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8年6月6日,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聯合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分析儀器分會共同主辦、北京中儀雄鷹國際會展有限公司承辦的“第七屆中國食品與農產品安全檢測技術與質量控制國際論壇”( CFAS 2018)”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辦。大會第一天共有十五位專家做了精彩的報告。
會議現場
南京大學教授 許丹科
南京大學教授許丹科帶來了題為“食品安全相關分析新方法的研究進展”的報告。許丹科講到,核酸適配體具有廣泛的臨床應用前前景,核酸適配體比較抗體的優點在于:篩選成本大大降低;可篩選無法得到抗體的物質(如毒藥,非免疫原性分子);尺寸小,結構靈活,可用性高,更易用作靶向治療;易合成,批次之間差異遠小于抗體,且交叉污染小。
島津企業管理(中國)有限公司產品經理 姜嘯龍
島津企業管理(中國)有限公司產品經理姜嘯龍帶來了題為“‘多’農殘檢測新國標應對無憂—GC-MS/MS農殘定制分析系統”的報告。姜嘯龍介紹到島津參考GB23200.113-2018,建立了從前處理到儀器分析方法的全套解決方案。前處理及耗材部分,采用島津技邇耗材方法包和植物源性食品中208種農藥檢測的方法包。該方法包包括208種農藥的數據庫信信息.(包含MRM參數、碰撞能量CE、中文名稱、英文名稱、日文名稱、CAS號、保保留指數等豐富信息。每個農藥包含多個備選MRM通道,在基質復雜樣品出現干擾時可更換過島津獨有的AART和 Smart MRN功能,無需標準品,自動創建儀器方法進行分析方法。使用島津的全套整體解決方案,用戶可直接移植實驗操作,零方法開發。
安捷倫科技(中國)有限公司產品經理 王瑄
安捷倫科技(中國)有限公司產品經理王瑄帶來了題為“智能數據實驗室-洞察營運見未來”的報告。王瑄講到,安捷倫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為實驗室帶來實際的科學、運營和經濟價值。傳統實驗室管理+物聯網+數據洞察構成了智能數據實驗室。智能數據服務貫穿整個實驗室管理流程,提高企業運營效率,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儀器維護維修和人員的培訓,保障儀器運作正常;第二階段實驗室搬家和固定資產管理系統,實現高效分配資源;第三階段,智能數據實驗室、捕捉、管理、處理、集合、洞察最終提高運營效率、優化流程和決策。
北京壇墨質檢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方燕飛
北京壇墨質檢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方燕飛帶來了題為“食品標準物質的國內外現狀及應用”的報告。方燕飛講到基體標準物質研制的難點:1. 在自然條件下,目標物與基體的結合形態緊密:比如,獸藥在生物體內經第二相代謝反應之后,常形成葡糖苷酸及硫酸酯等結合物,欲測定原藥,需先將結合物水解2.農殘、獸殘在生物體內形成多種代謝產物3.提取、測定天然基體中的目標物,難度相對大,需要特殊處理4.在空白基體中,人工添加目標物,難以重現自然狀態5.使用添加的基體標物消除基體效應的作用大為降低。
江蘇天瑞儀器股份有限公司博士 姚棟梁
江蘇天瑞儀器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姚棟梁帶來了題為“天瑞儀器糧食檢測整體解決方案”的報告。姚棟梁介紹了EDX3200S PLUS系列食品重金屬快速檢測儀。EDX3200S PLUS用于稻米、小麥、谷物、煙草等作物中的重金屬元素鎘、汞、砷、硒的快速無損檢測;檢出限最低0.03ppm;2-3分鐘快速篩查;十分鐘對樣品的準確測量。
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員 張奇
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員張奇帶來了題為“農產品真菌毒素檢測與非靶向篩查技術”的報告。張奇及其團隊創制出AFT納米抗體及AFT與ZEA抗獨特型納米抗體,耐受70%甲醇和60℃高溫;實現PCR檢測AFT搭建毒素與其產毒菌同步檢測技術平臺;替代標準品為發展綠色新型兔疫分析技術提供了核心試劑。創建一步式單克隆抗體篩選方法,探明bFGF、HFCS對陽性雜交瘤生長的正向協同調控作用,發明半固體培養基,繞過亞克隆步驟,避免了陽性雜交瘤細胞衰亡。
上海海洋大學食品學院副院長 趙勇
