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來,多國政府先后宣布進入應對甲流大爆發的緊急狀態。面對來勢洶洶的甲流感,為了避免公眾由此帶來的恐慌,專家紛紛支招,加強公眾對甲流感的防控,下面我們就將專家的意見匯總,看看甲流感來臨的時候,我們究竟應該怎樣做,才能更好的應對甲流感二次洪峰!
照片來源互聯網
美研究者稱甲流病毒會攻擊所有年齡段人群 不足9歲兒童需注射兩劑甲流疫苗
美國研究者更新了先前有關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人群間傳播的一些特征描述,認為這種流感病毒有能力攻擊所有年齡段人群,且在各年齡段人群間均具有致命殺傷力。
此外,美國科學家認為,先前有關甲型H1N1流感只是一種“溫和型”流感的描述不準確,因為出現嚴重癥狀需入院治療的患者中有三成都需“重癥監護”。
襲擊全體年齡段
以1088名確診患者和所有死亡病例為研究對象,美國研究者發現,甲型H1N1流感病毒確實像先前描述的那樣更多地在青壯年群體中出現感染,相比傳統季節性流感,甲型H1N1流感感染群體的平均年齡更低。
但甲型H1N1流感一旦致使患者出現嚴重癥狀,其致命性則相對更高。
“我們研究發現,一旦你需要住院治療,如果你是老年人,死亡風險更大,”參與這項研究的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公共衛生部門官員賈尼絲·路易3日說。
路易及其研究伙伴將有關甲型H1N1流感的更新描述刊登在最新一期《美國醫學學會雜志》上。
老年人群也危險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主任托馬斯·弗里登對路易團隊的這一研究成果表示認同,認為有關甲型H1N1流感傳播特征的更新描述與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跟進研究成果吻合。
先前一些流行病學家指出,甲型H1N1流感不易感染65歲以上人群。但弗里登說,依據對確診病例患者的統計分析,甲型H1N1流感同樣會感染65歲以上人群,而且可能會因更易引發并發癥而產生更加嚴重后果。
“從數據看,一旦(65歲以上人群)感染上它(甲型H1N1流感),其嚴重程度相比季節性流感有過之而無不及,”弗里登說。
弗里登建議醫生應當提醒老年人提高對甲型H1N1流感的警惕意識。
不過,弗里登指出,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并不會因為這一新提示而改變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首先接種對象。他說,最先需要接種疫苗的人群依舊是青壯年中哮喘患者、肥胖癥患者和孕婦。
9歲以下兒童需注射兩劑甲流疫苗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官員安妮·舒查特2日說,臨床試驗證實,9歲以下兒童需注射兩劑甲型H1N1流感疫苗,而且間隔期最好為4星期,才能引發足夠的免疫反應。
世界衛生組織以及一些國家的衛生專家曾估計,每人需注射兩劑甲型流感疫苗才能達到防疫效果,后來的臨床試驗數據表明,健康成年人和青少年只需注射一劑便能起到預防作用。而美國最新的臨床試驗證實,9歲以下兒童仍需注射兩劑。
舒查特說,由于甲型流感對青少年以及兒童危害最嚴重,美國目前分發到各州的3000多萬劑疫苗約有一半用于18歲以下人群的接種。目前甲型流感病毒仍未對抗病毒藥物達菲和樂感清產生抗藥性。
肥胖扮演催化劑
路易說,現階段,醫療人員應當“首先消除人們先前有關甲型流感是‘溫和型流感’的錯誤認識”。
“甲型流感可能變得非常嚴重。在報告中,我們發現30%的患者都需要重癥監護,”她說。
統計數字還顯示,在所有住院治療的甲型H1N1流感確診患者中,死亡率高達11%,在50歲以上住院治療患者中,死亡率超過18%。在所有死亡病例中,出現頻率最高的并發癥是病毒性肺炎和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癥。此外,肥胖會增加并發癥發病的幾率。
在268例20歲以上成年重癥患者中,58%的人都超重,體重指數超過30,67%的人嚴重超重,體重指數超過40。
“很顯然,肥胖扮演著增加風險的突出角色,”路易說,“這一點,為季節性流感所不具備的特征。”
中國專家稱3天不退燒者可能是甲型流感潛在危重病人
2009年11月4日下午15:00,在衛生部1208會議室舉行的衛生部媒體通氣會上,到場的專家馮子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疾病控制與應急反應辦公室主任)、沈穎(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副院長)、曹志新(朝陽醫院呼吸科主任醫師)在接受記者的訪問的時候,給記者解答一些關于甲型H1N1流感防控方面的問題。
