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靜脈放血:靜脈放血對遲發性皮膚型血卟啉病患者有肯定的治療價值。放血療法的理論基礎還不完全清楚。一般認為肝臟中卟啉的積聚和尿中卟啉的排泄增多是肝內卟啉合成過多所致。放血后體內血紅蛋白的產生增加,這樣使原來產生過多的卟啉和卟啉原納入合成血紅蛋白的正常渠道中去。另外也與放血減輕肝內的鐵負荷有關。每次放血約400ml,年老體弱、心臟病、肺氣腫患者每次放血量可以減半。當尿卟啉排出顯著減少至尿總卟啉含量降至0.5mg/L或血紅蛋白降至110g/L時停止放血。一般放血2.4~3L(每周或隔周放血0.47L)顯效。皮膚損害可在幾個月內消失,但個體差異較大。
(2)氯喹或羥氯喹(羥基氯奎):該藥在肝細胞內與卟啉和鐵質結合后從尿中排出。氯奎125mg/d,每周2次,羥氯喹100mg/d,每周2次,療程可達數月至數年。遲發性皮膚型病人可獲得完全的臨床和生化的緩解,且耐受良好。但在治療過程中應密切觀察肝功能。當尿中尿卟啉低于每天100μg時,停止服用。緩解期至少持續20個月。復發后重復用藥仍然有效。先靜脈放血可減少氯喹的用量。不能使用常規劑量的氯奎或羥氯喹(羥基氯奎),因為它們可致短暫但有時是嚴重的肝損害而使光感性皮膚損害加重。
(3)忌酒可使皮膚癥狀減輕,并使肝功能得到改善。
遲發性皮膚型預后一般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