上海海洋大學食品學院副院長趙勇帶來了題為“基于代謝指紋快速檢測食源性治病微生物”的報告。趙勇及其團隊以氣味指紋、光譜指紋和色譜指紋整合生物傳感技術及化學計量學、預測微生物學為手段,以“無損”、“高通量”和“快速”為目的,系統性地集成創新并提出了基于揮發性和非揮發性代謝物為檢測靶標檢測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新理念,為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原位、無損、快速鑒定和檢測提供了新思路、新技術,并創新性的應用于冷卻豬肉及水產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風險評估,為保障食品質量安全提供了高技術支撐。
Sciex應用支持主管 賈彥波
Sciex應用支持主管賈彥波帶來了題為“利用QTRAP液質聯用儀檢測糧油食品中的真菌毒素”的報告。賈彥波介紹了使用SCIEX QTRAPR液相色譜質譜聯用系統建立了一種谷物中29種真菌毒素的檢測方法。該方法一針進樣同時定量和定性,檢測谷物中常見的29種真菌毒素,前處理采用簡單的SPE方法,前處理花費時間短,方法的靈敏度、重現性和線性均滿足國標限量要求,該方法在實際基質中經過驗證,可用于實際樣本的定量分析。
軍事醫學科學院教授 楊瑞馥
軍事醫學科學院教授楊瑞馥帶來了題為“食品安全相關病原的溯源”的報告。楊瑞馥講到介紹了中國食源性疾病檢測網絡,其中病例監測系統覆蓋醫療機構和CDC,針對個案病例,采集病例信息和實驗室檢驗結果,識別聚集。新增自動關聯分析功能;事件監測系統:覆蓋CDC,針對已經發生的暴發事件,采集暴發信息,識別系統性風險,新增自動統計分析功能;分子溯源系統:覆蓋省級和部分地市級CDC針對食源性致病菌的分子分型,聚類分析,識別暴發,溯源調查,新增耐藥插件和全基因序列分析功能。
南京簡智儀器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 殷磊
南京簡智儀器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殷磊帶來了題為“拉曼光譜技術在食品安全檢測中的應用及展望”的報告。殷磊介紹了拉曼光譜原理和特點,以及現有的一些食品安全檢測應用。介紹最新的差分拉曼光譜技術,并分享近年來在食品檢測中的應用實例。并且介紹了南京簡智儀器拉曼SERDS Portable-BASE優勢:可直接測量高熒光物質;抗干擾、抗噪聲、大幅度提高系統整體的檢測靈敏度和信噪比等優點。
青島盛瀚色譜技術有限公司研發工程師 張習志
青島盛瀚色譜技術有限公司研發工程師張習志帶來了題為“離子色譜技術在食品與農產品中的應用”的報告。張習志介紹了CIC-D160型離子色譜儀:一款電路技術升級的高穩定性離子色譜儀,配置雙極電導檢測器,極大的提高了儀器的檢測性能和穩定性,帶來極致的用戶體驗,內置淋洗液發生器,通入純水即可在線生成所需濃度的淋洗液,可實現梯度洗脫,實現等度洗脫無法完成的復雜樣品檢測。儀器搭載盛瀚自主研發的天文臺智能工作站,不僅可實現對儀器各功能部件的智能控制,還具有強大的數據處理功能,結合盛瀚領先的色譜柱技術,可實現對常規陰陽離子、碘離子、小分子有機酸等的檢測,普遍適用于環境、食品、化工、電力、電子、礦冶等領域。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關亞風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關亞風帶來了題為“食品中生物毒素和多環芳烴分析技術”的報告。關亞風對食品中真菌毒素和多環芳烴的檢測做了幾點展望:1.液相色譜光學檢測方法將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是實驗室廣泛來用的真菌毒素標準分析方法,低成本且可靠;2.液相色譜-熒光檢測方法能夠涵蓋大部分食品安全關注的真菌毒素和多環芳烴;3.免疫親和柱在真菌毒素的色譜分析方法中發揮中重要作用;4.低成本、高效率、長儲存壽命的樣品凈化材料/方法是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也是降低分析成本的關鍵之一;5.發展小型化、高靈敏、低功耗、皮實耐用的熒光檢測器、高穩定、長儲存壽命的熒光探針;6.采樣、取樣要求仍需在標準方法中進一步規范。
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研究助理 王震
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研究助理王震帶來了題為“基于GCxGC/TOF和QE-Obtrip的乳及乳制品中特征物質分析鑒定技術探索”的報告。王震所在團隊根據質譜圖譜鑒別結論,可以逐步鑒定貨架期、產地、是否非法添加;建立了奶粉中香氣成分的全二維氣相色譜串聯飛行時間質譜分離分析方法,應用固相微萃取作為前處理,實現了高通量、無損檢測;初步獲得了奶粉與母乳的香氣成分的差異,這為嬰幼兒配方乳粉的生產提供參考依據。
