采訪時表示,要推動學生奶項目良性發展,有必要對推廣機構進行調整,將學生奶項目納入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中,加強推廣力度。
困境:學生飲用奶遭遇“進校難”
對于正在成長發育中承擔緊張課業學習的孩子們來說,每天按時定量地飲用牛奶,能有效緩解營養不足,補充因活動散失的大量熱能,有利于身體健康。
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比利時、德國和美國等國正式實施學生奶計劃。在亞洲,日本是最早提倡學生奶的國家之一。據世界糧農組織對37個國家的調查:學生奶主要在中小學及托兒所供應;其中約23%的國家全部免費供應,約46%的國家實行學生奶補貼價格。在日本,已推廣學生奶的小學占全日本小學總數的98%,中學占86%。
2000年11月15日,由當時的農業部、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教育部、財政部、衛生部、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國家輕工業局七個部委局聯合推廣的國家“學生奶飲用計劃”在全國分步啟動。該項國家營養干預計劃旨在通過在課間向在校中小學生提供一份優質牛奶,以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并培養他們合理的膳食習慣。
2013年9月11日,由上述七部委局聯合下發了《關于調整學生飲用奶計劃推廣工作方式的通知》(下稱“《通知》”)。《通知》稱,經研究,將“學生奶計劃”推廣工作整體移交給中國奶業協會,原有的有關規章制度自動廢止。
《通知》出臺以后,學生奶數量銳減:2012年,全國日均供應學生奶1800萬份;2013年,全國日均供應學生奶達到了2164萬份;2014年這一數字預計驟降至約1600萬份。
學生奶究竟為何遭遇困境?據了解,由于政府對學生奶的政策調整,加之食品安全的這一敏感話題,地方教育部門推廣的積極性不高是主要原因。
釋疑:因乳糖不耐叫停學生奶屬“因噎廢食”
牛奶對于學生是否重要?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副所長馬冠生做出了肯定的回答。馬冠生表示,牛奶是一種營養成分齊全、易消化吸收、營養價值高的天然食品,“主要提供優質蛋白質和維生素,特別是鈣”。
據了解,世界衛生組織推薦青少年鈣攝入量應保證每日1200~1500毫克;中國營養學會建議兒童和青少年的鈣攝入量是:4—10歲每天800毫克,11—17歲每天1000毫克。而實際上,我國兒童青少年的鈣攝入量只達到建議量的30%—40%,這與我國青少年膳食中缺少牛奶類食品有直接關系。
對于一些地方出現過學生飲奶后因乳糖不耐癥出現腹瀉等不良反應、當地政府便據此叫停學生奶的現象,馬冠生表示,這實屬“因噎廢食”,乳糖不耐癥并不能作為學生不喝牛奶的理由。據其介紹,我國青少年易產生乳糖不耐癥是因為后天沒有喝奶的習慣,幼時小腸中乳糖酶的活性退化,所以一喝奶就會出現腹脹、腹瀉。經過多年推廣,老師、家長對這一問題已經有較清楚的認知。
破局:理順體制機制、加大投入
一方面是沒有明確的牽頭部門、沒有政策支持為走進校園助力,學生奶計劃或許將面臨更大的困境;另一方面是覆蓋面下降、學生營養水平受影響,“一杯奶”關系著民族的未來發展。
“強調牛奶的問題,實際上是要引出午餐的問題,學生奶應該成為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馬冠生說,50年間日本成年男人的平均身高增長10厘米,人們都說日本靠“一杯牛奶強壯一個民族”,這一說法并不全面,從上世紀40年代開始實施“營養午餐”計劃才是改善民族身體素質的真正原因,同時不可否認的是,“營養午餐”中必備的牛奶發揮了重要作用。
我國學生奶計劃的建議人、國家學生奶飲用計劃專家委員會原主任蔣建平也贊成“將學生奶納入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建議從2015年度起,結合“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每個學生每天再增加一元錢用于購買學生奶,并在第十三個五年計劃期間繼續逐步增加。計劃實施的重心可放在農村貧困地區,對當地青少年從出生到初中畢業實施全過程的保障或干預。
學生奶的發展或許迎來更強的一股“東風”。未來,我國要建校園足球示范學校,足球人口將達到2000萬,這一目標的實現離不開對青少年營養水平的提升和改善。蔣建平同時建議,改善青少年營養水平尤其是鈣攝入量的關鍵是從喝牛奶開始,可配合校園足球活動的開展,向中小學生供應適當的學生奶以及新研發的奶制品。
學生奶計劃要繼續良性發展,破局之道在于理順體制機制、加大投入、分步驟地、采取多途徑地推廣計劃。“盡管學生奶計劃還存在這樣那樣的推廣難題,但是我們不能半途而廢,哪怕能多一個孩子喝上牛奶,我們就能看到希望”,現年85歲高齡的蔣建平如是表示。
12月14~15日,2024上海醫學論壇系列論壇之一,復旦塔夫茨營養國際論壇暨中國營養青年科學家論壇在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舉行。來自國內外高校、藥企、食品企業、初創科技公司等各領域從事營養相關專業的專家......
了解衰老的生物學過程可以幫助人們延長壽命,并在晚年保持健康。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和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研究人員的一項研究將大腦老化速度與飲食營養聯系起來,發現了與延緩大腦衰老有關的關鍵食物營養素。研究成......
5月13日,北京師范大學“優師計劃”黃其勵院士教育基金捐贈儀式在該校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一級顧問、國家能源集團電力領域首席科學家黃其勵及其夫人趙景顏攜手捐贈他們的積蓄,以支持北京師范......
4月20日,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動物營養學分會第十一屆第四次常務理事會議在湖南長沙召開,會議由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下稱亞熱帶生態所)承辦。中國工程院院士印遇龍、譙仕彥,亞熱帶生態所黨委書記譚支......
在國家疾控局衛生免疫司、全國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領導小組辦公室及中國疾控中心指導下,中國疾控中心營養所聯合中國學生營養與健康促進會于2023年12月7日-8日在海口召開2023年學校供餐與學生......
過敏性疾病(AllergicDiseases,又稱變態反應性疾病),是由于機體對過敏原的過度免疫反應引起的粘膜組織的長期炎癥性疾病。過敏性疾病的癥狀表現為眼睛奇癢流淚、打噴嚏流清鼻涕鼻塞、咳嗽喘息、皮......
關于組織申報山西省基礎研究計劃(自由探索類)2023年度第二批項目的通知各市科技局,省直有關部門,省轉型綜改示范區,各有關單位:加強基礎研究,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迫切要求。開創全省高質量發展和現......
撰文|宋文法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影響全球超過5.4億人。隨著生活和飲食習慣的改變,糖尿病已經成為繼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之后影響人類健康的第三大因素。在中國,成年人有超過1.14億糖尿病患者,占全世......
1月1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印遇龍,組織來自亞熱帶生態所、廣東省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湖南師范大學、美國康奈爾大學、中國農業大學、浙江大學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研究者,......
近日,由科技部主辦,科技部成果轉化與區域創新司及河北省科學技術廳承辦的國家科技計劃成果路演行動(河北專場)路演活動在秦皇島市北戴河新區舉辦。活動集聚企業、投資機構、高校院所、專業服務機構等數百家單位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