曹志新:為什么說三天不退燒才是可能的病人呢?這是有統計資料的,不是專家拍拍腦袋說事不過三。是因為前期我們統計了1054例國內甲流病人的資料,很重要的是我們要統計這些病人的體溫變化規律,數字是:發病第三天的時候,這些病人的平均體溫是37度,三天之內基本上燒都退下來了。因此我們覺得從均值的角度說,絕大部分病人在72小時內就好轉了,如果72小時還不好,這類人群很少,就可能是潛在的危重病人。因此說三天退燒的數字是有前期1000多例的依據的。這些人的三天的平均體溫是37度,但是不是一天測一次,有時候高有時候低,最高體溫的均值是37.5度,也很接近正常的,這是我們7、8月時做的統計。
南大專家稱得過普通流感可能對甲流免疫
如果你曾經得過季節性流感,或許你就不太容易受到甲型H1N1流感的感染了;即便真的患上甲流,可能也會較快地恢復。最近,南京大學醫學院病毒學教授邢崢在對甲型H1N1流感的研究中有了這個重要發現,而這個發現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老年人群不易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或感染后癥狀較輕這一現象。近日墨西哥進行的有關甲流的流行病學研究也已經初步證實了這一發現。
流感病毒的抗體有交叉
季節性流感病毒和甲型H1N1病毒是不同的病毒,為什么得過普通流感,就會對甲流有免疫呢?“這是因為季節性流感病毒上具有刺激細胞免疫功能的表位。”邢崢教授和其合作者——美國加州大學凱茹·卡冬娜博士在研究中發現,這些表位中有十多個也存在于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上。
邢教授在研究中發現,人體對于包括流感病毒在內的病原體的免疫抵抗主要分為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兩大類。以前比較側重于對人流感病毒感染抗體的研究,而對細胞免疫基本上沒有涉及,這就使得人感染流感的細胞免疫研究成了一個被嚴重忽視的領域。
通過研究,邢崢教授推測:這些存在于不太容易變化的病毒蛋白上面的表位位點,都是可以刺激細胞免疫、讓人體產生細胞毒T淋巴細胞,從而激活保護性的吞噬細胞和產生抗病毒的化學因子,這對于減輕病人癥狀,縮短病程,都有重要意義。
昨天,南京醫科大學的病毒學專家也向記者證實,流感病毒的表面有一層蛋白質的膜,這種蛋白質進入人體后,就會產生抗體。雖然季節性流感病毒和甲型流感病毒是不同的,但是兩者的抗體應該有相似之處。因此,一旦一個人得過普通的流感,就會產生流感病毒的抗體,這種抗體對甲流病毒也會有一定的免疫力。
研究報告發表在美雜志上
邢崢教授進一步指出:盡管存在這些有交叉保護的表位位點,但是甲型H1N1病毒感染后,病人的癥狀輕重還是會不一樣。他認為,這些表位位點的識別,受嚴格的遺傳基因控制,不同個體這方面的差別會很大。甲型H1N1病毒在不同種族人群中的感染率、病死率也有相當差別。也就是說,不同種族由于特定的遺傳基因上的差別,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情況各異。
對此,邢崢教授甚至還得出結論:引起公眾恐懼的禽流感H5N1,在人群中可能也有相當的基礎免疫,尤其是細胞免疫力的存在。也就是說,以前的季節性流感和疫苗注射,對于人群感染禽流感可能也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只不過,這種保護力受嚴格的遺傳限制。因為“同一個表位位點,在不同的個體,其意義可能完全不一樣。”
邢崢教授的這篇研究報告將在11月份發表在由美國疾病控制中心出版的《新現傳染病》雜志上。
普通疫苗不能防甲流
南京市疾控中心專家告訴記者,目前從疾控部門來說,還沒有聽說過類似的確切消息。從病毒原理來說,也不能說完全就錯了。比如,所有的流感病毒,都有M蛋白,就說明流感病毒都有一定的共同特點,這份研究結果可能就基于這一原理。
如果這一理論真的成立,那么是不是就意味著打一針普通流感疫苗,就能防甲流呢?南京疾控中心專家告訴記者,這個可能性基本不存在。
兒科專家:家長應常備退燒藥 就診切記戴口罩
針對近日北京市兩大兒童專科醫院接診流感及發熱患兒數量驟增的情況,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專家今天上午在作客本網直播間時指出,對于流感及發熱患兒,家長應常備退燒藥,以避免在醫院等待過久加重病情,同時提倡患兒就近看病,為避免交叉感染,家長和患兒就診時須佩戴口罩。
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感染消化科主任張艷玲介紹,兒童比較容易出現發熱,特別是有一些有病史的孩子。兒童發熱家長需要特別重視,手上應備一些退燒的藥,孩子已經發燒到38度5以上,卻沒有給吃退燒藥,到醫院看反而需要等待較長時間,這期間容易引起孩子驚厥等情況。