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衛生學環境醫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周煥英
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衛生學環境醫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周煥英帶來了題為“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技術和裝備研發”的報告。周煥英講到,快速檢測技術在食品安全保障中獲得廣泛應用具有如下優點:1.儀器價格低;2.操作簡便,檢測成本低;3.不需專業人員操作;4.技術普及容易,適用于基層和現場操作;5.危害事件發生之后的的“亡羊補牢”和行政干預。周煥英所在團隊改進了傳統蛋白芯片的固定模式以三維瓊脂糖芯片代替硅烷化芯片,降低背景值提高檢測靈敏度,實現對食品中6種真菌毒素的高通量檢測。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 潘燦平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潘燦平帶來了題為“農藥殘留快速前處理方法的開發、優化與應用進展”的報告。潘燦平指出農藥的未來發展方向是朝著低風險方向發展,提高農藥有效利用率、殘留量低,使其使用對環境和有益生物安全(蜜蜂水生生物等)。大力發展綠色調控手段等替代技術、作物健康管理。
更多精彩內容,請持續關注分析測試百科網。
當地時間2025年5月22日,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以4:0的表決結果通過了一項新規定,該規定明確禁止被視為美國國家安全風險的中國實驗室檢測在美國使用的電子設備,如智能手機、攝像頭和計算機。這一......
5月10日,農林生物安全全國重點實驗室建設啟動會暨第一屆學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福建農林大學舉行。據悉,該實驗室將立足東南、輻射全國、聯動“一帶一路”,匯聚我國農林生物安全研究領域60多支科研團隊力量,......
國家認監委關于注銷相關實驗室部分領域強制性產品認證指定檢測業務的公告根據《強制性產品認證機構和實驗室管理辦法》規定,經相關實驗室主動申請并審核確認,現注銷南京海關紡織工業產品檢測中心等7家實驗室承擔的......
5月6日,國務院食安辦、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農村部、國家衛生健康委、海關總署和市場監管總局六部門聯合印發《食品添加劑濫用問題綜合治理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為深入貫徹食品安全“四個最嚴”要求,鞏固......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了2024年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情況通報,對抽查結果進行詳細總結與分析。此次抽查包含147種產品,全年共抽查檢驗23764家企業生產經營的25250批次產品,發現3437家企業的......
記者從北京市市場監管局獲悉,針對農村地區假冒偽劣食品問題,近日,該局啟動為期10個月的專項整治,嚴查嚴打違法違規行為。據介紹,此次專項整治行動聚焦原料污染、制假售假、欺騙誤導消費等突出問題,針對農村地......
近日,電科博微旗下合安院發布國內首創的軋管及管加工系列智能檢測設備,將有效解決冶金、能源、汽車制造等領域的質量檢測難題,為行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近日,關于可復美面膜產品被檢測出違禁成分EGF(表皮生長因子)的事件引發了廣泛關注。事件的發酵始于一位消費者在使用“可復美重組膠原蛋白修復敷料(G型)”后,面部出現疑似“饅化”現象。該消費者將產品送至......
4月14日,記者從湖北省市場監管局獲悉,該局聯合湖北省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湖北省教育廳、湖北省公安廳、湖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了《加強校園食品安全全鏈條全流程管理監督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
中美國大豆貿易的沉浮,展現了從依賴到反制的歷史嬗變。中美大豆貿易的歷史,是一部全球產業鏈權力轉移的微觀史詩。1990年代,中國為滿足快速增長的養殖業需求,開始大規模進口大豆。美國憑借其轉基因技術優勢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