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誰也不會想到,現代人每天捧著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就將全世界連接了起來。而隨著寬帶網絡、信息技術等領域的蓬勃發展,許多我們早已熟悉的傳統事物可能都會發生質的改變,比如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的醫療健康領域。或許在不久的將來,醫療儀器也可以隨意裝進我們的口袋,而健康檢測會像使用智能手機一樣,輕松自如。
輕松把血管投影到皮膚上
血管造影吧?雖然傷口很小,但對害怕手術的人來說仍然是個挑戰。其實,你現在可以在毫發未損的情況下了解自己的血管。
通過高科技的投影技術,將需要表現的畫面以3D實體的影像投射在任意空間里,這樣的技術在科幻電影中已屢見不鮮。而在個人醫療領域這種先進的技術如果能夠實現,將為醫患兩端帶來巨大便利。
Flex手持式醫用血管造影投影機讓我們看到了這樣的希望。這款在CES2013國際消費電子展上現身的醫學微投產品,來自德州儀器(TI)展臺。它是一款便攜的紅外線靜脈探測系統,通過一種對人體沒有傷害的近紅外線光投射到人體皮膚組織內部,血液中的血紅蛋白會吸收這種射線,并將產生的數據傳輸回成像頭,在得到反饋數據后,Flex會通過特別的專業計算方法描繪出實時圖像,在添加了顏色和對比度之后通過投影的方式將其投射在病人的皮膚上。有了這樣一款電子設備的幫助,醫生可以實時監控、定位病人身體內部的瓣膜、分叉和血腫情況,在做靜脈刺穿等動作時可以更好地避免可能產生的滲入滲出等問題。
這款設備讓我們看到了電子設備在今后醫療領域里的巨大發展空間。它便于攜帶,當發生一些突發事故時,這個優勢將會帶來非常大的幫助。有了這款設備,即使在戶外條件苛刻的情況下,醫生仍然可以對病人做一個基本的檢查,配合固定裝置可以為醫生提供全面的信息反饋,使醫生可以在第一時間對病患做出最準確的治療。
遠程急救,沒啥大不了
如果在野外探險時生病了怎么辦?醫生不在身邊如何給你制定最適合的治療應急方案?你需要一臺智能遠程醫療工具箱,把心跳、血壓、體溫、心電圖、超聲波檢測結果依次發給他。
LifeBot公司新推出的LifeBot5是一款專為在野外等生存環境比較惡劣的情況下應急使用的高科技智能遠程醫療工具箱。它的重量為6.8公斤,是目前世界上最小、最輕便的便攜遠程醫療設備。它能夠監測并顯示病人的心跳、血壓、體溫等醫療數值,它甚至還可以檢查病人的心電圖并進行超聲波檢測。而所有的這些數據可以通過無線網絡等數據傳輸方式實時遠程傳送,方便急救人員與遠程協助人員溝通,為病人進行最及時有效的治療。
對于發生意外、急需進行救治的病人來說,時間是最寶貴的因素。在救治黃金期進行有效的醫療手段是對病人生命的最大保障,但很多時候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專家醫護人員不能在第一時間抵達現場。而要在第一時間找到眾多的專業設備對病人的各種生命特征進行監控也往往不太現實。這個時候,LifeBot5的出現無疑為人們解決了許多這方面的障礙。通過無線網絡、3G、4G等技術,救治人員可以及時和專業醫師取得聯系,而視頻與音頻的傳輸可以讓醫師在第一時間觀察到病人的情況并對救治人員做出指導。病人的各項體征監控也會在醫生給予專業指導的時候發揮巨大作用,要知道,即使是專業醫師,在沒有這些數據的時候同樣是無法給出專業的意見的。
在突發的意外場合下,LifeBot5可以真正讓人們體會到爭分奪秒的緊迫感。用技術上的進步來幫助人們與時間賽跑正是它出現的意義,美國政府也正是看到了LifeBot5在緊急救治方面的潛力,特意撥款1400萬美元對這個項目進行補助。隨著今后技術的成熟以及生產成本的降低,相信它會在民用市場有更大的作為。
在家沒事時測測基因
基因檢測報告幫我們了解身體的變化,而一個U盤大小的基因檢測設備可以讓基因檢測像玩一樣輕松。