張艷玲同時建議兒童病人應當就近治療,特別是3歲以下的孩子。如果在家里出現發熱、呼吸困難、精神狀態不好等狀況,要及時去醫院進行檢查。如果病情較重,則需要轉院治療。
“無論是兒童還是嬰兒,無論是甲流還是其它流感,只要發熱的病人多休息,其實就是很好的治療方法。”張艷玲說,如果孩子繼續上學,一是本身疲憊,注意力受一定影響,另外勞累可以加重病情。另外,在家里自我隔離對其他人群也可以起到保護作用,避免交叉感染。
“對于病毒感染沒有特效藥,醫院主要根據臨床表現對癥治療。”張艷玲說,家長到藥店買藥,可以買一些中藥。
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急診科主任任曉旭介紹,急診接待的發熱患兒體溫一般都在39度以上,高熱的病人不一定是重癥患者,但是以下幾方面家長應該特別注意:小孩得了感冒也好,被診斷為上呼吸道感染也好,同時幼兒園里面有其他孩子發燒,患流感的幾率就大了;如果咳嗽加重了,有上呼吸道感染癥狀,高燒不退,年齡大一些的孩子有明顯的嘔吐、腹瀉、胸悶,家長觀察到孩子呼吸困難,一定要趕緊去醫院進行就診。年齡小的孩子還可能出現嗜睡、哭鬧,家長一般性的安慰都不能解決的煩燥,這個可能是病情加重的癥狀,這時應及時到醫院看急診。
兩位專家還特別提醒患兒及家長,前往醫院就診務必佩戴口罩。“無論是對兒童本身還是對其他人,佩戴口罩都有好處,一是防止感染別人,二是杜絕被人感染。”張艷玲說。“醫院是各種感染病人聚集的地方,進醫院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都需要戴口罩,去的地方如果人員比較少,是不是有這個必要戴口罩就不見得了。但醫院是一個相對狹小的空間,人員比較密集,感染的機會就多,建議不論是去什么樣的醫院,一定要戴口罩。”任曉旭主任也如是表示。
4月11日至13日,由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北京大學、中國環境科學學會臭氧污染控制專業委員會主辦,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環境研究院、北京大學......
研究背景在廣袤的農田里,有一種害蟲正悄無聲息地威脅著農作物的生長,它就是粘蟲(Mythimnaseparata)。粘蟲堪稱農業界的“破壞大王”,憑借著強大的遷飛能力和不挑食的習性,所到之處,水稻、玉米......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科技廳(委、局),國務院各有關部門科技主管司局,各有關單位:根據《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管理暫行辦法》(國科發資〔2024〕28號)和有關通知要......
上海市2024年度新型研發機構績效評價評審見面會已于2024年10月30日召開。現公布參加會議評審的專家名單。高衛國、薛小平、王盛義、王少波、廖湘洲、周金秋、曹黎明、滕堂偉、段周生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
上海市2024年度“科技創新行動計劃”計算生物學領域項目通訊評審已結束,現公布參加通訊評審的專家名單(按姓氏拼音排序)。蔡雷、陳愛華、陳輝、陳興、陳志龍、程時偉、代琦、范志寧、高棟、洪遠、黃金艷、黃瑾......
關于省科技創新人才計劃項目驗收專家的公示根據《湖南省科技創新計劃項目驗收管理工作規范》(湘科計〔2020〕29號)有關規定,省人才協作中心組織相關領域專家對“湖湘青年英才”“省科技創新領軍人才”“湖湘......
現公布第三批參加2024年度湖北省科學技術獎復評的專家名單(按姓氏筆畫排名)。科學技術進步獎萬相奎、馬騰、王傳華、卞鴻巍、尹斌傳、尹煒、鄧華鋒、毋志曉、石召華、史志華、朱文珍、鄔堂春、劉華北、劉士清、......
保護1.22%的土地將有助于拯救最瀕危的物種免于滅絕。圖片來源:《科學前沿》在《科學前沿》近期發表的一篇創新性文章中,全球科學家聯合展示了如何通過保護地球表面的一小部分,來保護地球的生物多樣性。這項計......
關于公布2025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天津)項目指南第一輪遴選論證專家名單的公告各有關單位:市科技局高度重視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天津)項目指南遴選論證工作,充分依靠科學家并尊重科......
關于征集湖南省科技成果轉化專家的通知各有關單位:為進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系,提升科技成果轉化質量和效益,依據《湖南省科技專家庫建設與管理辦法》(湘科發〔2020〕108號)有關要求,現征集一批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