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caaaa"><source id="caaaa"></source></table>
  • <td id="caaaa"><rt id="caaaa"></rt></td>
  • <table id="caaaa"></table><noscript id="caaaa"><kbd id="caaaa"></kbd></noscript>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 <noscript id="caaaa"></noscript>
  •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td id="caaaa"></td>
  • 發布時間:2023-02-02 15:17 原文鏈接: 關于老年性高血壓的護理介紹

      1、對血壓波動大的病人,尤其在降壓治療期間,每日應測量血壓數次,以觀察血壓的日夜變化,特別注意觀察夜間血壓,防止夜間血壓降得過低。

      2、根據24h 動態血壓變化規律,在06∶00 、12∶30 、16∶00 測血壓較合適。老年病人易受內外因素影響而使血壓波動較大,故睡前21∶00 應當增測1 次血壓,既為晚間服降壓藥提供依據,也能對病人夜間血壓做到心中有數。

      3、因老年人易出現體位性和餐后低血壓,若病人出現眩暈和顫抖不穩感,護理上應引起高度警惕。病人晨起活動和情緒激動易引起高血壓,為防患于未然,起床活動,排便,洗漱應有護士協助,外出檢查、治療均有護士陪同。病人頭暈、頭痛、惡心、嘔吐、四肢麻木是腦出血的“預警”,護理人員應囑病人臥床休息,并和醫生取得聯系,準備好急救藥物和器械,盡早準備好氣管插管和氣管切開包,以便及時搶救病人。

      4、高血壓是一種心身疾病,心理社會因素對疾病的發生、發展、轉歸及防治都有著重要的影響。

      高血壓病人比健康人更內向、情緒不穩、焦慮抑郁、人際關系敏感、偏執等;心理生理研究提示,精神緊張可引起高血壓。心理不平衡可促進心血管疾病發生,而心血管疾病本身又可進一步造成心理緊張。護理高血壓病人,從病人的社會環境、軀體狀態和心理因素同時著手。在藥物治療的同時,通過心理疏導、放松療法、傾聽音樂、興趣培養、催眠暗示等心理治療,降壓效果明顯。病人應加強自我修養,保持樂觀情緒,學會對健康有益的保健方法,消除社會心理緊張刺激,保持體內環境的穩定,達到治療和預防高血壓的目的。

      5、健康教育是傳授健康知識,培養健康行為的一項社會活動。隨著醫學模式和健康觀念的改變,大多數患者不只需要一般的生活護理,更需要的是健康知識、以及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疾病治療和預后的問題。高血壓病病程長,病情進展程度不一。大部分是良性緩慢過程,但對心、腦、腎是一個很重要的致病因素。積極預防、治療可制止高血壓病對靶器官的損害。所以健康教育尤為重要。

    人体艺术视频