當千萬個和自己長得一模一樣的復制人出現在你周圍的時候,你是不是瞬間顛覆了自己的人生觀?科幻概念看似離我們的生活還很遙遠,但誰也不能否認,上世紀末開始大肆興起的基因技術已經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我們生活的世界。雖然類似于克隆人這樣的話題還面臨著道德倫理的審判而遲遲未能跨出實質性的一步,但是基因技術已經滲入我們生活,比如身體基因檢測就是一項現在頗為流行的醫療項目。它是一種通過對于自己不同時期基因檢測報告的比較分析來讀取每個人身體語言并判斷身體變化情況的檢測項目。這項技術可以很好地幫助患者監控自己在某一時間段體內發生的變化。不過由于受到設備場地等因素的影響,要做這樣的檢測必須去大型的醫療機構才能完成。如今,一款利用電子技術開發的迷你基因檢測設備MinION的誕生無疑給人們帶來一種全新的選擇。這款由英國牛津納米孔技術公司研發的產品,僅有U盤大小,它的基因檢測器通過特制的納米孔來過濾分子結構,不同的分子結構在通過納米孔時會產生不同的電機變化,這些電機變化正是數據的核心。MinION會記錄所有的電機數據,通過將其連接電腦后就可以分析并生成健康報告。專業醫師在比較不同時期所生成的報告后就能給出健康指導意見以幫助患者提高健康系數。
MinION在僅有U盤大小的尺寸上可以達到100K的讀長(測序反應能測得的堿基數),并將錯誤率控制在1%的范圍內,這樣的表現已經達到了大型基因檢測設備的水平,這也不得不讓人感嘆技術進步的魅力。有了這款設備,那些對基因檢測有需求的朋友再也不用特意來到醫院排隊,在家中你就可以完成專業機構提供的一切服務,輕松便捷。
01mNGS市場宏基因檢測市場已經有30多個玩家了,整體來講市場還屬于快速發展期,尤其是在新冠疫情之后,宏基因檢測的臨床價值得到進一步的認可;雖然在技術上或多或少還存在一些問題,但宏基因的出現無疑是為......
2021年9月12日,由中國蛋白藥物質量聯盟、廣東省生物產業協會、廣州醫藥行業協會、廣州市儀器行業協會、廣州市生物產業聯盟和振威國際會展集團主辦第6屆廣州國際生物技術大會暨展覽會(BTE2021)圓滿......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2020年9月22-23日,“第九屆中國食品與農產品安全檢測技術與質量控制國際論壇(簡稱CFAS2020)”在江蘇南京召開。大會第二日圍繞農獸藥殘留檢測、快速檢測、重金屬及元素檢測等食......
近日,來自麻省總醫院的研究人員報道稱他們首次成功地使用一種靶向治療藥物對一名出現腦部腫瘤復發的病人進行了治療。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JCNI上。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利用BRAF抑制劑藥物dab......
新一代測序技術的出現,使得基因組數據以及新基因突變的發現呈現爆炸式增長。基因組學研究所面臨的挑戰不再是單純的數據產生,而是數據的解讀。基因組學的信息如果不能和臨床、表型的數據關聯,就不能很好地解釋復雜......
基因檢測可以理解為檢測生病的原因,而腫瘤標記物可以理解為檢測生病后的結果或程度。與疾病相關的基因如果發生突變,可能造成疾病產生,或增大生某種疾病的概率,但并非絕對。不論是否真的患病,都可能陽性,對未患......
窗外雪花飛舞,樓下檢測一線的同事們依舊忙碌,部門總結會的陣陣掌聲再次襲來。又是一年年末,銀豐基因已風雨兼程走過了第四個年頭。隨著基因檢測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2015年國家精準醫學戰略的確立,在這樣大的......
12月17日,以“基因&數據&母嬰”為主題的安我基因媒體溝通會暨白皮書發布會在上海召開,安我基因創始人兼CEO吳健、安我基因首席遺傳學家李鑫磊博士、安我基因CTO溫德亮、艾瑞合伙人鄒蕾......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近日,國家基因檢測示范中心將采購一批包括微量分光光度計、PCR儀等設備,用于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招標預算為1544.33萬元。圖片來源于網絡招標詳情如下江西首信招標咨詢有限公司關于國......
近年來,通過高通量測序技術檢測孕婦外周血中游離胎兒DNA(cfDNA)篩查胎兒染色體多倍體異常的無創性產前檢測(noninvasiveprenataltesting,NIPT)技術正越來越多地用于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