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英國園藝公司湯普森&摩根(Thompson & Morgan)已經培育出一種新品種農作物,可以同時產出番茄和馬鈴薯。上面長番茄,下面長馬鈴薯。該公司稱這種植物百分之百天然,非轉基因產品。
這種被稱為“番茄馬鈴薯”(TomTato)的農作物系由番茄與馬鈴薯嫁接而成。盡管英國先前也有類似的品種,但都因為口味問題未能上市,這是首次培育出有商業化前景的品種,目前已經在英國上市。
湯普森&摩根公司處長漢索德(Paul Hansord)表示,“番茄馬鈴薯”歷經10年的辛勤努力才培育成功。他在15年前看到有人將馬鈴薯種在番茄樹下,于是興起了將這兩種植物嫁接的念頭。他從那時候起開始研究,經過無數次的錯誤嘗試與嫁接專家的協助,最后終于讓同一株植物同時長出番茄和馬鈴薯。
漢索德強調說,“番茄馬鈴薯”采用天然、安全的程序進行培育,并非基因改造而成。它們先在荷蘭的實驗室嫁接,然后運送到英國的溫室生長,等長到足夠大時才批發銷售。
這種農作物的生長期可以延續一季的時間,當番茄成熟到可以采收時,馬鈴薯也差不多可以挖掘了。漢索德聲稱,這種番茄比市面上的任何番茄都還甜。
福建農林大學教授吳雙團隊首次解析了番茄通過形成特殊表皮毛,改變花的結構,進而改變授粉方式的分子機制。該研究為未來改造植物授粉方式,增加結實率和提高植物的逆境適應力,以及未來轉基因作物的安全控制提供了重......
安徽農業大學獲悉,該校園藝學院教授朱曉彪團隊與國內外團隊合作,揭開了馬鈴薯低溫糖化關鍵基因活躍之謎。該項研究成果為研究植物逆境應答相關基因的調控和適應提供了很好的模型系統。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于植物學......
近日,我國首批10800粒航天耐鹽堿馬鈴薯種子進入品種選育階段。本次搭載神舟十六號完成太空旅行的種子,未來將通過催芽、育苗、移栽,持續進行鑒定評價,選育馬鈴薯新品種。值得一提的是,本輪選育將采用基因編......
14日,記者從華中農業大學獲悉,該校園藝林學學院、果蔬園藝作物種質創新與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湖北洪山實驗室王鵬蔚團隊,研究發現SlMAP70-SlIQD21a/SUN10模塊協同作用通過影響微管骨架動......
14日,記者從華中農業大學獲悉,該校園藝林學學院、果蔬園藝作物種質創新與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湖北洪山實驗室王鵬蔚團隊,研究發現SlMAP70-SlIQD21a/SUN10模塊協同作用通過影響微管骨架動......
馬鈴薯是人們餐桌上的常客,但對育種家來說,培育優質馬鈴薯品種是個難題。北京時間2023年5月4日,國際學術期刊《細胞》在線發表了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
馬鈴薯是最重要的塊莖類糧食作物,也是我國第四大主糧作物,全球有13億人以馬鈴薯為主食。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我們在快餐店吃的薯條,其實全都來自120年前育成的一個馬鈴薯品種,背后的重要原因之一馬鈴薯的育......
今年以來,內蒙古自治區在馬鈴薯種業振興上持續發力,取得一批突出成果。內蒙古自治區自主選育的抗旱、高產、抗病、高淀粉馬鈴薯的新品種“蒙烏薯”1到6號已進入登記推廣階段;商都縣“希森薯業”選育的“希森6號......
近日,由新疆農科院加工番茄生物育種創新團隊牽頭,聯合中國農業科學院、新疆大學、新疆農業大學等多家單位,成功構建了國際首個番茄超泛基因組。相關科研成果已于4月6日以《超泛基因組研究揭示野生和栽培番茄物種......
4月6日,由新疆農科院加工番茄生物育種創新團隊牽頭,聯合中國農業科學院、新疆大學、新疆農業大學等多家單位,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遺傳》在線發表了題為《超泛基因組研究揭示野生和栽培番茄物種基因組和結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