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光鏡下檢查
可見彌漫性系膜細胞增多,早期以系膜細胞增多為主,每個系膜區4~5個,重者可超過5個;內皮細胞也可有增生,常較輕;增生的細胞中可能還有浸潤的單核細胞;后期系膜基質增多,雖然有時可有節段性加重,但通常是彌漫均一的表現;masson染色有時可見系膜區及副系膜區見到稀疏的嗜復紅沉積物,腎小球毛細血管壁完好,無血管叢壞死現象;通常不伴有粘連和硬化改變,半數患者腎小球內可見嗜伊紅沉積物,僅限于系膜區,偶然在腎小球囊基膜和小動脈壁有類似嗜伊紅沉積物和“透明樣變”,系膜細胞和基質不插入外周毛細血管壁中,在免疫熒光檢查時的發現頗為多樣性,以IgA為主的,則為IgA腎病。目前多數學者都主張以系膜基質來做半定量分析,常用的劃分標準:
①輕度:系膜區輕度增寬,毛細血管腔未受擠壓,保持開放。
②中度:系膜區中度寬度,毛細血管腔已受擠壓,呈輕,中度狹窄(狹窄程度﹤50%毛細血管腔。
③重度:系膜區重度增寬,毛細血管腔已嚴重受擠壓,呈重度狹窄(狹窄程度〉50%毛細血管腔)或閉塞。
2.電鏡檢查
可見系膜細胞增生及基質增多,重度病例可見節段性系膜插入。腎小球基底膜正常。
3.免疫病理檢查
分五類:
①以IgM為主的免疫球蛋白及C3沉積。
②以IgG為主的免疫球蛋白及C3沉積,我國常見。
③以補體C1q沉積為主,常伴較弱的C3及免疫球蛋白(IgM或IgG和IgA)。
④僅C3沉積。
⑤免疫病理檢查陰性對于臨床表現為非腎病綜合征者。4、5兩種較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